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拖延症
查看话题 >毫无见解 | 成长那么快,你的人生是开挂了吗?
作者:Lydia
-1- 有一阵,我甚是疑惑,人生是否可以开挂,不然有些人怎么会成长的那么快。
前些天,遇上一位老同学,聊到了近况,毕业才短短两年,她已经自己开店当老板了。
那天,我们约在商场的星巴克见面,我先买好咖啡等她。
不一会,一个气质和妆容精致的女生,从不远处朝着我的方向走来,她穿着一件竖条纹衬衫搭配鱼尾裙,脚上穿着一双尖头高跟鞋,优雅又迷人。
两年时间,她从一个打工者,完美的蜕变为一位创业者,她开了一家化妆品店铺,从前性格腼腆的姑娘,俨然成了一位雷厉风行的都市女精英。
“我好羡慕你,你简直就是励志本身。”我忍不住开口说到。
“我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别被我的表象迷惑啦。”说完她露出了整齐的八颗牙,一个招牌式的微笑。
她的微笑,给了我一种错觉,仿佛这一切华丽都随时可能会崩塌。
很难想象,精致的打扮和赏心悦目的妆容背后,她经历了一番怎样磨砺,才成长的那么快?
我需要知道。
喝了一口咖啡之后,她打开了话匣子。
你知道我是一个不喜欢跟陌生人打交道的人。
有一次被领导安排去出差。我需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负责产品的推广和销售。
我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小李对这块更熟悉啊,而且我是个路痴,去了找不到路,影响多不好啊。”
“这是你工作职责的一部分。你早晚得学会,也必须要去,除非你不做干这份工作了。”领导驳回了我的拒绝。
尽管内心是拒绝的,但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动车。
当我坐了八个小时的动车,再转五小时的大巴,来到这个小镇的时候,我内心已经在打退堂鼓了。
拖着显得格外笨重行李箱,步履沉重的在陌生的街道,想着一会去店里,我需要面对一张张陌生的面孔。
我的腿就像灌了铅一样,再走多一步似乎就会透支全身的气力。
我拿起手机,试着拨通一个朋友的电话,她那边正在热火朝天的唱k。接到了我的电话,她说:“哟,你在XX出差呢,怎么还有空给我打电话。那边的风景是不是很好啊,吃的怎么样?我可是听说了,这次你是被领导特别指派过去的,出差回来免不了升职加薪啊。”
我试着说起自己的无助,听在朋友的耳中,却变成了无关紧要的谦辞。我闷闷不乐把电话挂掉。
但那天,我没有退缩。
当我能微笑着跟一群陌生人,像多日未见,偶然在某地相逢的老友般热络寒暄时,我突然意识到,成长其实是与自己博弈的过程,旁人无法干涉,我也无人诉说。 -2- 每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发生在面临新旧的冲突时,做出的选择。
当我们处在一个陌生的新环境里,或者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时,是全力以赴的去学习和掌握更多东西,还是和自己妥协。
选择前者的过程并不舒服,需要突破自己的“不情愿”、“不会”、“不懂”,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突破自己对结果不如人意的“害怕”,但却能让我们急速成长。
如同我的同学,她一直寻找机会,去接受全新的挑战,去刺激自己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掌握新的技能。两年的时间,她成长为了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创业者,进入了更高的平台,获得了更高的视野。良性循环下,她当然能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而选择后者,不断的与自己妥协,自然需要被迫的接受自己成为平凡中的一员。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荒野求生》。讲述的是一个经历过人生变故的打击后,独走近2000公里的而重新站立起来的故事。
22岁的谢莉尔在母亲去世、婚姻破裂后,认为自己失去了一切,4年后,已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她做出了一生中最冲动的决定——独自一人背上行李包,踏上长达1100英里的远足之旅,从莫哈韦沙漠出发,穿过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州,最后到华盛顿州。谢莉尔突破种种困难,独自前行中所遇的恐惧和喜悦,这一路的经历让她疯狂、让她变强大,并最终治愈了她。
而其中一段话我特别喜欢:“以前的我,经常问自己“假如当初怎样怎样,现在会不会怎样怎样呢?”事实上是不会。即便你能回到过去,但在没有现时记忆的情况下,也只会作出跟以前一样的决定。“过去”,便是其中一种自我挑战。一直沉溺过去,懊悔以前的决定,只会令自己停滞不止。过去的种种塑造了今天的自己,或许,我们要认清楚现在的生活是由过去造成,好好面对,才能继续前进。” -3- 这是个老掉牙的励志故事,但大多数人的成长,其实都源于对自我不断进行挑战的过程。
对那些把自我挑战当做动力的人而言,自我挑战是成长的起点。因为不太愿意和自己妥协,所以产生对抗,进而在不断的自省和折腾中找到方向。
而对有些人而言,自我挑战是终点。嘴上说要挑战自我就完事了,对他们而言,这和“已阅”没有区别。
因为如果再往前一步,当他们知道成长的背后,其实一条艰难且孤独的道路时,自我挑战就会转为一道选择题。而选择逃避的人,往往要接受明晰且强烈的,挫败感的惩罚。 他们又怎会愿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ow Odd Are U?
毫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