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湖海和厨房与爱
前言碎碎念/
基于我之前写的是dots,也不管之前风格什么样子了,是dots还是要记下来,尤其是今天说的这个。
今天来说一下我最喜欢的摇滚乐队的最喜欢的作品的歌词,关于这篇赏析,早在2月已经写了一部分。
(原标题为:《杀死那只姬赓鸟》(《被低估的巨人,我们》))
(下文括号标注的为2017-5-19今天增添的感想。)
我2年没变的QQ签名:“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出自狄兰·托马斯的同名诗。
大约在1年前看了电影《星际穿越》,巧合发现里面借用此诗作为贯穿全片的亮点升华。
之后我开始去了解诗人:狄兰·托马斯,人称“疯狂的狄兰”,英国作家、诗人。
1953年11月9日因连喝了18杯威士忌而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太崇拜这样的死法了!)
上个礼拜,英国文学课要选期末Paper的题目,我问Paul能不能写狄兰·托马斯?他说:“He is Welsh and he's amazing.So why not?”
于是我用了好几天认真去看狄兰托马斯的诗和各种论文,赏析作品的书籍等等。
“雨滴在滴/月亮在亮/形成意义落在掌心/遥不可及解构你的心”
这首要说的词,没有一句我不喜欢的,起初背下来当然只是觉得“哇塞,好牛逼”呀。
但是没有到一定阶段之前,你我都只是看不懂含义的听众,或者甚至说,连一丝边缘够不上。
庞大的意象,构词的起承转合与编曲各乐器递进之间的联系等,都是非常高水准的。
苏打绿吴青峰的词亦然,没有墨水的时候真的没办法欣赏和“拆解这一桌词人留下的难解的谜题”。
于是我只好一直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分析内容涉及:认知诗学中意象图式 概念与背景以及隐喻。狄兰·托马斯诗歌选。万能青年旅店同名专辑其他作品。)
大佬关心我为什么不更公众号,于是我说今晚一定要写一篇。
其实我是那种如果不写就真的不写了的人,此前甚至有一丝丝想过关闭算了?
差不多到了22点钟,才终于说灵感来了,写完不知道几点。
唔怕啦?反正加拿大时间唔系晚上,系咪?
有人说万青玩的是清苦摇滚。从编曲,词作,到主唱的声音特质,几乎可以说,清苦摇滚是一个确切的代名词。个人最欣赏的一首作品,是《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这首歌只有在配以秋夜瑟瑟凉风,一轮明月下树林连片,旁边是公路上重型机车发出的轰鸣,你眼前看着这景致,抽包烟也不为过,并且最好是孤身一人。或在一条没有开灯的走廊,对着这些黑暗意象,才能在感官上去体验这样的歌铺陈出的深刻的味道。
这篇词作中,姬赓老师在整体性和文字运用都比较西方化,甚至可以看出(注:深深受)狄兰托马斯的影子。其意象之精确运用,深深反映了孤独。后又夹着自省之句子,如“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 厨房与爱”。
==
正题来了/
《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作词 : 姬赓
溜出时代银行的后门
撕开夜幕和喑哑的平原
越过淡季森林和电
牵引我们黑暗的心
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
解散清晨还有黄昏
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
记起我曾身藏利刃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来到自我意识的边疆
看到父亲坐在云端抽烟
他说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
就像我们从前那样
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
置换体内星辰河流
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
热爱聚合又离散的鸟群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就在一瞬间
就在一瞬间握紧我矛盾密布的手
1
溜出时代银行的后门/撕开夜幕和喑哑的平原/越过淡季森林和电/牵引我们黑暗的心
这是姬赓的一部电影剧本,定调灰暗。
白天我们是商品社会有头有脸的人,晚上,悄悄逃离出这个金钱世界,不再是如尘埃蝼蚁般苟活的小人物,我们躯体内的灵魂可以无所不能。如夸父一般,或如《山海经》记载的骑龙的大禹,有撕开夜幕去打开舞台的能力,于凌晨时分穿越逃离淡季和电(人造现实),去拥抱平原/森林(自然意象),从白天的追名逐利到夜晚静静追求内在本我。“我们”一词引起读者的思考,黑暗的心回应定调。
但我们的心为什么是黑暗的?
2
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解散清晨还有黄昏/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记起我曾身藏利刃
清晨和黄昏对我们来说,是拿来享受的景致,更多的是感受。而姬赓老师在这里运用动词“解散”,组成了看似一个破天荒的不着边际的句子。这里涉及到认知诗学的意象图式的分析,根据Dirk Geeraerts的认知语言学,正是这样离经叛道的语言组合,才能引发读者跳出边框去思考:
谁能如司令般命令、解散自然中的天与地?是巨人?是上帝?亦或暗喻了我们就是这拥有超凡能力的个体?用第一人称,我,曾身藏的利刃是什么?我认为,利刃想必不会直接说刀子,而是在暗喻我们生来的天赋,我们曾用其披荆斩棘,从而修为到今天的成就,而如今我们所被赋予的天赋才能被忘却或暂时掩埋。
“解散”一词,带着消极的意味,愿望本是一个积极乐观美好的词,但紧接着却又是在“最后一个季节”,按逻辑便是冬季。在凄凉寒冷中做美梦,似乎更添灰暗绝望。
3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囿:局限,拘泥。
这句词有一组很特别的对应意象:山川湖海和厨房与爱。
山川湖海是一组很宽阔的意象,让人脑海中立刻有曾观的大山大河。
而厨房与爱则一个是日常生活里简单却又离不开的地方,与吃饭温饱有关;另一个则是人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与人本性有关。
不得不说这句话带着无奈和遗憾,不解和不愤。
“囿于”一词是消极用法,成语有囿于成见,囿于一隅等。那么,这里姬赓老师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对厨房与爱这种简单生活的赞颂,而是要表达:
我们本是自然造物之神奇,有无穷之能力,却终日在格林威治规则下,过着思考温饱,被情爱占据的生活,以至于忘记自己天命。
姬赓老师的词是雷电,我们是被劈开的人。
4
“来到自我意识的边疆/到父亲坐在云端抽烟/他说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就像我们从前那样”
这段词是最全词最令我惊艳之处。
此番描写,犹如在欣赏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画作。单看自我意识4字,本是形而上的哲学概念,不具有现实意象。但姬赓老师选择的边疆一词,立刻让我们有了一个概念去联想到自我意识的边疆是人所处的空间,如操场,房间,平台一样。
在不少西方电影作品中自我意识被表现为一个空白虚无的空间,只有你的灵魂站在那里。(当然,不按套路的神探夏洛克S3中,马格努森的自我意识是一座完整的思维图书馆,甚至细节可以去到攀上扶梯去找哪一本书的哪一页的哪一行。)按套路走,紧接着就会出现画面,通常是充斥着云彩,上帝显现。
果不其然,第二句意象的云端中出现了父亲。据我所知,姬赓老师的父亲并未离世,所以此时所说的父亲,并不一定是其血缘父亲,父亲当然可以是指父亲,但私以为其是上帝的化身。抽烟之意象与基调符合。抽烟可以是一个正在思考的人淡淡吸一口,烟圈缭绕,富有戏剧意味。(正如王家卫电影中的梁朝伟多次表现这样的镜头)。
父亲所说的话:去和昨天和解。这里本没有人发问,不属于自问自答,但这样一个哲学式的回答,即可引起思考,而且这是一个能让心头舒展的答案。“就像我们从前那样”因是一句带有经验主义之话语,加深了去和昨天和解这个解决方案的可行接受性。
5
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置换体内星辰河流/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热爱聚合又离散的鸟群
上大学之前,由于所处阶层的关系,眼界里觉得适用未来的道路只有一条,高考考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了好人,生健康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或者可以表述为,被大学上了之后),尤其实习完,接触了千百样的人,千百样的活法,发现抵达未来确实是有无限使用的方法的。
我们体内是什么?西医学认为,是血液,器官,骨头等。中医学则认为,是脉络,气等。大一的时候阴差阳错学习了一年中医针灸(还拿到了中级资格证),当时对穴位和经络名字的来源已经很感兴趣(如: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太阴和少阴从何而来?隐白大都太白等穴位,又有什么样的古老故事?)时至今日算是解开了一点点谜团,太阴,少阴出自八卦,八卦出自四象,四象自两仪,两仪自《易》。所以观《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聚合又离散”又道出了一种“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的过客”之感,所以整首词确实适合在秋天去听,或者早春仍料峭的时候,总之在夏天是不能听出其意味的。
在词的方面,说完这一句后算是暂告一段落,把作品的主舞台交给编曲,安排了3层递进。第一层的提琴演奏似在教堂忏悔时流泪呜咽的男人,第二层音阶中提升,模拟了人在激烈思考时会出现的心潮澎湃的过程,第三层是如同恍然大悟的人内心的咆哮和怒吼,接近撕裂。
“就在一瞬间 握紧我矛盾密布的手”全词以此句作为结束,于位置看,是最后一句,其实在力度上激荡了新的高潮,为什么你的手矛盾密布,而不是你的头脑?谁握紧了我的手?一瞬间之前发生了什么?这句话无疑又带出了新一连串疑问。
姬赓老师的词高在此处。
可以理解为什么前几年万青在台湾文青界会这么火。
完。
==
番外/
第一次接触万能青年旅店,正值普通二本那百无聊赖的大二。
我那会儿疯狂地迷恋着的一个主音吉他手兼贝斯手,我大部分关于民谣和摇滚的启蒙,缘起于他。最深得我心的,是他忧郁诗人之气质。所以他每次拨弄起贝斯来,我总觉得贝斯低沉的音色与他的气场相符。但因为这样的气质与猥琐大众之格格不入,其常陷入郁郁不得志之中。
他总把自己比作董亚千,好多个夜晚,他说有一只巨大的鸟,一只巨大的孤独海怪,在黑白的海里,海上横亘着巨大的桥。然后他说的话陷入更深的黑白,黑白地让人不寒而栗,仿佛他要一蹶不振,陷入永久的忧郁中。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万青的《秦皇岛》之意象。(注:2017-5-18读罢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写于1966年解冻》,才发现姬赓老师的灵感还是来自于托马斯。)
毕业最后一次演出上,他高举火把,忘我插水与POGO,一副要把大学舞台当做音乐节现场的气场(注:昨天才知道搞一台这样的roadshow耗资耗力和准备都远超我想象,果然当时是不经历过不懂的眼界)。
而在现实,他就是姬赓笔下的董二千,也是千万大学生,无论男女美丑,的真实写照。
“敌视现实,虚构远方
东张西望,一无所长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
喜欢养狗,不爱洗头
不事劳作,一无所获
厌恶争执,不善言说
终于沦为沉默的帮凶
借酒消愁,不太能喝
蛊惑他人,麻醉内心”
——万能青年旅店《十万嬉皮》
这是姬赓老师写词的深沉思考处理的杰作。在接受了大量外国诗歌之洗礼与自我思考后,在这首词的创作中,仍不乏通俗易懂的描写(即对董亚千之颓废生活,即上述文字的写照)。在其他几句的处理中,运用了更为深刻的修辞,其中包涵了此青年看破处境却又无可奈何的无奈,只好绝望得纵火了结。
我第一次看这首词,倒吸了几口冷气,暗暗反省起来,这便是在说我罢?
环顾四周,神州之地,千万看似饱读科学外语之书而实则浮躁的大学生、年轻灵魂,可不都是活出这幅面孔。更令人可气的是,在座的青年朋友,几乎没有一个意识到要去找前进通路,即精神修养之上升。反之,终日沉迷于游戏,微博段子,斗图,吃喝玩乐,情情爱爱之中,对待工作消极懈怠,得过且过,颇有半斤八两之心态。而社会心理对此之默许认同更是无法理喻。
姬赓的词,犹如当头棒喝,不知道敲醒了你没有?我可是恍然大悟,啧啧称叹,感叹过往20年之浪费年华。
(注:以上文段皆匆匆记于今年2月,是真知灼见,还是痴人唱梦,看官自行定度罢。但今天再看回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写出这样激进知识分子口吻的文字。。。害怕害怕。我爸有一次曾说,你的灵魂仿佛80年代机研所的北大那群愤青,当时我想,我怎么会是愤青呢?为此还跟他吵了一架。现在,好吧,我承认。)
==
番外2/
这是网易云音乐《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下的最火评论。
我在现实也认识这么一个小伙。而且。这也是我对他未来的看法。
very interesting
==
结语/
发人深省的词作是我欣赏姬赓老师的最大原因。可能与我的文学爱好分不开。
我只好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
==
后/
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基于我之前写的是dots,也不管之前风格什么样子了,是dots还是要记下来,尤其是今天说的这个。
今天来说一下我最喜欢的摇滚乐队的最喜欢的作品的歌词,关于这篇赏析,早在2月已经写了一部分。
(原标题为:《杀死那只姬赓鸟》(《被低估的巨人,我们》))
(下文括号标注的为2017-5-19今天增添的感想。)
我2年没变的QQ签名:“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出自狄兰·托马斯的同名诗。
大约在1年前看了电影《星际穿越》,巧合发现里面借用此诗作为贯穿全片的亮点升华。
之后我开始去了解诗人:狄兰·托马斯,人称“疯狂的狄兰”,英国作家、诗人。
1953年11月9日因连喝了18杯威士忌而暴毙,年仅三十九岁。
(太崇拜这样的死法了!)
上个礼拜,英国文学课要选期末Paper的题目,我问Paul能不能写狄兰·托马斯?他说:“He is Welsh and he's amazing.So why not?”
于是我用了好几天认真去看狄兰托马斯的诗和各种论文,赏析作品的书籍等等。
“雨滴在滴/月亮在亮/形成意义落在掌心/遥不可及解构你的心”
这首要说的词,没有一句我不喜欢的,起初背下来当然只是觉得“哇塞,好牛逼”呀。
但是没有到一定阶段之前,你我都只是看不懂含义的听众,或者甚至说,连一丝边缘够不上。
庞大的意象,构词的起承转合与编曲各乐器递进之间的联系等,都是非常高水准的。
苏打绿吴青峰的词亦然,没有墨水的时候真的没办法欣赏和“拆解这一桌词人留下的难解的谜题”。
于是我只好一直耐心等待时机的到来。
(分析内容涉及:认知诗学中意象图式 概念与背景以及隐喻。狄兰·托马斯诗歌选。万能青年旅店同名专辑其他作品。)
大佬关心我为什么不更公众号,于是我说今晚一定要写一篇。
其实我是那种如果不写就真的不写了的人,此前甚至有一丝丝想过关闭算了?
差不多到了22点钟,才终于说灵感来了,写完不知道几点。
唔怕啦?反正加拿大时间唔系晚上,系咪?
有人说万青玩的是清苦摇滚。从编曲,词作,到主唱的声音特质,几乎可以说,清苦摇滚是一个确切的代名词。个人最欣赏的一首作品,是《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这首歌只有在配以秋夜瑟瑟凉风,一轮明月下树林连片,旁边是公路上重型机车发出的轰鸣,你眼前看着这景致,抽包烟也不为过,并且最好是孤身一人。或在一条没有开灯的走廊,对着这些黑暗意象,才能在感官上去体验这样的歌铺陈出的深刻的味道。
这篇词作中,姬赓老师在整体性和文字运用都比较西方化,甚至可以看出(注:深深受)狄兰托马斯的影子。其意象之精确运用,深深反映了孤独。后又夹着自省之句子,如“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 厨房与爱”。
==
正题来了/
《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
作词 : 姬赓
溜出时代银行的后门
撕开夜幕和喑哑的平原
越过淡季森林和电
牵引我们黑暗的心
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
解散清晨还有黄昏
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
记起我曾身藏利刃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来到自我意识的边疆
看到父亲坐在云端抽烟
他说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
就像我们从前那样
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
置换体内星辰河流
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
热爱聚合又离散的鸟群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就在一瞬间
就在一瞬间握紧我矛盾密布的手
1
溜出时代银行的后门/撕开夜幕和喑哑的平原/越过淡季森林和电/牵引我们黑暗的心
这是姬赓的一部电影剧本,定调灰暗。
白天我们是商品社会有头有脸的人,晚上,悄悄逃离出这个金钱世界,不再是如尘埃蝼蚁般苟活的小人物,我们躯体内的灵魂可以无所不能。如夸父一般,或如《山海经》记载的骑龙的大禹,有撕开夜幕去打开舞台的能力,于凌晨时分穿越逃离淡季和电(人造现实),去拥抱平原/森林(自然意象),从白天的追名逐利到夜晚静静追求内在本我。“我们”一词引起读者的思考,黑暗的心回应定调。
但我们的心为什么是黑暗的?
2
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解散清晨还有黄昏/在愿望的最后一个季节/记起我曾身藏利刃
清晨和黄昏对我们来说,是拿来享受的景致,更多的是感受。而姬赓老师在这里运用动词“解散”,组成了看似一个破天荒的不着边际的句子。这里涉及到认知诗学的意象图式的分析,根据Dirk Geeraerts的认知语言学,正是这样离经叛道的语言组合,才能引发读者跳出边框去思考:
谁能如司令般命令、解散自然中的天与地?是巨人?是上帝?亦或暗喻了我们就是这拥有超凡能力的个体?用第一人称,我,曾身藏的利刃是什么?我认为,利刃想必不会直接说刀子,而是在暗喻我们生来的天赋,我们曾用其披荆斩棘,从而修为到今天的成就,而如今我们所被赋予的天赋才能被忘却或暂时掩埋。
“解散”一词,带着消极的意味,愿望本是一个积极乐观美好的词,但紧接着却又是在“最后一个季节”,按逻辑便是冬季。在凄凉寒冷中做美梦,似乎更添灰暗绝望。
3
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
囿:局限,拘泥。
这句词有一组很特别的对应意象:山川湖海和厨房与爱。
山川湖海是一组很宽阔的意象,让人脑海中立刻有曾观的大山大河。
而厨房与爱则一个是日常生活里简单却又离不开的地方,与吃饭温饱有关;另一个则是人所做的一切事情的出发点,与人本性有关。
不得不说这句话带着无奈和遗憾,不解和不愤。
“囿于”一词是消极用法,成语有囿于成见,囿于一隅等。那么,这里姬赓老师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对厨房与爱这种简单生活的赞颂,而是要表达:
我们本是自然造物之神奇,有无穷之能力,却终日在格林威治规则下,过着思考温饱,被情爱占据的生活,以至于忘记自己天命。
姬赓老师的词是雷电,我们是被劈开的人。
4
“来到自我意识的边疆/到父亲坐在云端抽烟/他说孩子去和昨天和解吧/就像我们从前那样”
这段词是最全词最令我惊艳之处。
此番描写,犹如在欣赏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画作。单看自我意识4字,本是形而上的哲学概念,不具有现实意象。但姬赓老师选择的边疆一词,立刻让我们有了一个概念去联想到自我意识的边疆是人所处的空间,如操场,房间,平台一样。
在不少西方电影作品中自我意识被表现为一个空白虚无的空间,只有你的灵魂站在那里。(当然,不按套路的神探夏洛克S3中,马格努森的自我意识是一座完整的思维图书馆,甚至细节可以去到攀上扶梯去找哪一本书的哪一页的哪一行。)按套路走,紧接着就会出现画面,通常是充斥着云彩,上帝显现。
果不其然,第二句意象的云端中出现了父亲。据我所知,姬赓老师的父亲并未离世,所以此时所说的父亲,并不一定是其血缘父亲,父亲当然可以是指父亲,但私以为其是上帝的化身。抽烟之意象与基调符合。抽烟可以是一个正在思考的人淡淡吸一口,烟圈缭绕,富有戏剧意味。(正如王家卫电影中的梁朝伟多次表现这样的镜头)。
父亲所说的话:去和昨天和解。这里本没有人发问,不属于自问自答,但这样一个哲学式的回答,即可引起思考,而且这是一个能让心头舒展的答案。“就像我们从前那样”因是一句带有经验主义之话语,加深了去和昨天和解这个解决方案的可行接受性。
5
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置换体内星辰河流/用无限适用于未来的方法/热爱聚合又离散的鸟群
上大学之前,由于所处阶层的关系,眼界里觉得适用未来的道路只有一条,高考考好,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嫁了好人,生健康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或者可以表述为,被大学上了之后),尤其实习完,接触了千百样的人,千百样的活法,发现抵达未来确实是有无限使用的方法的。
我们体内是什么?西医学认为,是血液,器官,骨头等。中医学则认为,是脉络,气等。大一的时候阴差阳错学习了一年中医针灸(还拿到了中级资格证),当时对穴位和经络名字的来源已经很感兴趣(如: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太阴和少阴从何而来?隐白大都太白等穴位,又有什么样的古老故事?)时至今日算是解开了一点点谜团,太阴,少阴出自八卦,八卦出自四象,四象自两仪,两仪自《易》。所以观《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
“聚合又离散”又道出了一种“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每个人都是别人生命的过客”之感,所以整首词确实适合在秋天去听,或者早春仍料峭的时候,总之在夏天是不能听出其意味的。
在词的方面,说完这一句后算是暂告一段落,把作品的主舞台交给编曲,安排了3层递进。第一层的提琴演奏似在教堂忏悔时流泪呜咽的男人,第二层音阶中提升,模拟了人在激烈思考时会出现的心潮澎湃的过程,第三层是如同恍然大悟的人内心的咆哮和怒吼,接近撕裂。
“就在一瞬间 握紧我矛盾密布的手”全词以此句作为结束,于位置看,是最后一句,其实在力度上激荡了新的高潮,为什么你的手矛盾密布,而不是你的头脑?谁握紧了我的手?一瞬间之前发生了什么?这句话无疑又带出了新一连串疑问。
姬赓老师的词高在此处。
可以理解为什么前几年万青在台湾文青界会这么火。
完。
==
番外/
第一次接触万能青年旅店,正值普通二本那百无聊赖的大二。
我那会儿疯狂地迷恋着的一个主音吉他手兼贝斯手,我大部分关于民谣和摇滚的启蒙,缘起于他。最深得我心的,是他忧郁诗人之气质。所以他每次拨弄起贝斯来,我总觉得贝斯低沉的音色与他的气场相符。但因为这样的气质与猥琐大众之格格不入,其常陷入郁郁不得志之中。
他总把自己比作董亚千,好多个夜晚,他说有一只巨大的鸟,一只巨大的孤独海怪,在黑白的海里,海上横亘着巨大的桥。然后他说的话陷入更深的黑白,黑白地让人不寒而栗,仿佛他要一蹶不振,陷入永久的忧郁中。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万青的《秦皇岛》之意象。(注:2017-5-18读罢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写于1966年解冻》,才发现姬赓老师的灵感还是来自于托马斯。)
毕业最后一次演出上,他高举火把,忘我插水与POGO,一副要把大学舞台当做音乐节现场的气场(注:昨天才知道搞一台这样的roadshow耗资耗力和准备都远超我想象,果然当时是不经历过不懂的眼界)。
而在现实,他就是姬赓笔下的董二千,也是千万大学生,无论男女美丑,的真实写照。
“敌视现实,虚构远方
东张西望,一无所长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
喜欢养狗,不爱洗头
不事劳作,一无所获
厌恶争执,不善言说
终于沦为沉默的帮凶
借酒消愁,不太能喝
蛊惑他人,麻醉内心”
——万能青年旅店《十万嬉皮》
这是姬赓老师写词的深沉思考处理的杰作。在接受了大量外国诗歌之洗礼与自我思考后,在这首词的创作中,仍不乏通俗易懂的描写(即对董亚千之颓废生活,即上述文字的写照)。在其他几句的处理中,运用了更为深刻的修辞,其中包涵了此青年看破处境却又无可奈何的无奈,只好绝望得纵火了结。
我第一次看这首词,倒吸了几口冷气,暗暗反省起来,这便是在说我罢?
环顾四周,神州之地,千万看似饱读科学外语之书而实则浮躁的大学生、年轻灵魂,可不都是活出这幅面孔。更令人可气的是,在座的青年朋友,几乎没有一个意识到要去找前进通路,即精神修养之上升。反之,终日沉迷于游戏,微博段子,斗图,吃喝玩乐,情情爱爱之中,对待工作消极懈怠,得过且过,颇有半斤八两之心态。而社会心理对此之默许认同更是无法理喻。
姬赓的词,犹如当头棒喝,不知道敲醒了你没有?我可是恍然大悟,啧啧称叹,感叹过往20年之浪费年华。
(注:以上文段皆匆匆记于今年2月,是真知灼见,还是痴人唱梦,看官自行定度罢。但今天再看回来,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能写出这样激进知识分子口吻的文字。。。害怕害怕。我爸有一次曾说,你的灵魂仿佛80年代机研所的北大那群愤青,当时我想,我怎么会是愤青呢?为此还跟他吵了一架。现在,好吧,我承认。)
==
番外2/
这是网易云音乐《揪心的玩笑与漫长的白日梦》下的最火评论。
我在现实也认识这么一个小伙。而且。这也是我对他未来的看法。
very interesting
==
结语/
发人深省的词作是我欣赏姬赓老师的最大原因。可能与我的文学爱好分不开。
我只好用生命去交换比生命更长久的东西。
==
后/
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