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后感
>_<.....题目起得真无聊
前段时间,准确的说5月18日,在逛逛当当书院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很喜欢(现在挑书全看封面)。但是一看到作者 狄更斯 就默默放下了。
对 狄更斯 的印象着实不好 ,高中时候因为新课标必读里面有他的《大卫 科波菲尔》,老师对书做了介绍又放了电影。反正就感觉和那些个大块头一样,枯燥难懂且无趣。再加上他的书时代痕迹又很重,反映的意义也很晦涩,总之,完全无好感。
但是呢,逛了一圈又一圈实在不舍得它漂亮的封面,就是给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当然后来也是这种感觉支撑着我读完了整本书。于是,妥妥的付账带走了。接下来在学校的日子,数次翻开它又数次放下,毕竟临近毕业闲事实在太多,但是,对它的兴趣也一直是只增不减的。后来知道回家,特意把它放在书包里,想在坐车上看,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一路上,一页不停的一直看。四个半小时读了一半,后来在家又把它完整的读完了,真的是荡气回肠。
先说结构吧,这本书的结构我真的是非常喜欢,每章大概有个4或5页的样子,给人足够喘息的时间,章与章之间的情景有时也不一致,给人一种怎么说呢,完整的感觉吧。本身也是一个大块头,但是给了足够的休息时间,会使人始终保持着不减的热情。如果下次还有类似大块头,希望也是这种排版。
回到正文,读完之后,我细细想了几天,仍然没有消化掉一丝一毫的这本书的内容。有人说,评价一个人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出生背景,我认为书也是一样的,我对法国大革命了解不多,对同时代的英国更是如此。功课没有做足,注定只能当故事看。既然是故事,那就简单写写我读这本书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吧。
查尔斯 达内,真的是整本书我最恨的一个人,当然对于整本书来说,他又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线索似的人物,要是没有我最恨他的那个行为发生,后面的一切也就不会发生,情节也无法达到高潮,内容也无法得以升华。狄更斯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许多好心肠的人,往往会一厢情愿的过分夸大他所做的好事,从而产生了过分乐观的幻想”P215,或许是善良吧,狄更斯是如是解释的,但是在我看来完全是愚蠢,蠢的不可救药,自以为是,自私自利,放下自己的妻子女儿,去到一个未知混乱的地方,并且明明知道杀戮遍野,还一心前去,从未考虑过家人朋友的感受,对于马奈特医生的智慧也是一种极大的不信任,他自以为对大家都好,自己一个人默默走掉,然后留了一封信在走后的几个小时内送达到亲人的手上,这种行为如今在我看来实在幼稚,愚蠢。这让我明白这世上就是有些人的地位财富和自身智慧不相匹配,且这种人大有人在。第二点是,他在监狱期间,让医生带话给露西,每天下午可以到监狱附近的一个地方站着,运气好的话或许自己可以看见她,但是他的妻子呢,完全完全无法看到她。这种行为多么自私,看到这点,简直气到不行,他难道不知道外面的世道一片混乱么,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多么脆弱的女人么,他一点都不担心他会遇到危险么。这样的一个人,愚蠢且自私,为什么却得到了这书中最大的幸福,从始至终,没吃过什么苦,而且一直还有人为他的错误不断买单,我真的完全不明白这么懦弱无能的人怎么可以得到露西的爱。总而言之,善良是需要脑子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善良是万万要不得的。
于此相对的人,卡顿,我想说说他,书末他的独白真真看得我热泪盈眶,他是个清醒且有头脑的人。他对露西的爱让人感动。但是他的出场也是看得我迷迷糊糊,作者并未交代清楚他的出身,只是单纯描述他整天一副满不在乎,自甘堕落。可是他又是那么的富有才华,他帮助那个愚蠢的律师打赢一个又一个的官司,却只要求一点可怜的薪水而已。明明对露西也充满了爱恋,却在表白后黯然离去,对自己的不认可到达这样的一种程度,需要靠露西的关怀和理解才能让生命有一些阳光照进来。我看到他在巴黎出现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会不会替那个蠢贵族去死,然而他还是去了,一直到断头台前,我都在幻想说他是不是还有出其不意的办法可以让自己免的一死,然而好像没有。当然,他的死也升华了他自己,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高了几分。他蛮可以更勇敢一点,我说的勇敢是面对自己,怎么连死都不怕了,却如此的怕面对自己。
最后我倒想说说德法日太太,本以为她是少见的一名勇敢女性,没想到,仇恨蒙蔽了了她的双眼,她不过是一架复仇机器而已,她没有情感,麻木不仁,却拥有了和自身不相匹配的影响力,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不过,她的结局真是精彩,那一段看的我惊心动魄,战战兢兢。一个怎么说呢,流于时代流于仇恨,没有了自己女性。按照她的魄力观察力,本有机会突破这个时代的枷锁,怎奈,鼠目寸光,这个词不知道是否合适,只看到了眼前,没了自己。在后期也算是一个有大影响力的人物,本是一个难对付的角,最后却死于无声,算是以小见大么?
做一点反省,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我差点就真的相信了法国大革命不过是以暴制暴的一种结果,并不像以前历史课上所学的那么意义重大。仔细想想,哪本书不带着作者的意志的,狄更斯总会把自己的意志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渗透在书里。因此,对于这段历史,还是最好亲自去查一查真实的历史状况,了解真实的历史。第二点,马奈特医生入狱的导火索,他写了一封举报信,我看到这点会有一点点埋怨,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闭嘴保命么,为什么又自作主张的写那封信。后来我也仔细在想一想,为什么要埋怨他,他有什么错,错的不应该是那个时代和那个傲慢自大的贵族么。他只是顺着自己的良心做了问心无愧的事情,他因此受到了无端的惩罚,家人也受到了牵连,这所有的一切,不应该又医生来买单,他本身的行为并没什么错,就算错,也是可能不太恰当,不太会妥协的错。所以说,下次想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无端埋怨。
前段时间,准确的说5月18日,在逛逛当当书院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的封面,很喜欢(现在挑书全看封面)。但是一看到作者 狄更斯 就默默放下了。
对 狄更斯 的印象着实不好 ,高中时候因为新课标必读里面有他的《大卫 科波菲尔》,老师对书做了介绍又放了电影。反正就感觉和那些个大块头一样,枯燥难懂且无趣。再加上他的书时代痕迹又很重,反映的意义也很晦涩,总之,完全无好感。
但是呢,逛了一圈又一圈实在不舍得它漂亮的封面,就是给人一种很有趣的感觉,当然后来也是这种感觉支撑着我读完了整本书。于是,妥妥的付账带走了。接下来在学校的日子,数次翻开它又数次放下,毕竟临近毕业闲事实在太多,但是,对它的兴趣也一直是只增不减的。后来知道回家,特意把它放在书包里,想在坐车上看,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正确的,一路上,一页不停的一直看。四个半小时读了一半,后来在家又把它完整的读完了,真的是荡气回肠。
先说结构吧,这本书的结构我真的是非常喜欢,每章大概有个4或5页的样子,给人足够喘息的时间,章与章之间的情景有时也不一致,给人一种怎么说呢,完整的感觉吧。本身也是一个大块头,但是给了足够的休息时间,会使人始终保持着不减的热情。如果下次还有类似大块头,希望也是这种排版。
回到正文,读完之后,我细细想了几天,仍然没有消化掉一丝一毫的这本书的内容。有人说,评价一个人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出生背景,我认为书也是一样的,我对法国大革命了解不多,对同时代的英国更是如此。功课没有做足,注定只能当故事看。既然是故事,那就简单写写我读这本书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吧。
查尔斯 达内,真的是整本书我最恨的一个人,当然对于整本书来说,他又是举足轻重的一个线索似的人物,要是没有我最恨他的那个行为发生,后面的一切也就不会发生,情节也无法达到高潮,内容也无法得以升华。狄更斯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许多好心肠的人,往往会一厢情愿的过分夸大他所做的好事,从而产生了过分乐观的幻想”P215,或许是善良吧,狄更斯是如是解释的,但是在我看来完全是愚蠢,蠢的不可救药,自以为是,自私自利,放下自己的妻子女儿,去到一个未知混乱的地方,并且明明知道杀戮遍野,还一心前去,从未考虑过家人朋友的感受,对于马奈特医生的智慧也是一种极大的不信任,他自以为对大家都好,自己一个人默默走掉,然后留了一封信在走后的几个小时内送达到亲人的手上,这种行为如今在我看来实在幼稚,愚蠢。这让我明白这世上就是有些人的地位财富和自身智慧不相匹配,且这种人大有人在。第二点是,他在监狱期间,让医生带话给露西,每天下午可以到监狱附近的一个地方站着,运气好的话或许自己可以看见她,但是他的妻子呢,完全完全无法看到她。这种行为多么自私,看到这点,简直气到不行,他难道不知道外面的世道一片混乱么,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是一个多么脆弱的女人么,他一点都不担心他会遇到危险么。这样的一个人,愚蠢且自私,为什么却得到了这书中最大的幸福,从始至终,没吃过什么苦,而且一直还有人为他的错误不断买单,我真的完全不明白这么懦弱无能的人怎么可以得到露西的爱。总而言之,善良是需要脑子的,这种自以为是的善良是万万要不得的。
于此相对的人,卡顿,我想说说他,书末他的独白真真看得我热泪盈眶,他是个清醒且有头脑的人。他对露西的爱让人感动。但是他的出场也是看得我迷迷糊糊,作者并未交代清楚他的出身,只是单纯描述他整天一副满不在乎,自甘堕落。可是他又是那么的富有才华,他帮助那个愚蠢的律师打赢一个又一个的官司,却只要求一点可怜的薪水而已。明明对露西也充满了爱恋,却在表白后黯然离去,对自己的不认可到达这样的一种程度,需要靠露西的关怀和理解才能让生命有一些阳光照进来。我看到他在巴黎出现的时候,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会不会替那个蠢贵族去死,然而他还是去了,一直到断头台前,我都在幻想说他是不是还有出其不意的办法可以让自己免的一死,然而好像没有。当然,他的死也升华了他自己,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又高了几分。他蛮可以更勇敢一点,我说的勇敢是面对自己,怎么连死都不怕了,却如此的怕面对自己。
最后我倒想说说德法日太太,本以为她是少见的一名勇敢女性,没想到,仇恨蒙蔽了了她的双眼,她不过是一架复仇机器而已,她没有情感,麻木不仁,却拥有了和自身不相匹配的影响力,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不过,她的结局真是精彩,那一段看的我惊心动魄,战战兢兢。一个怎么说呢,流于时代流于仇恨,没有了自己女性。按照她的魄力观察力,本有机会突破这个时代的枷锁,怎奈,鼠目寸光,这个词不知道是否合适,只看到了眼前,没了自己。在后期也算是一个有大影响力的人物,本是一个难对付的角,最后却死于无声,算是以小见大么?
做一点反省,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我差点就真的相信了法国大革命不过是以暴制暴的一种结果,并不像以前历史课上所学的那么意义重大。仔细想想,哪本书不带着作者的意志的,狄更斯总会把自己的意志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会渗透在书里。因此,对于这段历史,还是最好亲自去查一查真实的历史状况,了解真实的历史。第二点,马奈特医生入狱的导火索,他写了一封举报信,我看到这点会有一点点埋怨,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闭嘴保命么,为什么又自作主张的写那封信。后来我也仔细在想一想,为什么要埋怨他,他有什么错,错的不应该是那个时代和那个傲慢自大的贵族么。他只是顺着自己的良心做了问心无愧的事情,他因此受到了无端的惩罚,家人也受到了牵连,这所有的一切,不应该又医生来买单,他本身的行为并没什么错,就算错,也是可能不太恰当,不太会妥协的错。所以说,下次想事情要分清主次,不要无端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