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之書單匯
1、《衝突的策略》:金三胖是對的!承諾即威脅,威脅即承諾,擁有絕對的嚇阻能力,是一個國家安全的可靠保障!
2、《大癲狂》:全民瘋狂,泡沫經濟,國家的態度!投資者必看的參考經典之一。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泡沫事件,18世紀法國英國密西西比公司以及南海公司泡沫事件。(我能夠精準的算出天體的運行,但我算不出人類的瘋狂-牛頓)
3、《生活與命運》:圍繞斯大林格勒攻防戰悲壯戰役爭奪戰為核心,苏联時代的百科全書,對人生、歷史、政治的抽象的哲學反思。把戰爭與和平兩個不同的狀態組織起來了!猶太人的命運。(背景:格羅斯曼的人物背景要了解,苏联文学,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前苏联禁書!記錄了集中營和滅絕營,調查了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兩套系統看苏联文学、孟什维克色彩)。
4、《傾城之戀》:張愛玲,生命本身被抗戰影響,小說有好萊塢嬉鬧劇、民間才子佳人、通俗小說集一起的色彩!愛情與戰爭的關係,在战争期间,上海和香港市井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徒具愛情故事的外殼,抽空了愛情的實質內核真心。類似《封鎖》!
5、《伊索寓言》:傳說伊索的智慧是赫耳美斯給的,伊索的一生實質代表底叄阶级對戰看起來神聖的達官貴人的批判。希腊文化的經典,以动物为角色的故事,動物寓言!(人之異與動物几稀矣?)
6、《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鶴建俊輔,日本對戰爭的態度、回憶與認知的不一樣!日本十五年戰爭,化一為二,與中國、與英美法荷等,所謂“滿洲事變~上海事變~支那事變”,與英美的大東亞戰爭(偷襲珍珠港)。整個國家陷入集體狂熱狀態,由最初的謊言變成自己都相信了,關鍵點是國家體制問題,軍國主義洗腦。明治維新開始,顯教和密教,每個人都認為他們的日本是世界上最好、最強的國家。
7、《擁抱戰敗》:日本二戰后轉變成一個現代國家,是由美國對它的佔領造成的影響!此書擁有大量的史料,很強的編織能力。1853年黑船來航事件,幕府倒台出現明治維新93年的強國夢,直到1945年被美國佔領。日本處於破敗,人人都怨恨國家政府的狀態,因為美國的到來有一種解脱感,而感恩美國的到來。天皇制度本來應該被人民痛恨要廢除的,是由於美國考慮保留下來的。
8、《日本的思想》:丸山中男!日本是一個沒有思想傳統結構的國家(中國有儒家傳統,且會不斷演變,作為一個座標),追求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是不是符合現實需要,思想沒有一個頑強的傳統,都是順應現實的思想。日本曾提出“一億種懺悔”,丸山中男形容成烏賊遇到危險的時候吐烏汁現象,他形容日本的神道教,就像是一套空白的布卷,國體模糊。“虎之门事件”,把制度當成神教一樣來崇拜。
9、《伽利略轉》:德國布莱希特,馬克思主義者,受到希特勒納粹黨的壓迫下,寫了伽利略后三十年的生活,因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所以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而遭受宗教審判的苦難。伽利略影響演變的過程,講真理、科學與當時的教義統治者、體制、社會意識形態相衝突的情況。布莱希特反對亞里士多德式的的劇場,戲劇就應該讓觀眾清楚的知道是在看表演,反對戲劇勾引情緒,因為容易被勾起情緒會容易被麻醉、被集權利用從而產生一種變態的現象,這是意識形態的批判,正如馬列主義那樣,讓觀眾有革命意識的改變。最近追劇《歡樂頌》,不懂趙老師和關雎爾所說的話劇,此時稍有解惑之感。
10、《自私的基因》:達爾文和馬克思是影響中國最大的兩個外国人,理查德·道金斯,現在牛津大学的教授,強悍的無神論者。近親選擇,基因的核心,自私是為了基因的繁衍,膜翅目昆虫的基因理論。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中“者”實質是“基因”,範圍的基本單位是“基因”,而“對偶基因”之間也會有競爭,就如划船队的比赛、足球比賽等,但“基因”本身談不上好壞,只有“合適”環境(螳螂交配行為很能說明這種生物學觀念)。所有的繁衍本質就是複製“meme”,所以繁衍不只有生物基因的複製,還可以是文化基因的複製。總有想多讀書,出家不再結婚生孩子的念頭,我也算為自己這種出逃找到了科學的藉口了吧。
11、《黑暗的左手》:厄休拉·勒古恩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說小說家敘述事實的方法是用說謊來完成的。這本書得到過雨果獎、星雲獎,“双奖得主”。科幻小說,宇宙联邦,友好聯盟的締約,它是一個思想試驗,人類學的田園報告。真力·艾到格森星進行聯盟遊說,表達一種激進的女權主義,核心是抽掉性別的差異讓我們重新反省我們的存在。人類學,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釋放的感覺,發現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一切都可以有變化。作者的文字有一種空靈的感覺,非常有詩意,《地海傳說》是十分奇特的奇幻小說,她受道家影響。黑暗的左手就是光明,光明則是黑暗的右手,黑暗與光明相生相伴,生與死在同一時間歸一了,達到一個万物合一的狀態。
12、《古文觀止》:科舉制是很複雜的縱合智力測試!梁文道推薦《古代漢語》,背《古文觀止》。此“古文”的核心在於唐宋時代八大家所帶領的古文运动,中國人“文”是“文以載道”,分狹義、广義之分。文言文,抽象簡練之美。散文、詩、戲劇、小說四類文學。透過《古文觀止》去瞭解“文”這一個概念的微妙的變化的軌跡,甚至去看出中國古代政治體制、經濟運作、社會習慣是如何付湊起來,是瞭解中國古代的一個主要關口。
13、《第二十二條軍規》:二戰背景,美國人的英語反戰小說,一個瘋狂的小宇宙,各種詭局,黑色幽默版的鬧劇解釋出人類存在根本的矛盾或讓人痛苦的事實,后現代小說。第二十二條軍規說如果人瘋了就可以不用開轰炸机出去打仗,但是如果能證明自己瘋了就不是真的瘋了,這是一個荒繆的,一個自我循環的邏輯。整本書都在爭論是否有道理,每個人都陷入瘋狂的邊緣。小說結構是反復跳動像剝洋蔥一樣把最後的結果暴露出來,一種什麼都不信的思潮,一種痞子文学。
14、《四世同堂》:二戰背景,直接針對抗戰而寫,老舍是很關心大眾文藝的,參加抗戰文藝,結尾是一個開放式結尾。講在日軍佔領下的北京是如何運轉的,北京人是如果生活的。
15、《法官和他的侩子手》:迪伦马特,屬於偵探小說,諷刺司法漏洞,拷問世界好壞正惡之分是什麼。
16、《拋錨》:過去西方文學經典必須處理的大的主題,談原罪,談罪惡,談命運。推理小說,迪伦马特,把罪惡形容成一場拋錨。
17、《威廉·退爾》:席勒,一個建國神話的戲劇。威廉退尔精神,突出的主題是我們不應任人宰割,我們都是平等的自由民。帶領了民族國家意識萌芽。席勒提出革命要有所節制,我們要求正當人權的時候我們也要做好各種義務和責任。
18、《神義論》:這是一個辩论题的書,萊布尼茲,現代邏輯數學創始人之一,一輩子都在忙著研究系統的徹底的學問,沒有結婚,但是最後是孤獨死去。他有一個希望大家都用一套系統的語言的理想,那就是數字,他認為中國《易經》一阴一阳的符合他的的二進制原理,他有一個人類大同世界和諧的觀念。神議論的基礎,提出世間應該有一種預訂的和諧,他想要找出這個架構。三段論:第一個命題,上帝是全能的;第二,上帝是公正而且仁慈的;第三,這個世界是有問題的有罪惡的。答案就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必然次於上帝本身。矛盾律和同一律,存在即合理,有果必有因,但是任何一個充足理由律背後都牽涉了一整個世界,關乎與一個偶然性的真理。(此處讓我聯想到《正見》中提到的理論)。兩千年的歷史談論神,神的三個性質,第一他全知,第二他有意志(萊布尼茲說意志是一種選擇),第三他有能力。哲學就是一個磨刀石,讓我們思想得到鍛鍊,磨礪我們的思想。惡,第一形上学的惡(事物本身不可不有的缺陷),第二物理上的惡,第三道德上的惡。
19、《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中國80年代的禁書,在當年認為是批判共產主義極權運動的社會。從1948年寫到1984年出版,(美國)大洋邦、(俄羅斯)欧亚国、(中國)东亚国三大國均分天下,后三國一直在打仗,以美國的大洋邦极权主义為主。主角在大洋邦真理部工作,真理部是一個麻痺人民的說謊串改历史機關。但是作者所要談的是世界上一切統治政權當他發展到極端邪惡不道德的時候干的事都是一樣的,名言“谁控制过去誰就控制未來,誰控制未來誰就控制過去”。我們人類的理智和思想很重要的一面就是要認知事實現實,而我們要對現實有所把握,而人類认知能力的另一面就是想象力。現在有一種奥威尔式的語言,就是似是而非,叫“新詞語”,批判政府用語言去忽悠洗腦民眾和捏造事實混淆事實。思想警察“Big brother”is watch you,從一個外部環境對你無時無刻的監控,聯繫到對你大腦內的操控。我們現在的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是“Big brother”。1984的世界描寫的是一個完全沒有同情心的恐怖世界,一種暴躁易怒的人格。
20、《汪曾祺小說經典》:白描的手法,淡化的情節。故事其實是對生活的一種剪裁。《異禀》《戒受》
21、《鐵皮鼓》:格拉斯,“神秘、野蠻、無聊”,簡明的20世紀上半世紀的德國史,本書主要反應德國對戰爭的態度,德國現在已經從鐘擺的一端擺到另一端了。(11月11日,国殇纪念日,最初是紀念一戰結束的節日,後紀念所有陣亡的士兵。)通過切洋蔥來讓自己流淚!
22、《國史大綱》:作者錢穆,教中國人對歷史要有溫情與敬意,特別強調歷史的一條動綫。我們應該因為知道自己的局限性,所以更該對人有所保留,不能隨意評論。國破尤有天下,但如果文化都被打散消亡,那天下也都沒有了,所謂為古國招魂,就在這個意義上,要找回文化之中的國魂。中國歷史的精神就是一個講究血緣和身份的貴族地位不斷下降,講究知識與才德的士人不斷上升,終於形成了一個以士人貫穿全國上下的一套精神。
23、《英国大宪章》:由頭是亨利二世约翰王與貴族的會議,達成的一個初步協議,現代英國國會的原型。簡單的講,大宪章就是一份契約,它規定的最主要的範圍都是跟錢有關的,裏面的核心精神就是“那我給你這些你給我什麼?”,孕育出了一種現代民主政治的“納稅人”意識的契約精神。一個在實際的歷史上其實沒有发挥过多少作用的文獻,枯燥,無聊,後來卻經過歷史的不斷推進以及後人的闡述,才成為了一個所謂的經典。
24、《般若波羅蜜多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