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阶级的人通过网络筹款,你怎么看
看到关于曾经的老师的筹款信息是在27号去开封的火车上,不知道为什么,当时点开后给自己的答案是月底流量不够下次打开捐,然而我第一遍没看完连忙打开链接看第二遍,现在想想是出于一些原因,心里不想捐的!那为什么之前大学同学发的我第一选择是捐了还转发呢?我想到了三个原因。 ①因为这个消息最初是个高中时期自以为是的教师职工子女发出来的倡议?在高中群里反反复复的发。 ②还是因为他作为高中老师,他身边没有经济资源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向学校申请?(试想如果是个不懂这些轻松筹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会怎么做,砸锅卖铁四处借钱。如果用轻松筹就被哪些经济水平略高的人指责:博同情,而现在他们试图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勒索自己曾经的学生,甚至是哪些曾被他们真心轻视的穷笨学生。把高尚的伦理道德的帽子强压给底层人民) ③还是因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给我留下太多的感触? 所以我在看到大学同学本人或是替家人、身边人发的轻松筹的第一直觉是聚少成多,而对老师现在还在自我纠结中,我是个基督徒,我知道钱不多,但心里这道坎过不去,想不明白就很膈应!
这个事情我也不知道跟谁聊,所以来了号称精神角落的豆瓣,想听听大家怎么看!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