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海灵格6——关于孩子的愤怒
![]() |
家里正在盛放的美人面茶花
海灵格原话:以愤怒来代替爱,我会对所爱的人愤怒,用愤怒来取代表达我的爱。这种愤怒的感觉,是在幼儿期间,对父亲或是对母亲的爱,被中断的一种痛苦的经验。在日后相似的情况下,人会再次体验到早年的经历,这种经历更会削减他的力量。——《爱的序位》 海灵格著 霍宝莲译 周鼎文审订
瑜伽猴:我感觉到许多时候我的儿子似乎对我所说的、所做的充满愤怒。我很困惑。
海灵格:在你儿子早年的时候,你们有过分开吗?
瑜伽猴:有。五次深刻的分开。最初,在他七个月的时候开始,我因为上班,就请保姆带他,每天下班我回家,都能感受到他对我的渴望;后一岁道一岁半时,因为保姆要回家,不得不将他外托在保姆家,每周末我去看望他,每周他都长大一点,倚在保姆家门框前等我,见到我,却又跑到一边去,似乎羞涩,其实可能已经有点愤怒了;在近两岁时,保姆不能带他了,我将他送到单位傍边一个条件不太好的幼儿园,早上,给他背上小书包(这样他才开心得忘了去做什么),送到幼儿园后,关上门的刹那,就传来他撕心裂肺的痛哭;再后来,由于我要外出学习半年,不得不让他跟随爷爷奶奶,中间我回去看望他,开门,立那儿,不说话,转身朝向奶奶跑去,奶奶忙说:你早上还说梦见妈妈了呀,还哭醒了呀,说妈妈不抱你呀,快去,妈妈不是来了吗,去吧,妈妈等着抱你呢!我的泪和笑啊,都出来了。第五次深刻的分开,就是他上小学四年级至今初中二年级,从九岁到现在的十四岁,由于他想在原来的学校上学,而我要在外地上班,又分开。
海灵格:通常我不听细节。只允许当事人简要陈述问题。可是今天,因为是你写作这段对话,我无法制止你的陈述。但是我还是要指出来:一个人对她情况所描述的,几乎都不是真正合乎实情的。若再继续听下去,我只会给她机会再次合理化并且加强她对问题的不正确描述。因此只要事实,不要任何解释。另外,我也要提醒,不要随意解释和自以为是。人们常常有去寻找事物的心理联系的倾向,以便创造出秩序感和控制感,但是你发现的联系越多,你就会变得疯狂。最好的心理疗法会对当事人找到的联系有所限制,并把他们缩减到最少。
瑜伽猴:可是我还是想知道我和儿子的早期分开与我儿子愤怒的关系。
海灵格:你描述的可能和此有关。我没有做你的家庭系统排列,只能直接面对你的情况来看,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渴望去接近父亲母亲,从中找到爱、被保护和安全感。如果孩子早年经历了与父母分开,这种接近的欲望就会狠狠被切断。可是,这种对父母强烈的渴望仍然持续,现在这种情感会转变成痛苦、伤痛、愤怒和沮丧。这种愤怒是次要的感受,孩子真正想要的是渴望去跟人接近。当这种亲近的渴望被满足的时候,会带来强烈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