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视频的感想
今天看了一个视频, 内容是街头采访日本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随机采访了许多人,几乎每个人对中国人都是同一个印象,不太讲礼貌,不守规矩。具体举例比如说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车不排队等等。视频的最后作者提了一个问题,此时的你是怎么想的呢?
说实话,看到这个视频,我心里挺难受的,可是难受的同时,又很无奈。中国人的素质,在国际的大环境中是不太好。这体现在外出游玩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们,这里不乏有素质高的,但是国人大部分的素质,还是有待提高。
前几年东南亚国家用中文写着请不要乱丢垃圾。难道我们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是写给新加坡人看的吗?显然不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现在不再将攒钱作为毕生的追求,反而越来越注重旅游业。这当然是好事,往大了说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往小了说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但是,国人骨子里那种根深蒂固的本性也一并带入了国外。当我们还以在家里的习惯到国外游玩的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其他人看在了眼里。随意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坐车不排队,等等,都是我们平时所常作的事情。鸦片战争起,外国人便瞧不起中国人,觉得中国人书生气,留着长发,穿着长衫,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为了改变形象,我们做了许多努力,而至今,仍然无效。
我们市几个月前效仿外地,规定机动车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为了规范大家的行为,采用罚款的方式,用电子眼监控,不礼让行人的车辆罚款200元。这个规定是生效过,不过如今,已经接近了尾声。我觉得导致这个风气没有弘扬起来原因有二。第一,就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问题。生活水平不高,人们会心疼这一条条斑马线前的一脚脚刹车与油门,毕竟司机们都知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要比起步时的油耗要少的多。第二,就是国人的整体素质。这点我是深有体会。最开始设置的罚款的电子烟,在一条主干路上,这条主干路一侧就是早市的起点。每当司机们停车礼让了一大波行人后,总会有三三两两个大妈姗姗来迟,然后踽踽地从一侧走来,可是电子眼的设定是,只要有行人走过时,车辆通过就算违章。这就导致了司机们每次都要等待好久才敢通过,致使交通更加拥堵。大爷大妈们可不会等着交警们所倡导的行人要聚齐大批再一起通过的方法。所以,渐渐的,交警们也罚不过来了。
所以一个大环境中,想要做到这种洁身自好,非圣贤又谈何容易。每天起早为了买到便宜蔬菜的叔叔阿姨们,到了国外吃到美味的自助螃蟹,当然不会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于是便疯抢一般。你做到洁身自好的后果就是,花了一样的钱,吃不到美味的东西,此时,你会作何感受?在日本旅游时,很少听见汽车鸣笛声。因为人们都是井然有序。而在中国,你只要稍微跟前车慢了一点,立即会有一辆其他车辆从旁道见缝插针,尤其是出租车,插的你只能是干瞪眼。慢慢地,大家将这种插,视为一项车技,纷纷效仿。至少在我身边,会插缝的司机,都会被别人称赞为会开车。
这就是国情,虽然难以启齿,却不得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