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系列之大话端午
最近几天一直在给学生讲端午节。由于不想讲一些老生常谈的无聊定义,特意找到了几个不一样的角度。
第一,从西方的社会科学角度来说,端午节和复活节这些春季节日大体可以看做同一类别,是春季播种之后人们生活悠闲的产物,主旨基本都是庆祝春天的到来,播种的顺利,争取得到一年的好兆头。以端午为例,粽叶象征今年的植物(庄稼)长势良好,馅料则代表了仍然有余粮撑过新的一年;水上活动则意味着河流(灌溉用水)一切正常。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或者说,除去以上“科学”的原因之外,相比纪念神话人物的七夕,中秋和纪念先祖的清明,端午成为一个节日的理由似乎不那么充分。屈原到底是什么人,才足以和天上星宿的牛郎织女、史前名人的后羿嫦娥并列?
提到屈原,我们第一反应一定是楚辞和《离骚》。楚辞就是楚地的辞(废话!)。楚国是当时中国的南方文化圈代表,辞则是重要的传唱文学形式。也就是说,用现代的话来讲,屈原最著名的一个身份,是亚洲娱乐圈公认的第一唱作型偶像歌手(对比高渐离相当于是大陆第一歌手),基本相当于张学友加王力宏再加周杰伦三合一。
而且,屈原第二著名的是他的政治地位。尽管有所争议(不要在意细节),我们可以认为,按现代语言,屈原是楚国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所以屈原不但是网红,偶像,还是高官(同时也是贵族子弟),这就非常了不起了,在整个春秋战国甚至中国历史上,能够同时在两个以上领域达到亚洲顶级的人才也不多见。
所以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是当时那个安保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屈原也足有上百万级的粉丝,因此他受政治迫害,郁郁而死的时候,能够流传下来一个节日,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尽管屈原本人可能更加愿意,用个人的荣辱换来楚国兴旺发达,人生不如意大概如此。
第一,从西方的社会科学角度来说,端午节和复活节这些春季节日大体可以看做同一类别,是春季播种之后人们生活悠闲的产物,主旨基本都是庆祝春天的到来,播种的顺利,争取得到一年的好兆头。以端午为例,粽叶象征今年的植物(庄稼)长势良好,馅料则代表了仍然有余粮撑过新的一年;水上活动则意味着河流(灌溉用水)一切正常。
第二,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或者说,除去以上“科学”的原因之外,相比纪念神话人物的七夕,中秋和纪念先祖的清明,端午成为一个节日的理由似乎不那么充分。屈原到底是什么人,才足以和天上星宿的牛郎织女、史前名人的后羿嫦娥并列?
提到屈原,我们第一反应一定是楚辞和《离骚》。楚辞就是楚地的辞(废话!)。楚国是当时中国的南方文化圈代表,辞则是重要的传唱文学形式。也就是说,用现代的话来讲,屈原最著名的一个身份,是亚洲娱乐圈公认的第一唱作型偶像歌手(对比高渐离相当于是大陆第一歌手),基本相当于张学友加王力宏再加周杰伦三合一。
而且,屈原第二著名的是他的政治地位。尽管有所争议(不要在意细节),我们可以认为,按现代语言,屈原是楚国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所以屈原不但是网红,偶像,还是高官(同时也是贵族子弟),这就非常了不起了,在整个春秋战国甚至中国历史上,能够同时在两个以上领域达到亚洲顶级的人才也不多见。
所以可以理解的是,即使是当时那个安保基本靠狗,交通基本靠走的年代,屈原也足有上百万级的粉丝,因此他受政治迫害,郁郁而死的时候,能够流传下来一个节日,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尽管屈原本人可能更加愿意,用个人的荣辱换来楚国兴旺发达,人生不如意大概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