2017年5月读书
共读29本。(买书的量又超过了……)
1、 奥利维埃·罗兰《古拉格气象学家》,写法略显单薄的非虚构作品,但历史本身是沉重的。
2、张文敬《海螺沟科考纪行》,去了一趟海螺沟,宾馆里看到这本书,不过是泛泛而谈的纪行。
3、罗荣渠《北大岁月》,好书,了解了一下并不了解的系里已经过世的老师,也了解了那段历史,那个时候的人。关于历史,需要不断多面向和多层次地了解,更加接近真实,尽管真实已远。这些年又有些系里的老师过世,都没有读过他们的书,遗憾。需要纷纷补起,刘浦江,郑家馨……
4、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一八六七年日记》。这种随记体我也在做。陀思妥耶夫斯基挺麻烦的,他的书我只读过罪与罚,汝龙译。被撼动过。
5、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虽然性描写偏多(可是在纷乱世界,也只有性能安慰人了),但小说里以个体经历展现了一战二战的世界风云。巨人陨落,世界凛冬,人类残酷,生命渺小。自然也有许多巧合,似乎也难以避免。很早就想找丘吉尔的两次大战回忆录来读,今年一定要读掉。
6、道格拉斯·T.肯里克《理性动物》。普及一下。
7、兰德尔·柯林斯《暴力 : 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非常精深详细的微观社会学著作,可说的很多。译者只是个硕士生,好想认识一下。
8、周国平《安静》。鸡汤,无趣。但鸡汤也许有助于养生吧,周国平看上去挺年轻。来了市图,但没要到签名(也没买书),言几又搞了许多签名卖。我还是算了。
9、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找纸书或者用kindle再好好看一道。
10、 米歇尔·福柯等《文字即垃圾:危机之后的文学》。法国人也都是迷魂汤。
11、杰拉尔丁·布鲁克斯《马奇》。没去作者的讲座,遗憾。此书写得不错,尽管我没有读过小妇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另一个视角和背面。
12、比尔·波特《黄河之旅》。要了签名。很轻松的读物。比尔波特真有意思,尤其是吟诗。
13、止庵《罔两编》。掉书袋止庵还是比不上许知远。止庵是文学趣味的,许知远是社科趣味的,当然他对色情描写情有独钟。
14、吉田修一《同栖生活》。好书,日本人骨子里是冷的吧。中国人难道不是?
15、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又读了一遍,自然不如读纸书来得震撼。但费吉斯本人品质颇被诟病。
16、N·维纳 《人有人的用处》。科学的民主,中国做不到,暂时。
17、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 : 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德国,日本,荷兰。而中国经历了什么?内战。
18、 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 :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大断裂 :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看了三本福山,彻底被折服了。
19、陈尚君《转益多师》,了解了一下上海的汉语言文学派系的状况,这本非常值得一读。期待陈师的唐五代诗全编呢。
20、《開枝散葉 : 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有启发,而我们又要怎么做呢?本来想整理一个读书笔记,后来懒,就算了。
21、安格斯•罗克斯伯勒《强权与铁腕》。普京大流氓。“我和你很像。”
22、祝勇 《故宫的隐秘角落》。男安意如。
23、凯特·莫顿《雾中回忆》。完全没印象,读后也没写。
电影几乎没看,和娃零星看了些动画片,熊大(熊出没)和猪八戒(小猪佩奇)是她喜欢的,蓝精灵也看,还不错。
欠了许多读后,能补则补。
1、 奥利维埃·罗兰《古拉格气象学家》,写法略显单薄的非虚构作品,但历史本身是沉重的。
2、张文敬《海螺沟科考纪行》,去了一趟海螺沟,宾馆里看到这本书,不过是泛泛而谈的纪行。
3、罗荣渠《北大岁月》,好书,了解了一下并不了解的系里已经过世的老师,也了解了那段历史,那个时候的人。关于历史,需要不断多面向和多层次地了解,更加接近真实,尽管真实已远。这些年又有些系里的老师过世,都没有读过他们的书,遗憾。需要纷纷补起,刘浦江,郑家馨……
4、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娅《一八六七年日记》。这种随记体我也在做。陀思妥耶夫斯基挺麻烦的,他的书我只读过罪与罚,汝龙译。被撼动过。
5、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世界的凛冬》。虽然性描写偏多(可是在纷乱世界,也只有性能安慰人了),但小说里以个体经历展现了一战二战的世界风云。巨人陨落,世界凛冬,人类残酷,生命渺小。自然也有许多巧合,似乎也难以避免。很早就想找丘吉尔的两次大战回忆录来读,今年一定要读掉。
6、道格拉斯·T.肯里克《理性动物》。普及一下。
7、兰德尔·柯林斯《暴力 : 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非常精深详细的微观社会学著作,可说的很多。译者只是个硕士生,好想认识一下。
8、周国平《安静》。鸡汤,无趣。但鸡汤也许有助于养生吧,周国平看上去挺年轻。来了市图,但没要到签名(也没买书),言几又搞了许多签名卖。我还是算了。
9、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找纸书或者用kindle再好好看一道。
10、 米歇尔·福柯等《文字即垃圾:危机之后的文学》。法国人也都是迷魂汤。
11、杰拉尔丁·布鲁克斯《马奇》。没去作者的讲座,遗憾。此书写得不错,尽管我没有读过小妇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另一个视角和背面。
12、比尔·波特《黄河之旅》。要了签名。很轻松的读物。比尔波特真有意思,尤其是吟诗。
13、止庵《罔两编》。掉书袋止庵还是比不上许知远。止庵是文学趣味的,许知远是社科趣味的,当然他对色情描写情有独钟。
14、吉田修一《同栖生活》。好书,日本人骨子里是冷的吧。中国人难道不是?
15、奥兰多·费吉斯《耳语者》。又读了一遍,自然不如读纸书来得震撼。但费吉斯本人品质颇被诟病。
16、N·维纳 《人有人的用处》。科学的民主,中国做不到,暂时。
17、伊恩•布鲁玛《零年:1945 : 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德国,日本,荷兰。而中国经历了什么?内战。
18、 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 : 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大断裂 : 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看了三本福山,彻底被折服了。
19、陈尚君《转益多师》,了解了一下上海的汉语言文学派系的状况,这本非常值得一读。期待陈师的唐五代诗全编呢。
20、《開枝散葉 : 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有启发,而我们又要怎么做呢?本来想整理一个读书笔记,后来懒,就算了。
21、安格斯•罗克斯伯勒《强权与铁腕》。普京大流氓。“我和你很像。”
22、祝勇 《故宫的隐秘角落》。男安意如。
23、凯特·莫顿《雾中回忆》。完全没印象,读后也没写。
电影几乎没看,和娃零星看了些动画片,熊大(熊出没)和猪八戒(小猪佩奇)是她喜欢的,蓝精灵也看,还不错。
欠了许多读后,能补则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