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失去父亲的孩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可迪:
夜里收到你的短信,你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你的爸爸过世了。你还是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你应该哭应该闹,可是你礼貌地回复着我关切的短信,甚至发了个笑脸的表情。这反而让我更心疼你。从你八岁的那年夏天第一次见到你,五年的时间你从可爱的小朋友长成婷婷的少女。我一直知道,你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理性,可是即使聪明如你,也无法答出每一道命运抛过来的题。
也许是沉稳的性格,也许是英国人传统的尊严,你从不展现你的伤悲。可迪,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爸爸。他过早的离开,你有权利难过。我很想帮助你度过这段黑暗的时光。可是时空的距离,身在美国的我只能发出手机屏幕上苍白的字符给身在英国的你。我说我多么希望可以拥抱你,因为那是胜过一切语言的力量。
可迪,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你。我无法切身去体会你此时的感受。我不知道这巨大的悲伤对你来说是幽蓝冰冷的海水还是深不见底的渊潭。又或者你用理性层层叠叠地把自己裹起来,麻木着柔软的心。我想来想去,只能给你讲讲我的父亲。我几乎从来不对任何人说起我的父亲,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的父亲是2009年的元宵节,此后失去联系,转眼已八年。我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而我也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晓。
从上大学开始,每年寒假我都回家乡。我会在每个元宵节去看父亲和继母田姨。东北的冬天,天黑得早且格外深浓。吃过晚饭,父亲和田姨送我走到大路口去打车。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大衣,围巾裹住嘴巴,常常一路无话。有时候会默契地走远一点。我坐上出租车,一路上看漫天绚烂的焰火,家家户户温暖的灯光,烟花越美,我的心就越凄凉。
可迪,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我想这全凭运气。可是当一个人走到岁月风烟里足够远的地方,就不会再在意当年投胎的结果。因为命运给我们什么并不会决定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去面对才决定我们是谁。
我和我的父亲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是十八年,可是在我脑海里关于他的记忆少得可怜。每一天都会见到,每一天都像影子。现在回头看,才能分析出他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口吃,酗酒,严重社交障碍,无法进行情感表达等等是来回交织的因果关系。如今大家慢慢开始关注自闭症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在我成长的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这只能被定义成一个怪人,傻子,不正常的人。周围的人都在嘲笑愚弄,只有某些家人在保护。作为女儿,我从出生起就只有一个带给我尴尬和恐惧的父亲。父爱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奢侈品。所以我总是羡慕拥有好爸爸的人。生活中的呵护,成长道路上的指导,无时不在的保护,他们说父爱如山,他屹立在那里,就不会让你倒下去,是吗?
我的成长经历,让我学会了逃。我想逃离,一路越走越远,终于把故乡走成了大洋彼岸,地图上回不去的名字。我终于逃到足够远,远到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远到我有借口不去找寻。
可迪,你心里有许多和爸爸在一起的温暖回忆吧,好好收藏着,以后你会知道它们多宝贵。小小年纪的你已经跟着父母走遍了五大洲四十几个国家。我还记得那年我们从英格兰驾车穿越国境线到苏格兰,你和妹妹可娜激动地在后座大喊“三十七!”原来,那是你们去过的第三十七个国家。你们一直数着,数字一直在增加。
我和父母的全家旅行,这一生只有一次。那一年我可能九岁或者十岁。我们坐火车去了一个临近省份的城市。大概只是两三天的短暂旅程,我能想起来的只有他们无尽的争吵。我们饿着肚子走在陌生的街头,因为父亲执意要找到一家国营饭店吃饭。母亲当街大怒,拉着我与父亲分道扬镳。后来翻看老照片,找到一些面目模糊的合影。带着白色遮阳帽的我脸上完全没有那个年纪该有的天真笑容。
可迪,你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聪明的孩子。你的语言天赋,你强烈的求知欲和逻辑思维能力,常常让人忘了你还是个孩子。你有宽广的知识面,也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你总是那个让老师欣慰的一点就透的孩子。老师很心疼你过早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而你不能一直心无旁骛地学习和成长。九岁那年,你的父亲突然精神崩溃。他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曾经为英国副首相工作,睿智,博学。可是毫无征兆,某一天他无法再上班,躺在家里一言不发盯着天花板。后来,你告诉我。有一次你和爸爸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在货架前突然蹲下来大哭。我想那个时候的你一定觉得尴尬而羞耻。因为那个年纪的你还没有强大到去心疼和保护病中的爸爸。就像上小学的我,唯一一次父亲去学校接我。在校门口遇到了一群同学里调皮的男孩子,他们听到了我父亲的口吃,大笑不止,一直逗着我父亲说话,看他挣扎在某个音节里不断重复。我躲在树后,多希望他不是我的父亲。
童年,少年,多少次我默默地想,我要是没有父亲多好。我可以幻想他是一个博学的教授,或者英勇的将军,又或者只是会做好吃的普通职员。他可以教我下棋,陪我打羽毛球,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可是现实是,我的父亲一辈子都在爷爷安排的邮局做最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抽三支烟,喝一晚上的酒,吃一样的饭菜,一年又一年。偶尔父亲会失踪。那是因为他去了某个小酒馆喝到醉倒。一次他醉倒后掉到了坑里,两天后才自己爬出来用手表抵押让人把他送回了家。我们都以为他可能死了。还有一年,大雪纷飞的日子。父亲至夜未归,全家出门去找他。我在一个大雪堆下面找到了烂醉的他。我曾经犹豫了一秒,也许比一秒短,也或者更长。当我费力把他往出拉的时候,一辆驶过来的大卡车的车灯晃得我睁不开眼睛。如果我没有找到他,也许大卡车就那样碾过去了。
我的父亲也有优点,让我反复去回想的优点。比如,他的记忆力超群,可以答出任意国家的首都是哪里,会记得某一年某一日他读过的报纸上的文章。姑姑说这一点我随了他,我该心存感激。父亲不会做饭,可是他会腌萝卜。每年冬天,父亲精挑细选,腌制一串串的萝卜挂在窗口。很多年后,我常常在韩国超市尝试不同的腌萝卜,从来没找到记忆里的口感和味道。父亲爱干净,小时候会给我洗衣服。唯一算得上亲密的身体接触,就是爱把我的指节拨弄出声响。父亲的工作是整理邮袋,偶尔会发现遗落在邮袋里的小东西。曾经父亲送了一把蓝色的小剪刀给我,不知道是谁忘在了邮袋里,成为了我留在身边的唯一的父亲送的礼物。
平常父亲只是个安静的羞怯的规律生活的人。只是酒后父亲会变成一个让我们都害怕的恶魔。他不再胆怯,他会骂出恶毒的言语,他会把照顾他一辈子的我的爷爷推倒在暖气片上额头流血,他会用脚把母亲紧闭的房门踢出一个大洞。我总是躲起来,从缝纫机下的阴暗角落到随身听耳机中流淌的音乐。我一直等到所有可怕的声响停止,夜色深浓再逐渐变浅,太阳再次升起来。
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要求写父亲。我那时候喜欢听熊天平的一张吉他创作专辑,其中有一首叫《素描爸爸》。我的作文就取了这个名字。整篇作文我都写得很犹豫。我怕我描绘出一个真实的让我尴尬的父亲,也不想说谎去塑造一个可爱可亲的爸爸。二十多年后,我终于完全想不起来我的“素描”爸爸有怎样的线条和明暗。
可迪,你的父亲经历了漫长的抑郁和康复,再不复从前。原来他也有一个异常痛苦的童年和他至死都不想联系的父母。抑郁症有太多复杂的成因和导火索。可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不去累积和回避心里的隐痛。后来,他总算找到了新的工作。偶尔还能帮助你讲解历史功课。那年我去英国,他带我们去游览了伦敦,牛津大学和乡间的城堡。虽然他时常躲在自己的房间,也总是看起来很烦躁。可是我会一直记得他带我去牛津大学帮我办图书馆卡,给我看他曾经就读的学院,哈利波特取景的礼堂,当年宿舍的窗口。我们在他最喜欢的咖啡馆喝着咖啡,聊着,窗台上有新鲜的野花,窗外是英国典型的阴冷的天色。我看到了那个抑郁症包裹下的睿智优秀的男人,那是让你骄傲自豪的父亲。
本来我们以为一切都好起来了。你们全家圣诞节去中国旅行。香港,云南,可惜我无法跟你们同行。谁也没有想到,这成了你们全家的最后一次旅行。新年过后,你的父亲被查出背部有肿瘤,开刀以后发现更多。一个没被他在意的背上的黑点原来是恶性的皮肤癌。只有短短的几个星期,他就离开了人世。生活从来不公平。我们没办法跟它讲道理。只有珍惜手中心中的一切。孩子,路还很长很长,我希望你可以慢慢地稳稳地向前走。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留在上海工作,还是保持寒暑假回乡。那年元宵节,我如常去探望父亲。田姨在我面前一直哭,明显得了抑郁症。父亲酒后变得更暴力,他说他会打田姨。我很担心。后来通过一次电话,劝他不要打田姨。那也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小时候和伙伴们去看花灯,被拥挤的人群推倒踩坏了腿,从此跛脚。中年丈夫出轨,离婚,儿子判给了前夫和转正的小三。为了住房和生计,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样在那一年离婚的我的父亲。田姨的儿子后来去外地读书,听说和她的关系很冷漠。一年又一年,累积的心痛终于压垮了神经。后来他们的电话再也打不通,再后来知道他们突然卖掉房子,搬了家,从此音信全无,生死未卜。
老师教小孩子中文的时候,最早教的主题之一就是家庭成员。每次领着他们读“爸爸”,听着他们软软的童音,看着他们甜甜的笑脸,每一声“爸爸”都像小刀扎进心里,一刀又一刀。我还是用力地笑着,大声地说着“爸爸”,一个我没有机会真正叫出来的词。可迪,“爸爸”这个词从此也会变成你心里的一个洞。洞里有填不满的回忆和难过。可是,你要告诉自己,我不能掉下去。世界那么大,你要去比爸爸去过的还多的国家。你的名字是爸爸给你起的。Ursula是德语“熊”的意思。所以你的小名是“Teddy”,中文名是我给你的“可迪”。记住啊,爸爸希望你是又可爱又强大的“熊”。
听说我和父亲失去联系的人,总会不痛不痒地说“你该去找他呀。”看客的道德观总是高得那么理所当然。只有跟我共同经历过的姑姑会说“找他干什么?就算找到了,然后呢?”是啊,然后呢?那是让我们都害怕的然后。然后呢?然后我就生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慢慢学会了每天和我的愧疚和坦然一起呼吸。
可迪,你说你很开心,爸爸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陪在他的身边。你应该为此开心,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如果一个特别重要的人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我们都需要一个郑重的告别。这将是我永远都得不到的奢侈。可是,这也是我的人生选择。我的告别完成在漫长的光阴里,在渐行渐远的脚印里。
可迪,未来一定会有一些瞬间,你突然很想爸爸,想到心口隐隐地痛,想到看不清眼前的一切。没关系,抱紧自己,瞬间都会过去,也会再来。可是我们可以学会与此相处。就像偶尔经过一天的疲惫,把车开进停车场的我会在熄了火的车里看天色细微的变化,有时候突然就失声痛哭,哭得很静很静,仿佛全世界都静止了,除了脸颊上流淌的泪水。走出去,我又能在城市天际线和绚烂晚霞里找回真实的微笑。可迪,永远别丢了从心里发出的微笑。那微笑不是为了给谁看,是为自己脚步坚定地走在这个又冰冷又温暖的世界。
我总在这里看着你,可迪,我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爱,从来不需要一个定义。它就在那里,暖融融的,也许还毛茸茸的,像我们共同宠爱的小狗小王子。
可迪,期待下次见你,你的笑容温暖如昔。
夜里收到你的短信,你用平静得不能再平静的语气告诉我你的爸爸过世了。你还是个只有十三岁的孩子,你应该哭应该闹,可是你礼貌地回复着我关切的短信,甚至发了个笑脸的表情。这反而让我更心疼你。从你八岁的那年夏天第一次见到你,五年的时间你从可爱的小朋友长成婷婷的少女。我一直知道,你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理性,可是即使聪明如你,也无法答出每一道命运抛过来的题。
也许是沉稳的性格,也许是英国人传统的尊严,你从不展现你的伤悲。可迪,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爸爸。他过早的离开,你有权利难过。我很想帮助你度过这段黑暗的时光。可是时空的距离,身在美国的我只能发出手机屏幕上苍白的字符给身在英国的你。我说我多么希望可以拥抱你,因为那是胜过一切语言的力量。
可迪,说实话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你。我无法切身去体会你此时的感受。我不知道这巨大的悲伤对你来说是幽蓝冰冷的海水还是深不见底的渊潭。又或者你用理性层层叠叠地把自己裹起来,麻木着柔软的心。我想来想去,只能给你讲讲我的父亲。我几乎从来不对任何人说起我的父亲,因为我知道大多数人是无法理解的。我最后一次见到我的父亲是2009年的元宵节,此后失去联系,转眼已八年。我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人世,而我也很可能永远都不会知晓。
从上大学开始,每年寒假我都回家乡。我会在每个元宵节去看父亲和继母田姨。东北的冬天,天黑得早且格外深浓。吃过晚饭,父亲和田姨送我走到大路口去打车。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大衣,围巾裹住嘴巴,常常一路无话。有时候会默契地走远一点。我坐上出租车,一路上看漫天绚烂的焰火,家家户户温暖的灯光,烟花越美,我的心就越凄凉。
可迪,拥有什么样的父母,我想这全凭运气。可是当一个人走到岁月风烟里足够远的地方,就不会再在意当年投胎的结果。因为命运给我们什么并不会决定我们是谁,我们如何去面对才决定我们是谁。
我和我的父亲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是十八年,可是在我脑海里关于他的记忆少得可怜。每一天都会见到,每一天都像影子。现在回头看,才能分析出他的心理发育不完善,口吃,酗酒,严重社交障碍,无法进行情感表达等等是来回交织的因果关系。如今大家慢慢开始关注自闭症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在我成长的八九十年代的中国,这只能被定义成一个怪人,傻子,不正常的人。周围的人都在嘲笑愚弄,只有某些家人在保护。作为女儿,我从出生起就只有一个带给我尴尬和恐惧的父亲。父爱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奢侈品。所以我总是羡慕拥有好爸爸的人。生活中的呵护,成长道路上的指导,无时不在的保护,他们说父爱如山,他屹立在那里,就不会让你倒下去,是吗?
我的成长经历,让我学会了逃。我想逃离,一路越走越远,终于把故乡走成了大洋彼岸,地图上回不去的名字。我终于逃到足够远,远到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远到我有借口不去找寻。
可迪,你心里有许多和爸爸在一起的温暖回忆吧,好好收藏着,以后你会知道它们多宝贵。小小年纪的你已经跟着父母走遍了五大洲四十几个国家。我还记得那年我们从英格兰驾车穿越国境线到苏格兰,你和妹妹可娜激动地在后座大喊“三十七!”原来,那是你们去过的第三十七个国家。你们一直数着,数字一直在增加。
我和父母的全家旅行,这一生只有一次。那一年我可能九岁或者十岁。我们坐火车去了一个临近省份的城市。大概只是两三天的短暂旅程,我能想起来的只有他们无尽的争吵。我们饿着肚子走在陌生的街头,因为父亲执意要找到一家国营饭店吃饭。母亲当街大怒,拉着我与父亲分道扬镳。后来翻看老照片,找到一些面目模糊的合影。带着白色遮阳帽的我脸上完全没有那个年纪该有的天真笑容。
可迪,你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聪明的孩子。你的语言天赋,你强烈的求知欲和逻辑思维能力,常常让人忘了你还是个孩子。你有宽广的知识面,也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你总是那个让老师欣慰的一点就透的孩子。老师很心疼你过早知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而你不能一直心无旁骛地学习和成长。九岁那年,你的父亲突然精神崩溃。他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曾经为英国副首相工作,睿智,博学。可是毫无征兆,某一天他无法再上班,躺在家里一言不发盯着天花板。后来,你告诉我。有一次你和爸爸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他在货架前突然蹲下来大哭。我想那个时候的你一定觉得尴尬而羞耻。因为那个年纪的你还没有强大到去心疼和保护病中的爸爸。就像上小学的我,唯一一次父亲去学校接我。在校门口遇到了一群同学里调皮的男孩子,他们听到了我父亲的口吃,大笑不止,一直逗着我父亲说话,看他挣扎在某个音节里不断重复。我躲在树后,多希望他不是我的父亲。
童年,少年,多少次我默默地想,我要是没有父亲多好。我可以幻想他是一个博学的教授,或者英勇的将军,又或者只是会做好吃的普通职员。他可以教我下棋,陪我打羽毛球,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可是现实是,我的父亲一辈子都在爷爷安排的邮局做最简单的工作。每天上班下班,抽三支烟,喝一晚上的酒,吃一样的饭菜,一年又一年。偶尔父亲会失踪。那是因为他去了某个小酒馆喝到醉倒。一次他醉倒后掉到了坑里,两天后才自己爬出来用手表抵押让人把他送回了家。我们都以为他可能死了。还有一年,大雪纷飞的日子。父亲至夜未归,全家出门去找他。我在一个大雪堆下面找到了烂醉的他。我曾经犹豫了一秒,也许比一秒短,也或者更长。当我费力把他往出拉的时候,一辆驶过来的大卡车的车灯晃得我睁不开眼睛。如果我没有找到他,也许大卡车就那样碾过去了。
我的父亲也有优点,让我反复去回想的优点。比如,他的记忆力超群,可以答出任意国家的首都是哪里,会记得某一年某一日他读过的报纸上的文章。姑姑说这一点我随了他,我该心存感激。父亲不会做饭,可是他会腌萝卜。每年冬天,父亲精挑细选,腌制一串串的萝卜挂在窗口。很多年后,我常常在韩国超市尝试不同的腌萝卜,从来没找到记忆里的口感和味道。父亲爱干净,小时候会给我洗衣服。唯一算得上亲密的身体接触,就是爱把我的指节拨弄出声响。父亲的工作是整理邮袋,偶尔会发现遗落在邮袋里的小东西。曾经父亲送了一把蓝色的小剪刀给我,不知道是谁忘在了邮袋里,成为了我留在身边的唯一的父亲送的礼物。
平常父亲只是个安静的羞怯的规律生活的人。只是酒后父亲会变成一个让我们都害怕的恶魔。他不再胆怯,他会骂出恶毒的言语,他会把照顾他一辈子的我的爷爷推倒在暖气片上额头流血,他会用脚把母亲紧闭的房门踢出一个大洞。我总是躲起来,从缝纫机下的阴暗角落到随身听耳机中流淌的音乐。我一直等到所有可怕的声响停止,夜色深浓再逐渐变浅,太阳再次升起来。
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作文要求写父亲。我那时候喜欢听熊天平的一张吉他创作专辑,其中有一首叫《素描爸爸》。我的作文就取了这个名字。整篇作文我都写得很犹豫。我怕我描绘出一个真实的让我尴尬的父亲,也不想说谎去塑造一个可爱可亲的爸爸。二十多年后,我终于完全想不起来我的“素描”爸爸有怎样的线条和明暗。
可迪,你的父亲经历了漫长的抑郁和康复,再不复从前。原来他也有一个异常痛苦的童年和他至死都不想联系的父母。抑郁症有太多复杂的成因和导火索。可是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不去累积和回避心里的隐痛。后来,他总算找到了新的工作。偶尔还能帮助你讲解历史功课。那年我去英国,他带我们去游览了伦敦,牛津大学和乡间的城堡。虽然他时常躲在自己的房间,也总是看起来很烦躁。可是我会一直记得他带我去牛津大学帮我办图书馆卡,给我看他曾经就读的学院,哈利波特取景的礼堂,当年宿舍的窗口。我们在他最喜欢的咖啡馆喝着咖啡,聊着,窗台上有新鲜的野花,窗外是英国典型的阴冷的天色。我看到了那个抑郁症包裹下的睿智优秀的男人,那是让你骄傲自豪的父亲。
本来我们以为一切都好起来了。你们全家圣诞节去中国旅行。香港,云南,可惜我无法跟你们同行。谁也没有想到,这成了你们全家的最后一次旅行。新年过后,你的父亲被查出背部有肿瘤,开刀以后发现更多。一个没被他在意的背上的黑点原来是恶性的皮肤癌。只有短短的几个星期,他就离开了人世。生活从来不公平。我们没办法跟它讲道理。只有珍惜手中心中的一切。孩子,路还很长很长,我希望你可以慢慢地稳稳地向前走。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留在上海工作,还是保持寒暑假回乡。那年元宵节,我如常去探望父亲。田姨在我面前一直哭,明显得了抑郁症。父亲酒后变得更暴力,他说他会打田姨。我很担心。后来通过一次电话,劝他不要打田姨。那也是一个很可怜的人。小时候和伙伴们去看花灯,被拥挤的人群推倒踩坏了腿,从此跛脚。中年丈夫出轨,离婚,儿子判给了前夫和转正的小三。为了住房和生计,经人介绍嫁给了同样在那一年离婚的我的父亲。田姨的儿子后来去外地读书,听说和她的关系很冷漠。一年又一年,累积的心痛终于压垮了神经。后来他们的电话再也打不通,再后来知道他们突然卖掉房子,搬了家,从此音信全无,生死未卜。
老师教小孩子中文的时候,最早教的主题之一就是家庭成员。每次领着他们读“爸爸”,听着他们软软的童音,看着他们甜甜的笑脸,每一声“爸爸”都像小刀扎进心里,一刀又一刀。我还是用力地笑着,大声地说着“爸爸”,一个我没有机会真正叫出来的词。可迪,“爸爸”这个词从此也会变成你心里的一个洞。洞里有填不满的回忆和难过。可是,你要告诉自己,我不能掉下去。世界那么大,你要去比爸爸去过的还多的国家。你的名字是爸爸给你起的。Ursula是德语“熊”的意思。所以你的小名是“Teddy”,中文名是我给你的“可迪”。记住啊,爸爸希望你是又可爱又强大的“熊”。
听说我和父亲失去联系的人,总会不痛不痒地说“你该去找他呀。”看客的道德观总是高得那么理所当然。只有跟我共同经历过的姑姑会说“找他干什么?就算找到了,然后呢?”是啊,然后呢?那是让我们都害怕的然后。然后呢?然后我就生活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慢慢学会了每天和我的愧疚和坦然一起呼吸。
可迪,你说你很开心,爸爸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陪在他的身边。你应该为此开心,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如果一个特别重要的人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我们都需要一个郑重的告别。这将是我永远都得不到的奢侈。可是,这也是我的人生选择。我的告别完成在漫长的光阴里,在渐行渐远的脚印里。
可迪,未来一定会有一些瞬间,你突然很想爸爸,想到心口隐隐地痛,想到看不清眼前的一切。没关系,抱紧自己,瞬间都会过去,也会再来。可是我们可以学会与此相处。就像偶尔经过一天的疲惫,把车开进停车场的我会在熄了火的车里看天色细微的变化,有时候突然就失声痛哭,哭得很静很静,仿佛全世界都静止了,除了脸颊上流淌的泪水。走出去,我又能在城市天际线和绚烂晚霞里找回真实的微笑。可迪,永远别丢了从心里发出的微笑。那微笑不是为了给谁看,是为自己脚步坚定地走在这个又冰冷又温暖的世界。
我总在这里看着你,可迪,我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朋友。爱,从来不需要一个定义。它就在那里,暖融融的,也许还毛茸茸的,像我们共同宠爱的小狗小王子。
可迪,期待下次见你,你的笑容温暖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