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金城武的情书】严泽坤,我来爱你好吗
到今年再重看一遍《太平轮》上下部的时候,就很感慨,这电影的故事其实是个很好的故事,是很有史诗感的那种故事。当年票房口碑都不好,很可能是以一年的时间跨度分了两部电影上映的原因,属于电影的那种完整的故事感被时间消耗了。如果能够剪成3小时版本的一部电影,或许观感会好很多也说不定。
以擅长拍摄动作片为标签的吴宇森大导演,在年老时居然心心念念要拍一部爱情片,他在多次谈及《太平轮》时明确说过他要拍成爱情片。当时没有好好留意这部电影(忘记了当年怎么看这部电影了,只记得看《彼岸》一开始对于它剪辑了上部很多内容而很生气,直到后半部分金城武的戏份时才入戏了。)所以今年再回顾时会对导演的意图有所疑惑。为什么要拍成爱情片呢,这明明是一个大时代中的人的命运的故事。
藏在爱情里的时代故事,会更好吗?很难说清楚,但是《太平轮》中的爱情都很打动人。三段感情,将军与将军夫人,严泽坤与雅子,于真与佟大庆,都很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将军与将军夫人代表的大概是那个时代的上层社会,他们的感情看上去顺风顺水,天作之合,但是再恩爱又如何,遇到急速变化的大时代,仍然抵不过时代的业力。严泽坤与雅子的故事更凄美,国籍、身份有异的两人真诚相爱,可是因为战争,两人再情深似海也不再能厮守,那些真诚许下并愿意遵守的诺言,抵不过生活对它们的损耗。当看着严泽坤捧着雅子的日记走在芒草地上,那种深深地无奈与痛楚,深深地打动了我。于真与佟大庆更是乱世中的飘萍,阴差阳错地走在了一起,于真因为寻找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而执意登上太平轮,而与她偶然相识的佟大庆跟随部队撤退去台湾而登上了太平轮,在经历太平轮沉没这一生死危机后,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最终会走在一起,相依为命,就如同真实历史中无数因时代的因缘际会而走在一起的人们一样——当年在电影院里看这个故事时,觉得这一对最后活下来了,真的很扯,或许是因为主角光环才这么开外挂,现在想想,或许是导演的用意,像杂草般的小人物正是组成所谓时代洪流的中坚砥柱,很多普通人在巨变的时代中死去了,但是很多普通人也默默地活了下来,尽管犹如乱世飘萍,随波逐流,但到底最后在某一处安定下来,继续书写时代故事的一小节篇章。
在重复看《太平轮:彼岸》时,总是会严泽坤和雅子的故事打动。这部电影可能是金城武哭得最多的一部戏吧,他自己也说,总是忍不住要流眼泪。一直爱着再也见不到的恋人的严泽坤,可能是这个故事中最悲伤的人。我看见流泪的泽坤,就觉得很悲伤。金城武在许久不见之后,确实有了岁月的沧桑之色,你可以说男神老了,但是这样的严泽坤很让人入戏,一个被夹在家庭、时代和爱而不得的恋情中苦苦压抑、纠结的男人,谁说不是沉重、憔悴的呢?(当然,对比是《喜欢你》中他又帅回来了,没有那种苍老压抑的感觉了,男神从年轻时形象就比较多变,不是因为整容,就是发型变了,妆容变了就能够散发完全不同的味道,也是很神奇的体质。)
我一直在想,如果将《太平轮》两部压缩成一部,该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呢?我或许会将严泽坤与雅子的故事作为主线索,这个故事是写台湾的历史的,泽坤与雅子的爱情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又恰逢时代巨变,一对小情侣的爱情中牵涉了最特殊又最复杂的时代故事,其实编剧和导演选择的故事是相当巧妙和见功底的——当然,也是因为我看完电影后被严泽坤(金城武)的故事打动了,金城武和宋慧乔交流的几个片段我特别喜欢,很唯美,很深情,他们对于各自恋人的思念都很动人。
我相信,导演和编剧选择这三个故事作为《太平轮》的故事是想讲述一个史诗故事,只不过,他选择了爱情作为故事的切入口。所以,如果只讲严泽坤的故事就太狭隘了,要反映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光要有台湾的视角,还要有大陆的视角,故事的叙事才会平衡。所以,电影中加入了将军与将军夫人、于真与佟大庆的故事。如果要压缩成一部电影,那将军的故事或许可以舍弃,而以将军夫人的回忆来带出他们的故事;于真与佟大庆代表了那个时代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从大陆去到台湾的那群人,这三个人的故事是与严泽坤的故事形成对照、平衡叙事的“大陆故事”。当年去往台湾的大致也就这几类:富人,士兵,各种机缘来到台湾的普通人,有了他们,一副乱世众生相就徐徐展现在眼前——对了,严泽坤的家庭其实也很复杂,他的大哥为台湾光复而欣喜若狂,但后来阴差阳错被认为是红色人士,而他的小弟也是爱国青年,最后假冒他的身份跑去上海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希望为国家奉献自己;他的家庭也是当时台湾社会现状的缩影。人物、故事都是极具时代典型的,最后电影没有出彩,导演、剪辑要背锅,也可能如现在黄磊拍摄《麻烦家族》遭遇到的困惑一样,时代在变化,黄磊遇到的是文艺仅仅是小众的了,市场不太接受文艺青年那一套了,而吴宇森遇到的是时代故事也不再吃香了,犹如与他同期的《黄金时代》一样,或厚重或文艺的时代故事片,如果没有特别巧妙的叙事,仅仅靠着“大片”的名号,不会再被民众宠着爱着了。
《太平轮》里的演员表演其实都挺好的,章子怡、金城武、林保怡,都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金城武在出道之处就被质疑戏路狭窄,他自己或许也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也总是对自己有各种疑惑,但是这真的是个神奇的演员,就算从2000年之后他参与所谓的“大片”开始打量他的电影和角色,也能发现他每一部其实都有突破,有变化,他是拍片不多(这个影迷有点遗憾)但是他每一个角色重复得并不多,而且尽可能地拍一个人物是一个人物,作为迷妹来说,他每个人物都能站得住脚,也是非常神奇的了。《十面埋伏》里冲动风流的金,《如果爱》里深情忧郁的林见东,《投名状》里心思单纯重兄弟情义的姜武阳,《武侠》中执着得有点中二的徐百九,《摆渡人》里纯情癫狂的管春,以及《喜欢你》里新一款的霸道总裁路晋,每一个人物都不太一样,都是“这一个”。每个人物都有金城武与之心心相印的地方,他说过,他接的人物都是觉得自己能够做到的,而他不太想接“踮起脚来做到”的人物(我总觉得这个是他太谦虚了,明明他的打戏也做的很好啊,当年的《马永贞》也是我小时候百看不厌的。他过分谦虚我总担心会限制他自己的发展哦,不过,也可能是他自己懒,不肯做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嘿嘿)。《太平轮》里的严泽坤,我觉得是他当时最好的角色,除了他的身世本身与严泽坤夹在时代、家庭与爱人的夹缝中有某种契合外,他是用了心来塑造这个悲情的“台湾人”角色,因为电影以爱情为切入口,所以严泽坤大部分的故事都与雅子的爱情有关,这个真心爱着对方的男人每一次都要为爱人流泪,最后在听那首恋人留给他的曲子时,他也是心痛难抑,没有听完就离开了。他难以承受那种痛苦,那个时候他已经遵从母命娶了大嫂,尽管他没有在心里放弃他的爱人,但实际上生活已经不允许他有自己的选择了,就像雅子在日本也只能捡废铁养活自己和母亲,她也没有太多的生存选择。正如,严泽坤对弟弟说的,他也有自己的梦想(或许是事业,也应该有爱情上的梦想),但他没有被允许拥有实现梦想的可能,从最初顶替哥哥去参军,到后来为了养活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只希望能够为了家庭好好地活下去。可是,他为此付出的弟弟不理解他,看不起他没有理想的样子,他的母亲只会要求他要照顾家庭,要娶大嫂将自己的孙子留住……据说排行第二的孩子据说都是这种不受宠,却被要求牺牲很多的角色,严泽坤也是家里老二,因为想等待被遣返的恋人而在电影开篇就被母亲冷淡,编剧其实编的很细腻呢,是有很严谨的现实逻辑的,金城武也说最初看到剧本时,就被这个故事打动了,但是最后拍出两部这样的电影,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金城男神,看在我想替你守护严泽坤的份上,将你的剧本借我看看可以吗?
以擅长拍摄动作片为标签的吴宇森大导演,在年老时居然心心念念要拍一部爱情片,他在多次谈及《太平轮》时明确说过他要拍成爱情片。当时没有好好留意这部电影(忘记了当年怎么看这部电影了,只记得看《彼岸》一开始对于它剪辑了上部很多内容而很生气,直到后半部分金城武的戏份时才入戏了。)所以今年再回顾时会对导演的意图有所疑惑。为什么要拍成爱情片呢,这明明是一个大时代中的人的命运的故事。
藏在爱情里的时代故事,会更好吗?很难说清楚,但是《太平轮》中的爱情都很打动人。三段感情,将军与将军夫人,严泽坤与雅子,于真与佟大庆,都很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将军与将军夫人代表的大概是那个时代的上层社会,他们的感情看上去顺风顺水,天作之合,但是再恩爱又如何,遇到急速变化的大时代,仍然抵不过时代的业力。严泽坤与雅子的故事更凄美,国籍、身份有异的两人真诚相爱,可是因为战争,两人再情深似海也不再能厮守,那些真诚许下并愿意遵守的诺言,抵不过生活对它们的损耗。当看着严泽坤捧着雅子的日记走在芒草地上,那种深深地无奈与痛楚,深深地打动了我。于真与佟大庆更是乱世中的飘萍,阴差阳错地走在了一起,于真因为寻找自己青梅竹马的恋人而执意登上太平轮,而与她偶然相识的佟大庆跟随部队撤退去台湾而登上了太平轮,在经历太平轮沉没这一生死危机后,大家都知道这两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最终会走在一起,相依为命,就如同真实历史中无数因时代的因缘际会而走在一起的人们一样——当年在电影院里看这个故事时,觉得这一对最后活下来了,真的很扯,或许是因为主角光环才这么开外挂,现在想想,或许是导演的用意,像杂草般的小人物正是组成所谓时代洪流的中坚砥柱,很多普通人在巨变的时代中死去了,但是很多普通人也默默地活了下来,尽管犹如乱世飘萍,随波逐流,但到底最后在某一处安定下来,继续书写时代故事的一小节篇章。
在重复看《太平轮:彼岸》时,总是会严泽坤和雅子的故事打动。这部电影可能是金城武哭得最多的一部戏吧,他自己也说,总是忍不住要流眼泪。一直爱着再也见不到的恋人的严泽坤,可能是这个故事中最悲伤的人。我看见流泪的泽坤,就觉得很悲伤。金城武在许久不见之后,确实有了岁月的沧桑之色,你可以说男神老了,但是这样的严泽坤很让人入戏,一个被夹在家庭、时代和爱而不得的恋情中苦苦压抑、纠结的男人,谁说不是沉重、憔悴的呢?(当然,对比是《喜欢你》中他又帅回来了,没有那种苍老压抑的感觉了,男神从年轻时形象就比较多变,不是因为整容,就是发型变了,妆容变了就能够散发完全不同的味道,也是很神奇的体质。)
我一直在想,如果将《太平轮》两部压缩成一部,该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呢?我或许会将严泽坤与雅子的故事作为主线索,这个故事是写台湾的历史的,泽坤与雅子的爱情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又恰逢时代巨变,一对小情侣的爱情中牵涉了最特殊又最复杂的时代故事,其实编剧和导演选择的故事是相当巧妙和见功底的——当然,也是因为我看完电影后被严泽坤(金城武)的故事打动了,金城武和宋慧乔交流的几个片段我特别喜欢,很唯美,很深情,他们对于各自恋人的思念都很动人。
我相信,导演和编剧选择这三个故事作为《太平轮》的故事是想讲述一个史诗故事,只不过,他选择了爱情作为故事的切入口。所以,如果只讲严泽坤的故事就太狭隘了,要反映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不光要有台湾的视角,还要有大陆的视角,故事的叙事才会平衡。所以,电影中加入了将军与将军夫人、于真与佟大庆的故事。如果要压缩成一部电影,那将军的故事或许可以舍弃,而以将军夫人的回忆来带出他们的故事;于真与佟大庆代表了那个时代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从大陆去到台湾的那群人,这三个人的故事是与严泽坤的故事形成对照、平衡叙事的“大陆故事”。当年去往台湾的大致也就这几类:富人,士兵,各种机缘来到台湾的普通人,有了他们,一副乱世众生相就徐徐展现在眼前——对了,严泽坤的家庭其实也很复杂,他的大哥为台湾光复而欣喜若狂,但后来阴差阳错被认为是红色人士,而他的小弟也是爱国青年,最后假冒他的身份跑去上海投身爱国学生运动,希望为国家奉献自己;他的家庭也是当时台湾社会现状的缩影。人物、故事都是极具时代典型的,最后电影没有出彩,导演、剪辑要背锅,也可能如现在黄磊拍摄《麻烦家族》遭遇到的困惑一样,时代在变化,黄磊遇到的是文艺仅仅是小众的了,市场不太接受文艺青年那一套了,而吴宇森遇到的是时代故事也不再吃香了,犹如与他同期的《黄金时代》一样,或厚重或文艺的时代故事片,如果没有特别巧妙的叙事,仅仅靠着“大片”的名号,不会再被民众宠着爱着了。
《太平轮》里的演员表演其实都挺好的,章子怡、金城武、林保怡,都恰如其分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金城武在出道之处就被质疑戏路狭窄,他自己或许也因为不是科班出身,所以也总是对自己有各种疑惑,但是这真的是个神奇的演员,就算从2000年之后他参与所谓的“大片”开始打量他的电影和角色,也能发现他每一部其实都有突破,有变化,他是拍片不多(这个影迷有点遗憾)但是他每一个角色重复得并不多,而且尽可能地拍一个人物是一个人物,作为迷妹来说,他每个人物都能站得住脚,也是非常神奇的了。《十面埋伏》里冲动风流的金,《如果爱》里深情忧郁的林见东,《投名状》里心思单纯重兄弟情义的姜武阳,《武侠》中执着得有点中二的徐百九,《摆渡人》里纯情癫狂的管春,以及《喜欢你》里新一款的霸道总裁路晋,每一个人物都不太一样,都是“这一个”。每个人物都有金城武与之心心相印的地方,他说过,他接的人物都是觉得自己能够做到的,而他不太想接“踮起脚来做到”的人物(我总觉得这个是他太谦虚了,明明他的打戏也做的很好啊,当年的《马永贞》也是我小时候百看不厌的。他过分谦虚我总担心会限制他自己的发展哦,不过,也可能是他自己懒,不肯做超出自己认知的事情,嘿嘿)。《太平轮》里的严泽坤,我觉得是他当时最好的角色,除了他的身世本身与严泽坤夹在时代、家庭与爱人的夹缝中有某种契合外,他是用了心来塑造这个悲情的“台湾人”角色,因为电影以爱情为切入口,所以严泽坤大部分的故事都与雅子的爱情有关,这个真心爱着对方的男人每一次都要为爱人流泪,最后在听那首恋人留给他的曲子时,他也是心痛难抑,没有听完就离开了。他难以承受那种痛苦,那个时候他已经遵从母命娶了大嫂,尽管他没有在心里放弃他的爱人,但实际上生活已经不允许他有自己的选择了,就像雅子在日本也只能捡废铁养活自己和母亲,她也没有太多的生存选择。正如,严泽坤对弟弟说的,他也有自己的梦想(或许是事业,也应该有爱情上的梦想),但他没有被允许拥有实现梦想的可能,从最初顶替哥哥去参军,到后来为了养活家庭,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理想,只希望能够为了家庭好好地活下去。可是,他为此付出的弟弟不理解他,看不起他没有理想的样子,他的母亲只会要求他要照顾家庭,要娶大嫂将自己的孙子留住……据说排行第二的孩子据说都是这种不受宠,却被要求牺牲很多的角色,严泽坤也是家里老二,因为想等待被遣返的恋人而在电影开篇就被母亲冷淡,编剧其实编的很细腻呢,是有很严谨的现实逻辑的,金城武也说最初看到剧本时,就被这个故事打动了,但是最后拍出两部这样的电影,真的不知道怎么会这样。金城男神,看在我想替你守护严泽坤的份上,将你的剧本借我看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