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初到上海,很傻很天真
大概人一过了步入社会初期的几年,就会很迅速的成长起来。尤其是对情感细腻的人来说,曾经的经历更容易带来感慨。有时候我想到某个经历,经过心里的思考加工,都会到网上搜一些相关的文章看,试图找到一些共鸣。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租房的文章,说人之多,条件之艰苦之类的。想起曾经我刚毕业时初到上海,住的房子也是一个隔断单间,和网上描述的情况差不多。一张单人床,一个桌子,一个衣柜,好在还有一个电视机相伴,比网上的条件强了点,一个人住的既孤单又潇洒。每天下班后,就去乐天玛特逛,因为那里人多。但多数情况都是逛得多买的少,对于我这种“认真”的人来说,除去衣食住行,居然每月还有结余。可想而知那时候是一种什么概念的潇洒。
就这样孤单又潇洒的过了一年,由于安卓和苹果的崛起,塞班MTK已走向末路。我也终于失业啦,记得当时没笔记本,没宽带,就去网吧投简历找工作。但由于回乡心切,承受能力也有限,终于放弃上海转战北京了。多年后我发现,大概是上海的霓虹灯太璀璨,被它国际化的外表吓到了,以为这种大城市终究不属于我,房价消费都不是我这种屌丝小女汉子能轻松负担的起的。其实北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就这样七宝老街的叫花鸡、糯米藕,虹桥机场开往杭州的动车,外滩的明珠塔成了回忆。当初初到上海的兴奋和新鲜也已变成了舍与不舍之间的徘徊。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关于租房的文章,说人之多,条件之艰苦之类的。想起曾经我刚毕业时初到上海,住的房子也是一个隔断单间,和网上描述的情况差不多。一张单人床,一个桌子,一个衣柜,好在还有一个电视机相伴,比网上的条件强了点,一个人住的既孤单又潇洒。每天下班后,就去乐天玛特逛,因为那里人多。但多数情况都是逛得多买的少,对于我这种“认真”的人来说,除去衣食住行,居然每月还有结余。可想而知那时候是一种什么概念的潇洒。
就这样孤单又潇洒的过了一年,由于安卓和苹果的崛起,塞班MTK已走向末路。我也终于失业啦,记得当时没笔记本,没宽带,就去网吧投简历找工作。但由于回乡心切,承受能力也有限,终于放弃上海转战北京了。多年后我发现,大概是上海的霓虹灯太璀璨,被它国际化的外表吓到了,以为这种大城市终究不属于我,房价消费都不是我这种屌丝小女汉子能轻松负担的起的。其实北京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选择。就这样七宝老街的叫花鸡、糯米藕,虹桥机场开往杭州的动车,外滩的明珠塔成了回忆。当初初到上海的兴奋和新鲜也已变成了舍与不舍之间的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