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近期的迷思
今天注定是一篇很散的文,因为没有构思便开始书写。鉴于近来有一些问题有些困扰,故在今天梳理一下,也算对自己的一个审视。
关于工作
在今早一上班的时候,便收到了一份要发的通知,是关于单位内招聘中层见习助理的,草草扫了一眼,我既不符合条件,也没有适宜的岗位。实际上,每一个岗位基本都能想到一个人选,除了个别部门之外,其余都没有悬念——等时间验证。这样的通知一出,估计一片人都会和我一样有些微的恍惚,看不清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早在两年多前,我就有这样的困惑,当时得到的建议是,做好手头的事就好了。我照做了,是得到了一些肯定,但与未来的发展并无过多关系,与此同时工作越来越忙,绝大多数是琐碎的杂事,这边打印一下那边复印一下,要点数据再做个图表,被正儿八经写入岗位职责的事情却总是利用零星的时间去匆匆应付交差,而到了季度末、年末,总被询问为何主业没有做好。
在迷惘了蛮长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抽离出来,从第三方角度查看自己的职业发展,因为年纪和经验的缘故,选择并不多,但所幸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尽管未必走得通,但是不试试怎么知道呢。所以即便当前我依然处于迷惘期,但现在很注重保护自己的“带宽”,无论何时何地,人都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而不是一味被具体的事务所困。
关于日记
在很早的时候我就表示自己要写一些比较总结性的东西,但是那些文章并不是坐下来写,就能和流水账日记一般顺利地一小时出一千字至一千五百字。前几个星期,因为收拾暂停日记的时候,我也在脑子里反复思考日记频率的问题——是否每日更新会使我的思考永远停留表面?亦或者是高频产出会使我失去写作灵感,陷入无话可说的境地?
从目前手机备忘录里记下的题材来看,大的题材暂时不缺,缺的是搜集相关素材和梳理的时间;小的题材也不缺,毕竟上班有无尽的素材。我更需要担心的是前一个问题,就是每日的输出是否会使得我的思考停留在一个浅显的层面,急于写成文字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
目前没有想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毕竟有深度的总结类文章不是每天都能产出,或许一个月也没几篇,但同时因为广泛的兴趣使得我看过的书、电影、电视数量总是快于我能记下来的速度,以及每天散步时总有或多或少的感悟,期待可以将点滴记录,或许需要更早起来?
关于读书
看书,对我来说,是获取知识的最快路径。作为一个从小就不明白老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基本全部靠自学的我来说,书本是最亲切的媒介。
年过三十产生紧迫感后,我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在此同时,我还认为自己对小说/电视剧失去了兴趣,完全没有办法耐心看完一本“闲书”或者“闲电视剧”。然而这两天明显不太对,因为我发现自己偏爱看轻松的书——漫画或小说。事实上刚过去的周末,我就在图书馆快速翻阅完了两本我很喜爱的作家出的漫画书,我几乎买了她的所有作品,但至今还没时间翻完一本,更确切地说,是没有那份悠闲的心去翻阅。
一方面,我很庆幸自己终于开始能够以“本”为单位去阅读,也重拾了一些温暖和感动,但另一方面,作为并不追求读书数量、注重质量的我来说,读闲书显然是有负罪感的,时间这么紧,哪里还经得起浪费,毕竟除了读书,还有那么多阅读中产生的感想需要记录,如果不记录,时隔多年,以我鱼一般的记忆,和没读过也没什么差别。
或许,无论看的是专业著作还是文学作品,我更需要的,是静下那颗浮躁的心。
我不是圣人,对待世间万物总是看不透彻,在前进的过程中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迷惘与不解,但这并不能成为止步不前的借口。
共勉。
P.S.周末是母亲节,周一是猫猫妈妈的生日,鉴于周末猫猫要去参加培训,而我周五要做胃镜检查,故决定明天(周三)晚上给猫猫妈妈过生日,约好了时间,却如同日常聚餐一样,并没有提前透露。饭后趁着散步去订了蛋糕,嗯,不知道明天猫猫的妈妈看到蛋糕会不会惊喜,有点小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