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记忆
我最喜欢家的地方,就是厨房。
妈妈喜欢慢条斯理生活的感觉,她可以把准备饭菜的繁琐过程,变成一项放松身心的活动。妈妈炸的虾片,在我脑海第一次留下“美味”的深刻记忆。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道“妈妈菜”,即便长大后记不起具体的风味,但是关于那道菜的记忆,可以带出对母亲的依赖,还有母亲无条件的爱。对她而言,疼爱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我健康、快乐、脚踏实地。
爸爸正好相反,厨房就是他的战场。洗菜、切菜、烧水、热油、调味,这是上阵前的排兵布阵;烹、炒、煎、炸、蒸,这是他身藏的十八般武艺。跟着爸爸下厨房,立马变成一枚小兵,需打起精神听他发号施令,且容不得半点差错。小小的厨房,于我似乎藏匿着巨大的秘密。如何把繁复的步骤安排得井井有条?如何决定食材和佐料的配比?如何把控不同菜色的火候和时间?这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跟班下厨的次数不少,但我似乎未得半点真传。爸爸说心态很重要,不要把下厨当作苦差事,而应该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餐桌是检验菜品的场所,也是一家人交流最密切的空间。爸爸是个点评家,对每道菜都要品头论足一番。妈妈则喜欢拉家常,对于饭菜没有过高的要求。我呢,喜欢听他们聊天,喜欢这种交流的氛围,特别当爸爸抱怨妈妈下厨失手的时候,我会及时出手圆场。餐桌上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三年前,那时候我决定辞职去广州工作,这或许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临走前,一家人面对一桌五彩斑斓的美食,妈妈垂头丧气,爸爸沉默不语。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的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老家菜麻辣,广东菜清淡,两者对比鲜明。初来广州,父母担心我吃不惯,没想到我的胃很快适应这里的饮食,老火靓汤、粤式早茶,潮汕火锅,已经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听到我被“粤化”反而面露喜色,因为他们觉得吃好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一家人住不住在一起,倒不是最紧要的,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心,相互爱护。父母这番开明的表态,让我既感激又歉疚。
2017年春节,全家第一次在广州过年。这期间,爸爸几乎每天跑菜市场。他认为菜市场是个好地方,无论生活多么艰辛,菜市场总有新鲜的、蓬勃的蔬果等着你。菜场里,他教会我如何辨识蔬菜的新鲜程度,告诉我西芹和水芹的区别,叮嘱我肉菜搭配的禁忌。“不管工作多忙碌,一日三餐都要好好吃。”这是爸爸对在异乡生活的我,提到的唯一要求。
妈妈刚到广州便张罗起泡菜坛子。妈妈说做好一坛泡菜,就等于把老家的厨房搬了过来。川渝菜系味型丰富,泡菜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她熟悉我的口味,知道酸辣爽脆的食物能打开胃口。泡菜盐和凉白开按一定比例混合,依次放入萝卜、仔姜、豇豆,再加上辣椒提味、蒜头杀菌、花椒增香。十余天后,妈妈小心翼翼地向泡菜坛沿倒进清水,说这样做是为了请出老盐水,让泡菜坛味道稳定。新鲜蔬菜放入泡菜水中,只需一天,就是一道让人欲罢不能的爽口小菜,妈妈戏称之为“跳水泡菜”。泡菜放入口中,一股奇特的滋味刹那间激活味蕾,那感觉好似十万朵烟花同时绽放。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春节假期结束,机场里笑着同父母惜别,回去的路上却五味杂陈。计程车里传来李健演唱的《异乡人》:“不知不觉把他乡,当成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对于城市长大的一代人而言,乡土观念慢慢淡漠,地理意义上故乡和他乡,界限越来越模糊。我觉得家就是故乡,家就是英文中的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是对家最好的诠释。
“有很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我坚强的理由”。回到住处以后,《异乡人》的歌词还在脑海盘旋。我学着爸爸的架势炒了两道菜,又从泡菜坛捞起小碟妈妈的“跳水泡菜”,静默地吃着,用心感受饭菜的滋味。我想告诉健哥,即使在异乡偶尔流泪也没关系,因为“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妈妈喜欢慢条斯理生活的感觉,她可以把准备饭菜的繁琐过程,变成一项放松身心的活动。妈妈炸的虾片,在我脑海第一次留下“美味”的深刻记忆。相信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道“妈妈菜”,即便长大后记不起具体的风味,但是关于那道菜的记忆,可以带出对母亲的依赖,还有母亲无条件的爱。对她而言,疼爱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只要我健康、快乐、脚踏实地。
爸爸正好相反,厨房就是他的战场。洗菜、切菜、烧水、热油、调味,这是上阵前的排兵布阵;烹、炒、煎、炸、蒸,这是他身藏的十八般武艺。跟着爸爸下厨房,立马变成一枚小兵,需打起精神听他发号施令,且容不得半点差错。小小的厨房,于我似乎藏匿着巨大的秘密。如何把繁复的步骤安排得井井有条?如何决定食材和佐料的配比?如何把控不同菜色的火候和时间?这不是简单的数学题。跟班下厨的次数不少,但我似乎未得半点真传。爸爸说心态很重要,不要把下厨当作苦差事,而应该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餐桌是检验菜品的场所,也是一家人交流最密切的空间。爸爸是个点评家,对每道菜都要品头论足一番。妈妈则喜欢拉家常,对于饭菜没有过高的要求。我呢,喜欢听他们聊天,喜欢这种交流的氛围,特别当爸爸抱怨妈妈下厨失手的时候,我会及时出手圆场。餐桌上的热闹一直持续到三年前,那时候我决定辞职去广州工作,这或许给他们出了一道难题。临走前,一家人面对一桌五彩斑斓的美食,妈妈垂头丧气,爸爸沉默不语。
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的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老家菜麻辣,广东菜清淡,两者对比鲜明。初来广州,父母担心我吃不惯,没想到我的胃很快适应这里的饮食,老火靓汤、粤式早茶,潮汕火锅,已经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父母听到我被“粤化”反而面露喜色,因为他们觉得吃好饭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一家人住不住在一起,倒不是最紧要的,重要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彼此关心,相互爱护。父母这番开明的表态,让我既感激又歉疚。
2017年春节,全家第一次在广州过年。这期间,爸爸几乎每天跑菜市场。他认为菜市场是个好地方,无论生活多么艰辛,菜市场总有新鲜的、蓬勃的蔬果等着你。菜场里,他教会我如何辨识蔬菜的新鲜程度,告诉我西芹和水芹的区别,叮嘱我肉菜搭配的禁忌。“不管工作多忙碌,一日三餐都要好好吃。”这是爸爸对在异乡生活的我,提到的唯一要求。
妈妈刚到广州便张罗起泡菜坛子。妈妈说做好一坛泡菜,就等于把老家的厨房搬了过来。川渝菜系味型丰富,泡菜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她熟悉我的口味,知道酸辣爽脆的食物能打开胃口。泡菜盐和凉白开按一定比例混合,依次放入萝卜、仔姜、豇豆,再加上辣椒提味、蒜头杀菌、花椒增香。十余天后,妈妈小心翼翼地向泡菜坛沿倒进清水,说这样做是为了请出老盐水,让泡菜坛味道稳定。新鲜蔬菜放入泡菜水中,只需一天,就是一道让人欲罢不能的爽口小菜,妈妈戏称之为“跳水泡菜”。泡菜放入口中,一股奇特的滋味刹那间激活味蕾,那感觉好似十万朵烟花同时绽放。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家的味道,爱的味道。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春节假期结束,机场里笑着同父母惜别,回去的路上却五味杂陈。计程车里传来李健演唱的《异乡人》:“不知不觉把他乡,当成了故乡。只是偶尔难过时,不经意遥望远方。”对于城市长大的一代人而言,乡土观念慢慢淡漠,地理意义上故乡和他乡,界限越来越模糊。我觉得家就是故乡,家就是英文中的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妈妈我爱你们,这是对家最好的诠释。
“有很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我坚强的理由”。回到住处以后,《异乡人》的歌词还在脑海盘旋。我学着爸爸的架势炒了两道菜,又从泡菜坛捞起小碟妈妈的“跳水泡菜”,静默地吃着,用心感受饭菜的滋味。我想告诉健哥,即使在异乡偶尔流泪也没关系,因为“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
![]() |
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