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欣赏散记:瓦格纳的《罗恩格林》(Lohengrin,1850)
假如你心爱的人救了你的命并且十分爱你,只是你不清楚他或她的来历,你能信守诺言,永远不问他或她的名字和来历吗?歌剧《罗恩格林》的女主人公艾尔莎就是被这个问题困扰,加上恶人挑拨,最终酿成悲剧。剧名“罗恩格林”究竟是指什么要到最后一幕才见分晓。作品讲述了一个神奇而悲凉的童话历史故事,脚本是作曲家本人根据德国中世纪的传奇故事撰写的。 《罗恩格林》是瓦格纳在《漂泊的荷兰人》和《汤豪瑟》两部歌剧之后,创作的更加接近乐剧的一部作品。虽然一般还是把她称作歌剧,但其乐剧的特点已经初具规模,表现在已经不用全剧的序曲,而是每一幕各自有前奏曲;主导动机的运用也更加明显,例如圣杯的主导动机;剧中的独唱也难于区分是咏叹调还是宣叙调。 关于《罗恩格林》的更多概况和剧情,见百度百科: 前面说过,瓦格纳乐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更加注重乐队的表现力。下面的《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非常有名,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乐曲表现圣杯王国的神奇与圣洁,也为第一幕出现的圣杯骑士作了铺垫。因为剧中圣杯骑士出现时,前奏曲中首次出现的圣杯的主导动机再次出现。下面是著名指挥家阿巴多于2013年指挥瑞士卢塞恩音乐节乐队演奏的《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 瓦格纳 《罗恩格林》 第一幕前奏曲 阿巴多指挥 下面是著名的第三幕前奏曲和《新娘合唱》(即《婚礼进行曲》)。第三幕前奏曲热烈欢快,预示着随后婚礼的热闹场面。乐曲也表现出瓦格纳更加注重乐队中的管乐,特别是铜管乐的特点。其中一个相当突出的主题也是由圆号首先吹出,再由长号跟进,与前面欣赏过的《漂泊的荷兰人》序曲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这仅指配器方面,二者的旋律和情绪是很不相同的,《漂泊的荷兰人》序曲威严雄伟,而《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则是热烈欢快。 随后出现的《新娘合唱》(Treulich geführt)也非常有名,她是伴随婚礼中新娘入场时的合唱,后来被俗称为“婚礼进行曲”。然而“婚礼进行曲”这个名字并不确切,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42年创作的《仲夏夜之梦》组曲中有一首“婚礼进行曲”,也很有名。 参考音像: 瓦格纳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前奏曲及婚礼进行曲 下面的全剧音像是纽约大都会歌剧院1986年演出版,有中文字幕: 乐队由James Levine 指挥; 罗恩格林 由Peter Hofmann 扮演; 艾尔莎 由Eva Marton 扮演; 瓦格納Wagner《罗恩格林Lohengrin》-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