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吉光74:道家要求比儒家、佛家严厉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老子将人划分为上士、中士、下士,比孔子以“中”为线更细致一点。但他们的根本所指可能不同。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似乎是针对人的修道悟性而言。孔子的“中人”,可能只是针对人世学问,比如语数外。一个是关于上天的,一个是关于入世的。
人的悟性种类不同,高低也不同。一个文学家和一个数学家无法比高低,只因为种类差别。但悟性高的人有个共同点,他们对待相关学问会有不同凡俗的表现。对文学的领悟与对数学的领悟,都能凸显一个人的天赋智慧。
当然,另一个说法是,智慧到了顶层,无所不通。禅宗六祖慧能,本是个文盲。
天赋是宿命,是人生决定性因素之一。孔子可能已经看清并尊重这一点。所以,他给人划线,并非冷酷,而是实事求是,是对“因材施教”的阐释。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叫“中人”?孔子没有给出标准,导致后期划分困难。
按照当代人做法,一次考试,就能大致分清“中人”——中等分数那一群。但孔子那会儿没有考试分数一说,判断“中人”,可能就得跟着感觉走。当然,孔子有资格判断。但“中人”就不好判断自己。因为半瓶子醋往往都自以为很牛。
可否以“语上”做标准呢?大意是“谈论高级的某某”。比如教授谈论唐诗宋词,可以测试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如果谈得来,那么可以细谈、深谈。这就是利用“语上”。如果我的猜想正确,那么,下判断者,都是有资格“语上”者。所以再推测就是:孔子这句话是对“老师”“教授”们说的。
老子是全人类的主要精神导师之一。他那句话之所以来得比孔子层次更高,是因为他们俩的目的不同。针对修道的人,道家要求比儒家、佛家严厉。据说真正修道都是单传,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父。因为只有师父才能从茫茫人海中,艰难地发现一个金灿灿的“上士”。这与儒家、佛家弟子遍天下,是完全不同的。
——老子将人划分为上士、中士、下士,比孔子以“中”为线更细致一点。但他们的根本所指可能不同。
![]() |
pixabay美图 |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似乎是针对人的修道悟性而言。孔子的“中人”,可能只是针对人世学问,比如语数外。一个是关于上天的,一个是关于入世的。
人的悟性种类不同,高低也不同。一个文学家和一个数学家无法比高低,只因为种类差别。但悟性高的人有个共同点,他们对待相关学问会有不同凡俗的表现。对文学的领悟与对数学的领悟,都能凸显一个人的天赋智慧。
![]() |
pixabay美图 |
当然,另一个说法是,智慧到了顶层,无所不通。禅宗六祖慧能,本是个文盲。
天赋是宿命,是人生决定性因素之一。孔子可能已经看清并尊重这一点。所以,他给人划线,并非冷酷,而是实事求是,是对“因材施教”的阐释。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叫“中人”?孔子没有给出标准,导致后期划分困难。
按照当代人做法,一次考试,就能大致分清“中人”——中等分数那一群。但孔子那会儿没有考试分数一说,判断“中人”,可能就得跟着感觉走。当然,孔子有资格判断。但“中人”就不好判断自己。因为半瓶子醋往往都自以为很牛。
![]() |
pixabay美图 |
可否以“语上”做标准呢?大意是“谈论高级的某某”。比如教授谈论唐诗宋词,可以测试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如果谈得来,那么可以细谈、深谈。这就是利用“语上”。如果我的猜想正确,那么,下判断者,都是有资格“语上”者。所以再推测就是:孔子这句话是对“老师”“教授”们说的。
老子是全人类的主要精神导师之一。他那句话之所以来得比孔子层次更高,是因为他们俩的目的不同。针对修道的人,道家要求比儒家、佛家严厉。据说真正修道都是单传,是师父找徒弟,而不是徒弟找师父。因为只有师父才能从茫茫人海中,艰难地发现一个金灿灿的“上士”。这与儒家、佛家弟子遍天下,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