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岳云鹏的一丝缘起
(一)
首先提一个人名:岳龙刚。大多数人的反应肯定是:这货谁啊?不知道正常,不认识应该。
当然,这人还有一个现在来说应该算如驴灌耳的名字:岳云鹏,已经红到令人发指。用他师父的话来说,像他这个岁数说相声的,已经没人比他更红了。对上了岁数的人来说,即便记不住这个名字,却一定在某个阖家团圆的夜晚见识过他那张便宜的不要不要的脸。
7年之前,2009年,知道北京有个郭德纲的第4年,来北京念大学的第3年,听德云社的第2年,见识这货耍贱的第1年。
再往前倒一点,那是大一快临近寒假,头一回真正系统性地听郭德纲的相声,惊为天人,欲罢不能,发现原来相声还能这么说。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宿舍里经常笑成一个傻逼,笑到如同大姨夫喷涌而来一样抱着肚子满床打滚,那种快感仿佛不以放肆的大笑释放出来,好像随时就会肺泡炸裂、憋成内伤。
自然地,通过这个有缸粗没缸高、除了屁股全是腰的小黑胖子,我认识了蔫儿坏的于大爷,得知了王老爷子、于得水、于进锅、于小谦等谦哥父亲们的复杂身世。从籍籍无名到艳压群芳,作为德云社的话事人,郭德纲也明白,要壮大社团,光自己红了是不行的,还要解决身背后这一帮嗷嗷待哺的老弱病残吃饭和生存问题。于是他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向观众力捧德云社的创社元老,力捧当年鞍前马后的子弟功臣。那时张公文顺还在,京城丐帮的少帮主也还在,徐亮依稀仿佛也还在,何大曹二都还在。郭司令一夜见红之后,几乎被民间奉为相声复兴的总扛把子,风头之劲,一时无两。那是老郭的一个创作高峰,也几乎是德云社团成长最快的时期,成功招募了众多闲散的民间艺人,其中不乏忠臣孝子、股肱良弼,当然也免不了有碔砆乱玉、鱼目混珠。那更是B电视台与郭德纲的蜜月期:B台以伯乐相马之姿待之,老郭以结草衔环之义侍之,投桃报李、举案齐眉,何李曹刘等人因此开始在B台节目、情景剧中频繁露脸,逐渐成事。德云社也逐渐从老郭独挑大梁,发展成一个虎将云集的社团集群。即便其间有本朝巨无霸电视台C台以虚假广告之名棒打鸳鸯,即便中途有徐亮出走风波陡起、横生枝节,也难以拆解两厢缱绻,难有撼动德云社地位者。也是在老郭强大的号召力下,我成了老和部队的一员,爱屋及乌,包括云字科的其他人,有名有姓的,能搜到视频的,我也捎带手几乎听了一遍。即便如此,那时候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连搜索岳云鹏的兴趣都没有,因为压根就不知道德云社竟然还有这么一号。
(二)
2009年,那是一个春天,我没什么兴趣去大海边画一个圈,却很有兴趣去德云社花一点钱。作为常年游弋在北三环的学生狗,狗粮和交配是除了念书之外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能拿出一些钱来丰富狗的文化生活,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事儿了。于是在某网站买了天桥德云社的两张票,200块钱左右。当时已经不抱希望能在这里看见老郭了,他太红也太忙,已经犯不着继续在天桥剧场苦哈哈地土里刨食,偶尔回到小剧场,那也像是吃遍满汉全席之后需要来点豆汁焦圈儿、炒肝儿卤煮告诉自己不忘初心。但我依然希望能在最后看到何刘、曹李或者高栾之流有个漂亮的攒底happy ending,现场见识一下他们使活的功夫,也算对得起这两张主席像。
然而这点愿望也没能实现。五对儿演员过去之后,最后一个节目,主持人报幕报了两个我从来没听过的名字,很是失望,觉得这票钱可能要亏。因为距舞台有些远所以看不清楚样貌,只能记得那是一大一小两个胖子。桌子里头那人其实已经不能用胖来形容,一大坨身躯好像半扇移动的猪肥膘,占据了整张桌子的四分之三。桌子外头那人也没见过,似男非女,刚中带娘,娘中带刚。在有点不甘心的小情绪中,这两人正式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白话。
这是一段老活《八大吉祥》。同行的室友(lan方人)不断问我“他刚说什么”、“梗在哪里”,但我已经像振动棒触到G点一样嗨的一塌糊涂,笑到只剩高潮之后的抽搐。他们说的什么,怎么说的,甚至连这俩货的名字,我全没记住。当时只是果断察觉,德云社真是藏龙卧虎,这对组合现场效果绝逼不比何李曹刘差,此子不红,有违天理。因为名字没记住,回去之后还是很费了一番功夫,去钢丝窝窝里查,去老和部队里问,最后知道了这个名字:岳云鹏。
只是那时网上他的段子还不很多,可能因为没什么名气,最多是一些断断续续的视频片段。在当时,比他靠前的师兄们如何李曹刘名气已经能甩他几个天桥,比他往后的师弟如小陶阳(京剧神童)名气在当时也是大到无法无天。开始有一点替他的寂寂无名感到惋惜,当然也只是一点。在德云社这块金子大招牌之下,能耐比他大的人多,比他更受老郭宠幸的人也多,两头都不占的他机会还没来。
(三)
再后来,当然就是2010年8月,晴天霹雳、变生肘腋,看似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因为一条可能都算不上新闻的新闻而引发了雪崩式的恶果。老郭跟B台彻底撕破脸,有人说老郭忘恩负义,也有人说B台仗势欺人,其中曲折外人不好评说,也无关本文弘旨,多说无益。事件的结果就是长子悖逆、次子反出、歇业整顿。曾经的义子干儿、忠臣良将一对儿一对儿的离开,德云社几乎是直接从巅峰跌入底谷。
老郭后来说,当时找到岳云鹏,帅、卖、怪、坏、快、赖,他占个忠。当时“忠”的确是德云社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小岳岳用老郭的话来说是“临危受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然,以小岳岳当时的文化程度未必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可是属于他的机会就是来了。老郭也常讲,相声艺人能红,凭的是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能耐他早就有了,多少年擦桌子、扫地、替师娘带孩子顺带学徒,多次上台后又让人轰下去的磨砺让他已经初步围拢了自己的粉丝圈,能耐虽然不大但足够用;而那些走了的强人,则成了他最大的运气;老郭押宝式的青睐和不遗余力的提携补足那一点贵人扶持的能量,师父理所当然是他最大的贵人。听师父的话,幸福中发芽。于是,一个现实版中国梦,荷兰版王宝强的励志故事成了街头巷议、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从压轴、大轴、攒底到专场,再到春晚、电影、综艺,他走出了钢丝窝窝、老和部队这些小圈子,走向了更广大的市场,走进了更多元的人群。
老郭常说,这个岁数说相声的,没人红得过他了。坊间据传,那些当初曾经骄横到不可一世的人用退出的方法换得了春晚亮相,换得了B台信任,当中也有人活的不错,但更多人是活的落寞。两相比照,就能反应出缓过神儿来的老郭和德云社团的巨大能量。捧你,你是个杯子;松手,你就是个渣子。有点霸道,有点蛮横,有点不讲理,然而这可能就是张作霖口中那个有关人情世故的江湖的真相。
(四)
围绕他的争议依然很多,比如他的蠢萌贱损坏的表演风格,比起当年尤甚。有人爱的嚣张,有人恨的发狂。许戈辉问他要将这种风格持续到什么时候,他说会到没人买票的时候。人民群众在艺术上很务虚,身体和钞票却很务实,市场上总会有人为这种风格买单。你不用打算从小岳岳的相声中看到一些什么隐喻,或者拔高到有什么主义,丫肯定没有。那些像《欢乐喜剧人》里环境保护这样的段子只是为了让你呵呵,不是为了让你哈哈。你无情,他无义;他拉低了你的笑点,抬升了你的尿点,触碰了你的G点,你要给他钱,仅此而已。
记起来当年最早听小岳岳相声的一丝缘起,是以记之。
首先提一个人名:岳龙刚。大多数人的反应肯定是:这货谁啊?不知道正常,不认识应该。
当然,这人还有一个现在来说应该算如驴灌耳的名字:岳云鹏,已经红到令人发指。用他师父的话来说,像他这个岁数说相声的,已经没人比他更红了。对上了岁数的人来说,即便记不住这个名字,却一定在某个阖家团圆的夜晚见识过他那张便宜的不要不要的脸。
7年之前,2009年,知道北京有个郭德纲的第4年,来北京念大学的第3年,听德云社的第2年,见识这货耍贱的第1年。
再往前倒一点,那是大一快临近寒假,头一回真正系统性地听郭德纲的相声,惊为天人,欲罢不能,发现原来相声还能这么说。结果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宿舍里经常笑成一个傻逼,笑到如同大姨夫喷涌而来一样抱着肚子满床打滚,那种快感仿佛不以放肆的大笑释放出来,好像随时就会肺泡炸裂、憋成内伤。
自然地,通过这个有缸粗没缸高、除了屁股全是腰的小黑胖子,我认识了蔫儿坏的于大爷,得知了王老爷子、于得水、于进锅、于小谦等谦哥父亲们的复杂身世。从籍籍无名到艳压群芳,作为德云社的话事人,郭德纲也明白,要壮大社团,光自己红了是不行的,还要解决身背后这一帮嗷嗷待哺的老弱病残吃饭和生存问题。于是他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地向观众力捧德云社的创社元老,力捧当年鞍前马后的子弟功臣。那时张公文顺还在,京城丐帮的少帮主也还在,徐亮依稀仿佛也还在,何大曹二都还在。郭司令一夜见红之后,几乎被民间奉为相声复兴的总扛把子,风头之劲,一时无两。那是老郭的一个创作高峰,也几乎是德云社团成长最快的时期,成功招募了众多闲散的民间艺人,其中不乏忠臣孝子、股肱良弼,当然也免不了有碔砆乱玉、鱼目混珠。那更是B电视台与郭德纲的蜜月期:B台以伯乐相马之姿待之,老郭以结草衔环之义侍之,投桃报李、举案齐眉,何李曹刘等人因此开始在B台节目、情景剧中频繁露脸,逐渐成事。德云社也逐渐从老郭独挑大梁,发展成一个虎将云集的社团集群。即便其间有本朝巨无霸电视台C台以虚假广告之名棒打鸳鸯,即便中途有徐亮出走风波陡起、横生枝节,也难以拆解两厢缱绻,难有撼动德云社地位者。也是在老郭强大的号召力下,我成了老和部队的一员,爱屋及乌,包括云字科的其他人,有名有姓的,能搜到视频的,我也捎带手几乎听了一遍。即便如此,那时候可能绝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连搜索岳云鹏的兴趣都没有,因为压根就不知道德云社竟然还有这么一号。
(二)
2009年,那是一个春天,我没什么兴趣去大海边画一个圈,却很有兴趣去德云社花一点钱。作为常年游弋在北三环的学生狗,狗粮和交配是除了念书之外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能拿出一些钱来丰富狗的文化生活,算是个不大不小的事儿了。于是在某网站买了天桥德云社的两张票,200块钱左右。当时已经不抱希望能在这里看见老郭了,他太红也太忙,已经犯不着继续在天桥剧场苦哈哈地土里刨食,偶尔回到小剧场,那也像是吃遍满汉全席之后需要来点豆汁焦圈儿、炒肝儿卤煮告诉自己不忘初心。但我依然希望能在最后看到何刘、曹李或者高栾之流有个漂亮的攒底happy ending,现场见识一下他们使活的功夫,也算对得起这两张主席像。
然而这点愿望也没能实现。五对儿演员过去之后,最后一个节目,主持人报幕报了两个我从来没听过的名字,很是失望,觉得这票钱可能要亏。因为距舞台有些远所以看不清楚样貌,只能记得那是一大一小两个胖子。桌子里头那人其实已经不能用胖来形容,一大坨身躯好像半扇移动的猪肥膘,占据了整张桌子的四分之三。桌子外头那人也没见过,似男非女,刚中带娘,娘中带刚。在有点不甘心的小情绪中,这两人正式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白话。
这是一段老活《八大吉祥》。同行的室友(lan方人)不断问我“他刚说什么”、“梗在哪里”,但我已经像振动棒触到G点一样嗨的一塌糊涂,笑到只剩高潮之后的抽搐。他们说的什么,怎么说的,甚至连这俩货的名字,我全没记住。当时只是果断察觉,德云社真是藏龙卧虎,这对组合现场效果绝逼不比何李曹刘差,此子不红,有违天理。因为名字没记住,回去之后还是很费了一番功夫,去钢丝窝窝里查,去老和部队里问,最后知道了这个名字:岳云鹏。
只是那时网上他的段子还不很多,可能因为没什么名气,最多是一些断断续续的视频片段。在当时,比他靠前的师兄们如何李曹刘名气已经能甩他几个天桥,比他往后的师弟如小陶阳(京剧神童)名气在当时也是大到无法无天。开始有一点替他的寂寂无名感到惋惜,当然也只是一点。在德云社这块金子大招牌之下,能耐比他大的人多,比他更受老郭宠幸的人也多,两头都不占的他机会还没来。
(三)
再后来,当然就是2010年8月,晴天霹雳、变生肘腋,看似如胶似漆的亲密关系因为一条可能都算不上新闻的新闻而引发了雪崩式的恶果。老郭跟B台彻底撕破脸,有人说老郭忘恩负义,也有人说B台仗势欺人,其中曲折外人不好评说,也无关本文弘旨,多说无益。事件的结果就是长子悖逆、次子反出、歇业整顿。曾经的义子干儿、忠臣良将一对儿一对儿的离开,德云社几乎是直接从巅峰跌入底谷。
老郭后来说,当时找到岳云鹏,帅、卖、怪、坏、快、赖,他占个忠。当时“忠”的确是德云社应该解决的最大问题。小岳岳用老郭的话来说是“临危受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当然,以小岳岳当时的文化程度未必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可是属于他的机会就是来了。老郭也常讲,相声艺人能红,凭的是三分能耐,六分运气,一分贵人扶持。能耐他早就有了,多少年擦桌子、扫地、替师娘带孩子顺带学徒,多次上台后又让人轰下去的磨砺让他已经初步围拢了自己的粉丝圈,能耐虽然不大但足够用;而那些走了的强人,则成了他最大的运气;老郭押宝式的青睐和不遗余力的提携补足那一点贵人扶持的能量,师父理所当然是他最大的贵人。听师父的话,幸福中发芽。于是,一个现实版中国梦,荷兰版王宝强的励志故事成了街头巷议、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从压轴、大轴、攒底到专场,再到春晚、电影、综艺,他走出了钢丝窝窝、老和部队这些小圈子,走向了更广大的市场,走进了更多元的人群。
老郭常说,这个岁数说相声的,没人红得过他了。坊间据传,那些当初曾经骄横到不可一世的人用退出的方法换得了春晚亮相,换得了B台信任,当中也有人活的不错,但更多人是活的落寞。两相比照,就能反应出缓过神儿来的老郭和德云社团的巨大能量。捧你,你是个杯子;松手,你就是个渣子。有点霸道,有点蛮横,有点不讲理,然而这可能就是张作霖口中那个有关人情世故的江湖的真相。
(四)
围绕他的争议依然很多,比如他的蠢萌贱损坏的表演风格,比起当年尤甚。有人爱的嚣张,有人恨的发狂。许戈辉问他要将这种风格持续到什么时候,他说会到没人买票的时候。人民群众在艺术上很务虚,身体和钞票却很务实,市场上总会有人为这种风格买单。你不用打算从小岳岳的相声中看到一些什么隐喻,或者拔高到有什么主义,丫肯定没有。那些像《欢乐喜剧人》里环境保护这样的段子只是为了让你呵呵,不是为了让你哈哈。你无情,他无义;他拉低了你的笑点,抬升了你的尿点,触碰了你的G点,你要给他钱,仅此而已。
记起来当年最早听小岳岳相声的一丝缘起,是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