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角的绝对论》解释道德经之一段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角的绝对论》解释:“道”如果用语言能描述或表达出来的自然物或其运动的规律,它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具体事物及其规律,并非是用语言可以表达出来的永恒本质的东西或最根本的规律。用名称可以去命名自然界的可以称道的东西,但并非每一个可以称道东西的命名,都始终保持不变,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或有所不同。感悟不到的,也就无所谓可以称道(指叫出名堂)的那些不存在的量,属于没有命名的无限量态,所有那些感悟不到的无量态,都是世界万物的起源。凡事世界可以感悟到的东西,都有其对应的量存在,是可以称道命名的,它们都是世界万物的根本所在,它们都在繁衍生息,有过去,现在和将来。即使用无穷无尽可以称道命名下去的所有”质“来界定所有感悟到的量,这个可以称道的命名-------”质量“。但所有这些可以称道的”质量“和不可以感悟到的“无量”相比,简直渺小到了极点,是沧海一粟;(注:宇宙中的有“质量”的东西占暗物质的25%)。人们要有万事皆有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努力寻找所有”有“的联系和区别,所有可以感悟到的量(有)和所有不可以感悟到的量(无),它们都是同时承载在同一个角面上的相对量,是相互反映的量,如果承载相对量的角面为全量态,那么相对量之间就是全量的分极/级半量形式,包括绝对分极半量,和相对分级半量,它们都是一体上的不同表现形式罢了。如果再以各级半量为相对的全量级单位,再分极,相对半量单位再统一变为有一个单位极的全量态,这又是一个无法称道命名的新的度量态,这样的机变规律奥妙无穷,但人们还是有可以认识这些奥秘规律的途径:”全量跟踪,半量分极/级,定质坐标,当量建模,逐级系统表达“。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角的绝对论》解释:天下人都知道,大凡谈到“存在”,都是有相对量的彼此反映才能展现出来的,这叫“感悟”或“反映”,是一对“矛盾”量,它们是对立表现存在,统一表现为唯一的不可称的“恒道”,什么“美”和“丑”、“善”和“恶”、“有”和“无”,“长”和“短”等等,都是相互伴随的量,如同“身”与“影”的关系形影不离,这是彼此之间反映的不变的相对性。因此圣贤之人在对待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上,都是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为顺应导向的,而不是他们闭门造车的杜撰,他们深知,他们所能做的一切,都是大自然本应该就具有的特征,他们只不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以因“成就感”而骄傲自满来作为自己荣耀或生存的资本,一切自然而来也会自然而去,这一段论述,仍然讲的是:”全量跟踪,半量分极/级,定质坐标,当量建模,逐级系统表达“的内容,全量是平行空间量,无所谓“矛盾”体,全量的半量分极,有绝对半量分极和相对半量分级,体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多样性和主次矛盾的复杂性。 第三章 [原文]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译文] 《角的绝对论》解释:世界是一体的,在一体这个无量的“平台上”,所有无量的”不同质“,都是一体的组成成份,没有谁先谁后,谁高谁底之分,比如:一个人的大腿和胳膊,都是长在一个人身体上的,有行施相对独立功能的基本单位量,对一个人的完整身体系统来讲,是不可分割的一体的量,没有谁重要谁不重要,谁先谁后,或者谁第一性谁第二性的说法,所以不推崇有才德、有才、有钱、有权人的做法,导使老百姓在各行各业的不同岗位上都善守其责,不互相推崇,大家都为相对独立的一名,各就其职(质),无所谓的利益争夺;也不要因为得不到的东西有非分之想,一心想占位己有,误导天下人,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世界是一体的,没有贫贱高低之分,都是在各自的角度位上完成不同工种,一样的责任(注:等量不等质,质都是1,但所有的1是质不同,量一样),教育天下人大公无私的气概,鄙视偷窃行为,信用守法;规范社会舆论导向,不做”显耀“之事的宣传,这样从根本上消除了因”落差的攀比“带来的贪婪之心的欲纵,这样就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显之人的治理原则是:就是排除天下人心理和思想上的不同认识,教育他们有共同的志向目标,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这一矛盾,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减少或缩小他们的认识水平的差距,大家都有了一样的思想水平,彼此反映不出高低来,你知道的我也知道,你不知道的我也不知道的一种境界,都是以对”未知量“为统一水平线来衡量的,大家显示的结果都认为一样的”无知“,但对整体性来讲,全民素质提高了,达到众志成城。增强人们对疾病的预防宣传,消除因病返贫,普及全民医保,养老保险,使天下百姓健康快乐的,做到按需分配,少有所教,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食有所依。圣显之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