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仰的名义,化作执念的动力!摔跤吧,爸爸!

在我们的印象中,印度电影就是那种超长的歌舞片,但是却有一位叫做阿米尔汗的巨星用他独特的表演方式深深的打通了印度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并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什么是印度电影,什么是真正的明星。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开始了解阿米尔汗,是因为一部叫做《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然后最近也因为一部《摔跤吧,爸爸》让我们重新对这位有故事的明星、印度电影等进行了思考。
影片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的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希望能让儿子为他完成赢得世界级金牌的梦想,结果连续生了四个女儿,本以为梦想破灭的他以外发现女儿的惊人天赋,决定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减掉长发,练习摔跤,并最终成为世界冠军的故事。
首先,就影片的题材而言,体育题材在国产片算得上比较罕见而且很多导演都不敢尝试的一种题材,但我们都知道,体育行业的运动员身上都有一种难人可贵的坚持和毅力,他们用着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断反复的训练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当这种题材被搬上荧幕,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外,同时为影片所要表现的信仰情绪做了积淀。从影片为我们表现的人物来看,一开始父亲用自己对摔跤世界级金牌的信仰启蒙自己的女儿,后来,女儿用对改变自己未来生活及女子地位的信仰化作动力,一步一步朝着自己所能看到的目标前行。
其次,大家都知道,印度存在着严重的男权主义,也是我们长讲的重男轻女,在这种大环境下,将女孩突破重重议论纷纷的口水嘲笑,从而推上世界舞台的故事,显得尤为出彩。我们也有过执念,认为女孩子就应该长发飘飘、裙衣飘扬,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出嫁,做着家务活,相夫教子,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生活,但是在印度,那个有着病态人权不平等观念的社会,女孩变得乖张怯懦,阿米尔汗本身之前就做过一档真人秀节目,呼吁男女平等的理念,加之这部电影故事细节,其实就是在树立一个榜样的力量,告诉那些女孩子,这个世界上,可怕的不是别人对你的嘲笑,而是,连你都失去对自己的信仰,没有勇气打破这种嘲笑。
同时,我们来讲讲影片在国内的一种信仰宣传,因为观众对阿米尔汗的认知,影片方除了描述故事内容,更主要的还打造了一个影片背后的故事,因为阿米尔汗需要扮演青年、中年、老年的父亲,为了还原故事的真实度,拒绝化妆的增肥效果,自己增肥,刻画人物外在形象的同时,也为观众传递一种自己对事业的信仰和诚恳的态度,如影片中的父亲对摔跤事业的信仰和执着,相辅相成。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影片镜头语言来说,除了充满印度电影的场景布置及配乐外,导演还采用了许多主观镜头,使观众产生同等的主角心理,代入主角故事情绪;同时大特写镜头的画面语言,融合了人物画面下的情绪和表情;埋伏的几个包袱点,五分过肩摔,跳水指导等,不显得拖沓,也为展现给观众的故事情节做了交代,情绪张弛有度,对很多观众而言,这种代入感为导演表达影片情绪做了一个媒介,恰如通往信仰道路之上的一块种子。
最终小义落到大义的——国家荣誉,这个从小山村站在国际舞台上的强烈反差与故事的原动力,渐渐的由小变大,站在世界级舞台上的女主角,除了为国家荣誉而战之外,镜头补捉到了那个来自小山村的两个小女孩,很明显,不单单是为了国家在世界上摔跤比赛的荣誉,也为了以自己为榜样,谨醒世人,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勇气,当她最终赢得冠军,导演又将这个大义延伸到现实,那就是感恩,父亲作为教练的栽培和谅解,这一切也许都是因为内心存在过一缕执念,然后化作了动力!
© 本文版权归 sun&sunshi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