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间道》到《新世界》
最近重温了两部电影,《无间道》和《新世界》。这两部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好的两部黑帮卧底类型的电影了。 国人喜欢把《新世界》叫做韩版的《无间道》,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虽然两者不管在剧情还是人设上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却也不乏许多不同之处。 情节偏重 两者都交代了卧底的插入过程,却也不尽相同。《无间道》里,警匪双方各自安插卧底,双方势均力敌,平分秋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使得影片剧情更加的生动,丰富,也以此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而《新世界》里则不同,其主要是根据卧底的视角看叙述整个故事,大部分情节都是在黑帮事务的处理中发生的,而警察在这里面出现少之又少,弱化了警察在本片中的积极作用,也暗示了影片的结局。一开始就处于弱势一方,也是最后溃败的一方。 人性与现实 除去李政宰与梁朝伟两位大神级别的表演,我们单从这两个卧底的人设来看,前者明显要比后者来的更加人性化,更具真实性。在《无间道》里,梁朝伟被塑造成了一个极其美好甚至有点理想化的人物。通观全片,梁作为处于黑帮中的卧底,却从来没有干过一件坏事,这有点不太真实,我们难免会想象,梁是怎么在黑帮中混下去的。编剧竭尽全力的把梁写得完美无暇,这显得很不真实,或者说这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所认知的情形并不相符。香港电影,或者往大了说中国电影,都存在这样一个通病,就是喜欢把一个正直的形象塑造的过于完美,完美到不真实,脱离实际,成为一个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如神一般的存着,以便使观影者喜欢崇拜甚至以此为榜样努力成为之,从而激发人们内心的向真向善向美的本性。 再如最近火到爆炸的《人民的名义》里的侯亮平,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即便和自己老婆在床上聊天都端端正正,相敬如宾。但这样的形象不具备真实性,观众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个完美无暇的人,离自己有多远,甚至会觉得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真”都不存在,何来崇尚真善美一说。 而反观《新世界》,就考虑到了人性与现实。李子成亲手杀了自己的围棋老师(也是警察),以及影片最后那波回忆杀里,李子成和丁青两个人砍翻了一屋子流氓,还是李子成先冲进去的。这就说明,他们塑造的李子成不是一个至善至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上形象,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存着的平凡人物。他的手里也沾了无辜者甚至是自己同事的血,这是卧底这个特殊身份使然,做点坏事是必要且不可避免的需要,给人以真实性,同时也是社会现实,以此更加丰富了李子成这个卧底的形象,使之更为饱满,更易让观众接受。 从人性上来讲,一开始梁朝伟饰演的陈永仁和李政宰饰演的李子成都是憎恶向善的,方式却不同,而且随着情节的发展,两者出现了差异。陈永仁的憎恶向善,是憎恶而不作恶,一心向善,直到最后都不曾改变。而李子成的不同,他是憎恶而入恶且作恶,想以此来改变恶。只是在自己上司所谓“善”的压迫下以及丁青对自己所谓“恶”的温暖里,李子成最终选择弃善向恶。不得不说,这种讽刺极具韩国电影的特性,也显示出香港电影和韩国电影对于人性于不同角度的理解吧! 孰黑孰白 孰善孰恶 在《无间道》里,警察即白,黑帮即黑,两者不曾混淆。而《新世界》则不同,随着剧情的发展,黑白逐渐反转以至颠倒,白渐渐黑化,黑却体现出人性的善良。姜科长及其上司警察局长,为了达到平衡帮派,维护稳定的目的,不惜挑拨双方,使之相互残杀,黑帮火并,却一步一步离自己最初的目的越来越远,从而由白黑化。李子成作为一个卧底,每天都面对着随时有可能葬身的未来,如此压力之下,却无法从上司,家人,同事那里得到慰藉。相反,姜科长的不信任自己,同事的监视,以及更加不可接受的是,自己的妻子也因为姜科长的胁迫而监视自己。这一系列的压力使得李子成对“白”失望。 与此同时,黑帮老大丁青却对他深信不疑。送他手表,和他喝酒说笑,即便是在得知了他真实身份之后,丁青也没有选择干掉他而是把他的资料锁在了保险柜里,保护了李子成。李子成没有从“白”的一面得到的东西,却在“黑”中感受到了。面对这样的情形,李子成由白变黑也是可以理解的,有点逼上梁山的意味。而此时,姜科长代表的真的就是白,丁青所代表的真的就是黑吗?恐怕是白将不白,黑已不黑了吧! 《新世界》在结尾的时候,致敬了电影史上最负盛名的黑帮类型电影《教父》。在李子成上位进行董事会的同时,派人干掉了李仲久,姜科长,警察局长等人。这和麦克.柯里昂在教堂成为新教父时,杀掉了纽约那几大家族的人如出一辙。不过笔者一直在思考,李子成成为新的黑帮老大,真的是创造了新世界吗?也不尽然吧,上位的李子成在某种意义上,是丁青的延续。所以,新世界实则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