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记 朋友
朱迪斯。维奥斯特在《必要的失去》一书中探讨了怎样将友情分门别类。
1. 方便型朋友(点头之交)。这是指我们互相帮个小忙的那些人;双方保持着一种友好但亲密程度有限的关系。
2. 志趣型的朋友。这是指我们都能够一起分享共同的兴趣和活动的那些人;双方保持着经常联系,但却没有深交的关系。
3. 历史型朋友。这是指那些过去曾经是朋友,但现在却很少见面的人;现在我们彼此间的共同之处可能很少,但是当一开口说:“我知道你过去……”,那种亲密感油然而生。
4. 共患难朋友。这是指那些在我们生命中某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朋友(比如,大学同学,以前的室友,战友等等);现在我们彼此很少联系,但是一旦接触,那种特殊的感情很快就会溢于言表。
5. 忘年交。这是指年长的人和年轻人之间相互影响并有亲密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存在于师生或者慈善的非家庭友谊中,其中年长的人乐于提出他们的忠告和认可,而年轻人也乐于分享他们的活力,学习的渴望。
6. 密友。这是指那些能够倾听我们的秘密,我们能够信任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可以做“自己”。
我的废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多数人其实对朋友的看法就是交情深的和交情浅的,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潜意识里已经对朋友的分类,而表面看法与潜意识的矛盾导致了我们对于朋友在人际层面上的困惑,更进一步说就是我们不明确对朋友的分类导致了难以把握与朋友的交往的方向与深度。
但是现实中我们又并不能局限于将朋友刻板的归于哪一类。有些朋友会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想一想我们大学毕业后,我们的志趣型朋友就会转变为共患难型朋友(环境等外在因素导致的改变);同样点头之交也可以发展为密友关系(更多是由认知的转变导致的改变,当然这种认知的改变同样涉及环境因素)。除此之外,有些朋友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类型,比如志趣型的朋友可能又是你的密友。
当然对具体到怎样维持与不同类型朋友的友谊上,这些可能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个体心理实在太复杂。有人信奉市场经济主宰的社会或更直接的说利益主宰的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都要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所以言行依据的原则就要是自我利益而非朋友类型。我不敢否认这个观点,因为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被动的活着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根本不是道德操守能决定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即使是在利益这个相同的出发点下,我们还是有其他的选择途径去获得竞争优势和利益,而这些途径更能为社会道德标准接受,想一想,也许斤斤计较或贪小便宜可以从朋友身上榨取利益,但是真诚大度对待朋友,也许会得到更多利益。
当然,重点我还是想说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属于哪一类型其实真的很重要。
1. 方便型朋友(点头之交)。这是指我们互相帮个小忙的那些人;双方保持着一种友好但亲密程度有限的关系。
2. 志趣型的朋友。这是指我们都能够一起分享共同的兴趣和活动的那些人;双方保持着经常联系,但却没有深交的关系。
3. 历史型朋友。这是指那些过去曾经是朋友,但现在却很少见面的人;现在我们彼此间的共同之处可能很少,但是当一开口说:“我知道你过去……”,那种亲密感油然而生。
4. 共患难朋友。这是指那些在我们生命中某个特殊时期的重要朋友(比如,大学同学,以前的室友,战友等等);现在我们彼此很少联系,但是一旦接触,那种特殊的感情很快就会溢于言表。
5. 忘年交。这是指年长的人和年轻人之间相互影响并有亲密感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存在于师生或者慈善的非家庭友谊中,其中年长的人乐于提出他们的忠告和认可,而年轻人也乐于分享他们的活力,学习的渴望。
6. 密友。这是指那些能够倾听我们的秘密,我们能够信任的人,在他们面前我们可以做“自己”。
我的废话:
现实生活中,我们中的多数人其实对朋友的看法就是交情深的和交情浅的,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潜意识里已经对朋友的分类,而表面看法与潜意识的矛盾导致了我们对于朋友在人际层面上的困惑,更进一步说就是我们不明确对朋友的分类导致了难以把握与朋友的交往的方向与深度。
但是现实中我们又并不能局限于将朋友刻板的归于哪一类。有些朋友会从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想一想我们大学毕业后,我们的志趣型朋友就会转变为共患难型朋友(环境等外在因素导致的改变);同样点头之交也可以发展为密友关系(更多是由认知的转变导致的改变,当然这种认知的改变同样涉及环境因素)。除此之外,有些朋友可能同时属于几个类型,比如志趣型的朋友可能又是你的密友。
当然对具体到怎样维持与不同类型朋友的友谊上,这些可能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个体心理实在太复杂。有人信奉市场经济主宰的社会或更直接的说利益主宰的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都要以自我利益为中心,所以言行依据的原则就要是自我利益而非朋友类型。我不敢否认这个观点,因为有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被动的活着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根本不是道德操守能决定的。不过,我还是觉得即使是在利益这个相同的出发点下,我们还是有其他的选择途径去获得竞争优势和利益,而这些途径更能为社会道德标准接受,想一想,也许斤斤计较或贪小便宜可以从朋友身上榨取利益,但是真诚大度对待朋友,也许会得到更多利益。
当然,重点我还是想说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属于哪一类型其实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