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上〉

爱是什么?在没有遇到弗洛姆之前,我曾多次思索过这个问题,却往往是百思不得其解。在以往的不算太多的“爱”的经历里,我体验到的爱,是一种感觉,是内心的一股股暖流,激荡在心中久久不能退去。这种感觉是个人意志最直接诚挚的表达。于是,顺理成章的,我以为这是人生命的根基,是生而存在的。这也许并没有错,只是认识有些浅显罢了。
我还曾以为,‘爱’不过只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这源于我自己的习惯——情绪化的生活。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能感受一切事物的美好。天空、云、风、阳光、花鸟、鱼虫、路过的行人、飞扬的尘土……这样的日子,我的心绪是极好的,像是有心情和精力去接纳一切的事物。(好久没有过郭敬明小说里那种‘明媚的忧伤’了,可能是心性渐朗的缘故吧)要是在阴郁的雨天,昏暗的天空与凝重的云时常让我感觉压抑,加上了泥泞和潮湿,一切都显得混乱而糟糕,心情也像在雨水里泡的肿胀而麻木了。
曾经写下过一小段话聊以自慰——“我收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每一米阳光,待阴郁的雨天来临时,用以温暖每一份发霉的潮湿”。算是给自己寻得了个无厘头的解决之道。下一个雨天总是会来临,尤其在江南的梅雨时节,不加以疏导的心情简直趋于霉变!后来又有了全新的发现,第一次飞在万米高空,凌驾于云巅之上时,才知道原来每天都是晴天,你生命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晴天!这于我而言,真是不可多得的惊喜。
细细思索过后,才发觉这种情绪化的‘爱’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只能说明修炼不够,能力不足。你的生活会因为一些极小事物的发生而遭受大的冲击,这样的生活不为自己所控,这是心性和心智都极为低下的体现。
我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这样的阶段,简单一句话:内心不够强大!也曾经很失望自己的脆弱很懦弱,到最后,在经历里数次挣扎依旧无法改变之后,只能绝望的在生命的谷底痛哭流涕。像一个丧失味觉还得不到糖果的小孩,他是那么想感受一下甜蜜的味道!可事实上,苦涩于他而言都是奢求。
对于过往的爱的体验,似乎都是不怎么成功的。这源于我知道了自己爱的能力十分有限。欣慰的是,邂逅弗洛姆的《爱的艺术》之后,我发现我还有可能通过学习、实践、成长去改变这一现实。
看这本书的初衷,是抱着希望看清爱情真相的目的的。说来可笑,一个没有遭遇爱情的人竟然臆想通过看一本书来解剖爱情。事实是,看完整本书,我可以说还是对爱情持有茫然,这是毋庸置疑的。爱情是只待你身临其中,才能确切体会到个中滋味的罢!但却有更多意外的收获:不仅仅是对爱情的些微认知,还有对于“爱的艺术”的认识以及可能性。“可能性”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这该是生命里最美好的认知了。
“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一无所能的人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是毫无价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却能爱,有见识,有眼光……对一件事的了解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认为所以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对葡萄就一无所知了” ——巴拉塞尔士
看这个世上无知无能的人不在少数,但他们依旧存在于这个世界,那么有一个问题:爱是必要的吗?或者还要问:如果是必要的,那么促使它必要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呢?拥有爱的人与缺乏爱的人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区别?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从人类的基本生存逻辑去思考。
人是生而孤独的。在人超越了动物界,超越了本能的适应性之后,人类从自然分离,虽然不会完全脱离自然,但至少是不能与自然完全合二为一了。在浩渺的宇宙之中,我们生而面临的就是巨大的未知黑洞。我们在宇宙里渺若微尘,只有短暂的生命体验。我们除了对过去的一丁点了解,对未来——除了对死亡的预知以外,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还有理性的思考,我们清清楚楚的意识到它的存在。不是你个人,所有人都一样,我们都是孤独和与世隔绝的,面对宇宙与自然的威力,我们都无能为力。由孤独衍生的恐惧无可避免。我们必须寻找生的出路,永远被孤独和恐惧笼罩的生活简直不值得一过。
这种糟糕的感知源于这个世界是个巨大的问号,那么我们能不能寻找这个问号的答案?找到这个答案是不是就能填补这巨大的虚空?于是,我们的世界出现了神,不同时空的人类都有他们自己的神。耶稣、释迦牟尼、真主安拉……这就有了宗教的发展。对人的存在意义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与探索又促成了哲学的成型。
归根究底,人类通过漫长的探索与实践达成的那些各式各样的文化习俗与禁忌,只是为了要摆脱要命的孤独感。如果说哲学和宗教是整个人类摸索前进得到的产物,那么这对于很多没有信仰的人来说未免过于笼统而不切实际。
对他们来说,简单直接的纵欲行为是最行之有效的。对于个人来说,酒和毒品是一些人的选择方式。他们希望通过麻痹神经让自己达到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以摆脱孤独与恐惧的感知。但事后他们又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孤独感会再次加剧。然后就是不得不重复这一行为,形成恶性循环。相对来说,集体纵欲能让人摆脱羞愧和恐惧,获得更高层次的安全感。
相比于酒和毒品,在某种程度上性纵欲是克服孤独感的一种自然且正常的方式,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就单纯的性而言,孤独的摆脱也只是暂时的。甚至它的本质之上还附带有浑噩和庸俗。弗洛姆在文中对这种形式的结合给出了一个新名词——共生有机体。医学名词叫——受虐癖。受虐癖分为受虐淫者和施虐淫者。这两者互为共生关系,缺一不可。施虐淫者命令、利用、损害和欺压对方,而受虐淫者则乐于被其左右。这两者其实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在结合的过程中失去其独立性与完整性。
由此看来,唯有在独立和自由的土壤之上才能绽放真正的爱情之花。唯有精神上丰满富足与心灵的相通才能跨越孤独的鸿沟。那么‘爱’究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