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的“废话”《我写,故我不在》
知道世界上有个人叫杨黎的人纯属偶然。
有一档读诗的音频节目,突然听到一段成都话男声绵扯扯地飘出来“我为我的抒情而不好意思.....“,一听到熟悉的乡音,我本能地打了一激灵,洗耳恭听,回放,听,再回放,再听。倒不是说我有多热爱诗歌,第一次听到用成都话朗读诗歌,特别新鲜好奇。三分钟激动过后,开始留意作者:杨黎,男,1962年生于成都,诗人,“非非诗歌”领军人物,“废话主意“倡导者,橡皮先锋文学网站创建人之一。

杨黎的这本《我写,故我不在》是他近几年接受媒体采访的访谈录,谈了他诗歌写作历程、他对诗歌的理解、“废话”对现代诗歌的意义、以及他平时的生活状态。看这本书,我是冲着他“废话”来的,但是一开始就被他绕蒙了,不知所云。坚持读到第18页后,开始明白他的“废话主义”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了。
有个成语“言不由衷”说的是语言无法准确或完整地表达内心情感,语言存在局限性。诗歌是一种特殊语言,通过赋比兴、明喻、暗喻、转喻、拟人、寓托等表现手法,传情达意。“废话”试图突破传统语言形式,打破语言边界,废除语义,创造一种新的诗歌表现方式。维根斯坦利的名言“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杨黎倡导的“废话主义”便是努力尝试突破语言边界的一种语言革命吧。这么说似乎有些抽象,还是来看看杨黎的诗,看看他是如何说“废话”的。
一 我为我的抒情而不好意思
比一只鸟儿飞得更高的是另一只鸟儿
比一次失眠更难受的是又一次失眠
比一种伤感更伤感的是两种伤感
比一个春天更好的是无数个春天
它们包括
一个会弹琴
一个在画画
一个唱歌
歌声飞起来
一个却什么也不干
只是坐在我的身边陪我喝点酒
说几句悄悄话
特别是当我思念的人春游归来
我开始为我的抒情
红起脸
埋下头
这首诗用成都话慢悠悠地念出来,特别有味道
二 什么是爱情?什么又是雨点?
一个很远的人来到我的身边
他说:我爱你
说完后他就走了
一个很近的人也对我说
他爱我
说完后他依然站在我的身边
我去很远的地方找很远的人
没有找到,而我回来后
看见那个很近的人
正从对面走过:一些雨点
密密麻麻地落在他的身上
这是一个姑娘将给我听的故事
可是我忘了她的名字
这首诗令人感动,爱情的盲目让我们看不见身边的幸福,而去追寻远不可及的东西。
三 大声
我们站在河边上
大声地喊河对面的人
不知他听见没有
只知道他没有回头
他正从河边
往远处走
远到我们再大声
他也不能听见
我们在喊
我特别喜欢这首大声,也许河对面的人就是杨黎他自己,为了心里的那份执念,忍受非议忍受孤独和贫穷,在“废话”道路上永不回头走下去。
看完三首诗,不知道你是否揣摩一点“废话”诗歌的意味。我的感触是,废话诗歌的语言更贴近口语化,去除掉诗歌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崇高感,诗歌不需要那么激情澎湃,有那么一点小感动,读着舒服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