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豆瓣上还可以写日记
不怎么来,好多功能都不甚了解= =
前几天去保利剧院看了一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以前听过这个名字,也算是慕名而去吧~
印象很深的是保利剧院很漂亮~和国家大剧院的美比起来又是另一种风格~如果说国家大剧院像是一个气质典雅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那保利有点像是画着精致妆容带着名贵珠宝的贵妇人。里面的陈列和装饰都很漂亮,还有人现场弹着一架白色三角钢琴。漫步在舒缓的音乐中,观赏着精致的宝石做的八音盒,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上流社会”的气氛。虽然我也不知道“上流社会”究竟是什么。。
话剧很犀利,每句台词都带着浓重的北方味儿。我一直觉得,话剧就是天生是属于北方的,如同电影生来就属于南方一样。以前去中国电影博物馆,看到陈列馆里那些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大多成长于江浙一带,我想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江浙经济较繁荣、文化气息浓厚,另外,电影这种含蓄腼腆、默默含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可能就是更适合南方人细腻委婉的个性。昨天看了《花样年华》,这部没有什么情节的电影,却把细腻的感情与南方特有的“风情”做到了极致。在北京看了几场话剧,有在首都剧场看过人艺的《我这一辈子》、《寇流兰大将军》,还有这次的所谓“先锋话剧”,都觉得这种表现形式实在是直接了当,酣畅淋漓,情感的喷发与压抑都在一瞬之间,表现得如此明显而剧烈。叫人看了痛快,过瘾。这无疑更像是北方人干脆利落爽快的性格,直来直往,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而且喜则狂喜,痛则巨痛。北方人在生活中,情感表现就非常戏剧化,在舞台上,就更加富有张力了。
地域差异导致人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又形成了艺术形式的差异。而正是这千差万别,才更显这世界的美~
前几天去保利剧院看了一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以前听过这个名字,也算是慕名而去吧~
印象很深的是保利剧院很漂亮~和国家大剧院的美比起来又是另一种风格~如果说国家大剧院像是一个气质典雅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那保利有点像是画着精致妆容带着名贵珠宝的贵妇人。里面的陈列和装饰都很漂亮,还有人现场弹着一架白色三角钢琴。漫步在舒缓的音乐中,观赏着精致的宝石做的八音盒,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上流社会”的气氛。虽然我也不知道“上流社会”究竟是什么。。
话剧很犀利,每句台词都带着浓重的北方味儿。我一直觉得,话剧就是天生是属于北方的,如同电影生来就属于南方一样。以前去中国电影博物馆,看到陈列馆里那些老一辈的电影艺术家大多成长于江浙一带,我想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江浙经济较繁荣、文化气息浓厚,另外,电影这种含蓄腼腆、默默含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可能就是更适合南方人细腻委婉的个性。昨天看了《花样年华》,这部没有什么情节的电影,却把细腻的感情与南方特有的“风情”做到了极致。在北京看了几场话剧,有在首都剧场看过人艺的《我这一辈子》、《寇流兰大将军》,还有这次的所谓“先锋话剧”,都觉得这种表现形式实在是直接了当,酣畅淋漓,情感的喷发与压抑都在一瞬之间,表现得如此明显而剧烈。叫人看了痛快,过瘾。这无疑更像是北方人干脆利落爽快的性格,直来直往,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而且喜则狂喜,痛则巨痛。北方人在生活中,情感表现就非常戏剧化,在舞台上,就更加富有张力了。
地域差异导致人的个性差异,个性差异又形成了艺术形式的差异。而正是这千差万别,才更显这世界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