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玉兰之都七星关
魅力七星,凝聚一座城市焦点……
开放七星,敞开投资开放的胸怀……
悠久文化缔造乌蒙轴心区……
一个产业高地、投资洼地、人气热地正以蓬勃态势待你拥抱……
她就是毕节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的中心城区——七星关区
中国版图上,东经104°51′-105°55′,北纬27°3′-27°46′。有一个神奇秀丽的地方,它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川、滇、黔、渝交汇处,总面积3412.2平方千米,人口150余万。它的名字——叫七星关。
悠悠历史名关。
蜀汉建兴三年,武候孔明南征孟获,取道今毕节入滇,路过七星关,见巍巍七峰,绵延挺拔,蜿蜒七星北斗。入夜,燃灯拜祭七星,乞求上苍佑其早日平定南方,恢复汉室,统一中原。
洪武十六年二月,大明太祖高皇帝朱无璋,驱鞑虏,复河山,设置毕节卫。
1936年,红二、六军团政治部主任夏曦率部向云南进军,受阻七星关,不幸牺牲。作为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在七星关修建了夏曦烈士纪念碑。
建置沿革源远流长。
汉为平夷郡治,东晋为平蛮郡治,唐、宋属禄洲治所,元代建驿,明代设卫(即毕节卫,“毕节”源于彝语“比跻”取汉文而来),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建县,199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2011年11月撤销县级毕节市,设立七星关区。
“玉兰之都,魅力七星”得名。
七星:成熟的交通区域,连接外界畅通无阻。
七星:资源优势为投资者缔结财富商机。
七星:伸展经济触角,开拓发展视野,为投资者提供合作机会、财富机遇。
七星关区拥有汉代平夷古城、三国蜀汉平夷庲降都督府、古罗甸国王府、明代毕节卫城等古城遗迹;拥有七星关古道南丝绸之路遗迹;拥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拥有猪拱箐苗民起义古战场遗址以及贵州省唯一一处巨古猿化石出土文化遗址。
悠久历史,缔结七星关深厚文化。
七星关,山水神奇、人文荟萃,各类旅游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29个亚类、95个基本类型,涉及近700个主要资源单体或景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在七星关映射眼帘。
被誉为“枕乌峰而襟赤水,领巴蜀而锁滇黔”的鸡鸣三省村,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在此处召开了在党和红军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鸡鸣三省”会议。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补充,是党和红军历史上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是中国革命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山蛮环绕、峰耸水秀、谷深林幽、天蓝地绿、水碧雾洁的怡然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使七星关“鸡鸣三省”成为集红色旅游、自然景观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中国森林氧吧、国家森林公园拱拢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毕节天河水利风景区,阿市中寨景区,现代世界苗族人的故乡大南山苗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屯土司庄园,贵州历史文化名村三官寨等等悉数藏于七星关区域。
七星关旅游资源初步具备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对经济和社会的拉动越来越突出。
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居住环境,为投资者经济效益护航,更展显七星关人和谐发展、互惠共荣的美好愿望!
天边蓝锦俯山河,点点棉絮形如车;青山绿水共为邻;山静气清优。这便是七星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