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海洋空荡荡
『2017年第19周』 『2017年第75本书』 印象中这两年看过的关于环保的书,大部分都是英国人写的;虽说环保这个概念是撒切尔夫人第一个从政治上推动的,但也太巧了。 这本2016年6月中国出版的《假如海洋空荡荡》也是英国人写的,主要描写在大西洋上-北海、挪威海、波罗地海、加勒比海等-人类捕捉渔获的活动所造成的破环,包括海洋生物品种的灭绝与数量的大幅下降,读来挺有意思的。 读完有点小感慨,除了海洋生物的灭绝外,其实某种角度上讲,全球性的跨洋贸易在世界历史里一直存在,中国买和卖的物品也多种多样。 买的物品里,明末有香料和苏木,清朝有动物毛皮。举个例子,从波士顿出发的吉斯特,搭乘美国“伊丽莎号“船先去到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收购了大量的动物毛皮后,航行到中国广州出售。1799年,“伊丽莎号“运载的动物毛皮,在广州平均一件的交易金额是25美元。从1799到1802年间,据吉斯特计算,所有从美洲来的船只,在广州一共交易了6万多张动物毛皮。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