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和海包围的一趟伊豆特急电铁
除了日剧和漫画,小时候看了很多关于北海道和伊豆半岛的书和电影。以至于每次有去日本的念头时,我考虑的选择里一直会有这两个地方。到现实里的这两大地理区域,去印证学生时代脑子里那些花和雪的想象图。
几年前踩着最厚的雪去了一趟北海道,去年底在刚刚有点冷的初冬里来到伊东。中学时读川端康成那种细腻的文字,这家伙把整个伊豆半岛都描述成一座大花园。那种颓废的游乐场之美令人困惑却印象深刻:凋零的花,垂倒的树,也有美丽的妹纸但都很擅长偶遇后玩消失。基本上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但又有一种舍不得离开的美好。
在《我的伊豆》里川端义正言辞地说了:伊豆是诗的故乡,是日本近代史的缩影,是南国的楷模,更是所有山色海景的画廊。整个半岛上遍布火山、温泉、高原、森林、熔岩、海产,这些多样地形孕育出来的自然馈赠听起来貌似比冰岛还多。
除了这些硬件之外,中部的修善寺和南部下田黑船的历史,加上伊豆高原一大片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咖啡馆,让这里的人文气质指数不输给其他任何地方。
我们把第一家温泉酒店选在伊东站(第二家换到了更靠近南部大海的「伊豆热川」),事实证明实在是太正确了:因为这里是「伊豆急行线」的起点站。
伊豆急行线是一条很酥湖的懒癌患者旅行路线,因为一路上都不用自己规划,列车固定会经过城ヶ崎海岸、伊豆高原、伊豆北川、片濑白田、河津这些全都值得停留的小城,终点站就是半岛最南端的下田。在这条方便的路线车窗外,一路上可以看到大片靓丽的海岸线混合着翠绿山景,有一点儿类似气候温暖的南欧。
从1961年开始运营至今,这条行驶于山林间太平洋边的经典路线,其中有一些小站还是无人售票的。虽然铁路线名字叫「急行」,但我建议有时间的话还是挑「普通」路线乘坐,这样就能稍微降速一点欣赏窗外的安逸海景。而且「普通列车」是每一个站都停的,这样你是否下车会有更多的选择性,而车票则是一日无限制使用的 One Day Pass。
除了「伊豆急行线」,贯穿东伊豆的还有著名的JR舞女号(リゾート踊り子)。这趟以川端康成小说《伊豆的舞女》命名的特别号JR,可以从伊东直达东京新宿。因为我们买的是「伊豆急行线」的 One Day Pass,无法乘坐JR,但运气不错坐到了同属于2100系的特别主题列车——「黑船電車」!
「黑船電車」与JR舞女号一样,拥有设计独特的观景车厢,面向大海一侧的XXXL加大码明亮车窗和面朝车窗90°可旋转的大沙发「展望席」,让你舒舒服服瘫在那里,一览无余地欣赏沿途麻木的美景。
8节车厢全是黑金涂装,为了纪念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车厢门口则是坂本龍馬的画像,车内上沿画的是1853年抵达下田的美国炮舰相关讯息。
列车经过富户,抵达城ヶ崎海岸之前的日本农家住宅和大海,是伊豆急行线上经典的车窗景色。
城ヶ崎海岸的下一站就是伊东的精华——「伊豆高原」。这里集中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加上隐藏在马路边和小森林里几百家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手工作坊、咖啡馆和料理店,吸引着众多文青选择在伊豆高原慢悠悠地闲逛一整天。
伊豆高原上的大室山是一座像倒扣碗状的死火山。今天的天气很好,乘缆车山上后,站在山顶居然可以看到了旅行杂志里传说中的伊豆「绝景」:左边是远在静冈的富士山,右边是太平洋峡湾,而远处正面是隐约的伊豆七岛,三大标志同时出现在一副画面里。
伊豆高原的别名就是堂而皇之的「理想鄉」,对于喜欢静谧和美景的人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即便是完整两天,我觉得也无法看完这个旖旎的盘山小城,期望未来在此安静地长住不是一种奢望。
从伊豆高原继续往南行不久,是一个又一个的温泉小镇。其中的「片濑白田」,是伊豆急行沿线上一个安静又孤单的小站。在这里下车的人很少,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既卖票又检票。
出站右转一直走,便能看到温泉旅馆和农田,迎面则是无限延伸的大海。东野圭吾的伽利略系列小说《真夏の方程式》电影版就在这里取过景。
列车一路向南,会抵达著名的「河津」站。这里以泥轰花期最早的樱花品种「河津樱」闻名,每年2月底就开花了。沿着河津川两岸有约8000株樱花树,据说一树树粉色的樱花从两边绵延对射数百米,颇为壮观。但现在已经入冬,只能看到相拥而出的秃枝条。
伊豆急行线的终点站:伊豆急下田,是整个伊东稍微有点儿城市味道的地方,也是《伊豆的舞女》中男主角告别此地乘船返回东京的地方,有小说最后部分出场的汽船码头的遗迹纪念碑。
逛上一圈你会发现,为了匹配下田是「黑船事件」中美国黑海舰队登陆的地方。这里不但是黑色涂装的「黑船電車」的始发站,且连所有的麦当劳和全家便利店之类的连锁商铺的外观视觉VI,都改成了黑色!
美国「黑船舰队」1853年于这里登陆,用大炮轰开闭关锁国的幕府。所以,你在这里会看到各种用「開國XX」命名的特产,比如開國海产、開國关东煮、開國泡脚の温泉……
下田据说有着整个日本关东最好的白沙滩,夏天时候是冲浪爱好者的聚集地。杨德昌那部著名《一一》,吴念真与女友重逢后的海边漫步,也是在这里取景。
川端康成明显是一个爱搞凄厉美氛围的高手,《我的伊豆》全篇里的那些对比,都是涂抹着伤感的美艳。幸好,这几天伊东的天气里有1/2的时间是晴朗且热烈的,有一种照顾初访者的冬日温暖。
在返回东京的路上,订到了传说中的「伊豆の踊り子 SuperView」JR观光號指定席。所谓「SuperView」就是列车所有的窗户都是窄边框且加大,最大限度地让乘客一路上欣赏窒息的伊豆的山花和海景。
当然,以日本人的细致,要挖大就挖得彻底——连驾驶舱都给你看光光!这样直接坐到列车长后面(车长驾驶窗也是窄边设计),就能看到一览无余的车头前方景色了。
伊豆的这片海不同于新西兰南部的那团深沉深邃,也没有福建台湾海岸线上的一片热闹。
遗憾的依然是时间有限。那些更多一点的大海、温泉、森林、高山、涛声、咖啡和海产店,放弃的修善寺和天城山,只能等到 COLDPLAY 东京演唱之会后再来拜访了。
呃,剩下的一些伊东的美食图文之后陆续再发自己的WX公众号(ID:DannyMedia),太懒了~
![]() |
几年前踩着最厚的雪去了一趟北海道,去年底在刚刚有点冷的初冬里来到伊东。中学时读川端康成那种细腻的文字,这家伙把整个伊豆半岛都描述成一座大花园。那种颓废的游乐场之美令人困惑却印象深刻:凋零的花,垂倒的树,也有美丽的妹纸但都很擅长偶遇后玩消失。基本上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但又有一种舍不得离开的美好。
![]() |
![]() |
在《我的伊豆》里川端义正言辞地说了:伊豆是诗的故乡,是日本近代史的缩影,是南国的楷模,更是所有山色海景的画廊。整个半岛上遍布火山、温泉、高原、森林、熔岩、海产,这些多样地形孕育出来的自然馈赠听起来貌似比冰岛还多。
![]() |
除了这些硬件之外,中部的修善寺和南部下田黑船的历史,加上伊豆高原一大片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咖啡馆,让这里的人文气质指数不输给其他任何地方。
![]() |
![]() |
我们把第一家温泉酒店选在伊东站(第二家换到了更靠近南部大海的「伊豆热川」),事实证明实在是太正确了:因为这里是「伊豆急行线」的起点站。
![]() |
![]() |
伊豆急行线是一条很酥湖的懒癌患者旅行路线,因为一路上都不用自己规划,列车固定会经过城ヶ崎海岸、伊豆高原、伊豆北川、片濑白田、河津这些全都值得停留的小城,终点站就是半岛最南端的下田。在这条方便的路线车窗外,一路上可以看到大片靓丽的海岸线混合着翠绿山景,有一点儿类似气候温暖的南欧。
![]() |
![]() |
从1961年开始运营至今,这条行驶于山林间太平洋边的经典路线,其中有一些小站还是无人售票的。虽然铁路线名字叫「急行」,但我建议有时间的话还是挑「普通」路线乘坐,这样就能稍微降速一点欣赏窗外的安逸海景。而且「普通列车」是每一个站都停的,这样你是否下车会有更多的选择性,而车票则是一日无限制使用的 One Day Pass。
![]() |
![]() |
![]() |
除了「伊豆急行线」,贯穿东伊豆的还有著名的JR舞女号(リゾート踊り子)。这趟以川端康成小说《伊豆的舞女》命名的特别号JR,可以从伊东直达东京新宿。因为我们买的是「伊豆急行线」的 One Day Pass,无法乘坐JR,但运气不错坐到了同属于2100系的特别主题列车——「黑船電車」!
![]() |
![]() |
「黑船電車」与JR舞女号一样,拥有设计独特的观景车厢,面向大海一侧的XXXL加大码明亮车窗和面朝车窗90°可旋转的大沙发「展望席」,让你舒舒服服瘫在那里,一览无余地欣赏沿途麻木的美景。
![]() |
8节车厢全是黑金涂装,为了纪念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黑船事件」。车厢门口则是坂本龍馬的画像,车内上沿画的是1853年抵达下田的美国炮舰相关讯息。
![]() |
![]() |
列车经过富户,抵达城ヶ崎海岸之前的日本农家住宅和大海,是伊豆急行线上经典的车窗景色。
![]() |
![]() |
城ヶ崎海岸的下一站就是伊东的精华——「伊豆高原」。这里集中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加上隐藏在马路边和小森林里几百家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手工作坊、咖啡馆和料理店,吸引着众多文青选择在伊豆高原慢悠悠地闲逛一整天。
![]() |
伊豆高原上的大室山是一座像倒扣碗状的死火山。今天的天气很好,乘缆车山上后,站在山顶居然可以看到了旅行杂志里传说中的伊豆「绝景」:左边是远在静冈的富士山,右边是太平洋峡湾,而远处正面是隐约的伊豆七岛,三大标志同时出现在一副画面里。
![]() |
![]() |
![]() |
伊豆高原的别名就是堂而皇之的「理想鄉」,对于喜欢静谧和美景的人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即便是完整两天,我觉得也无法看完这个旖旎的盘山小城,期望未来在此安静地长住不是一种奢望。
![]() |
![]() |
![]() |
从伊豆高原继续往南行不久,是一个又一个的温泉小镇。其中的「片濑白田」,是伊豆急行沿线上一个安静又孤单的小站。在这里下车的人很少,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负责既卖票又检票。
![]() |
出站右转一直走,便能看到温泉旅馆和农田,迎面则是无限延伸的大海。东野圭吾的伽利略系列小说《真夏の方程式》电影版就在这里取过景。
![]() |
![]() |
列车一路向南,会抵达著名的「河津」站。这里以泥轰花期最早的樱花品种「河津樱」闻名,每年2月底就开花了。沿着河津川两岸有约8000株樱花树,据说一树树粉色的樱花从两边绵延对射数百米,颇为壮观。但现在已经入冬,只能看到相拥而出的秃枝条。
![]() |
伊豆急行线的终点站:伊豆急下田,是整个伊东稍微有点儿城市味道的地方,也是《伊豆的舞女》中男主角告别此地乘船返回东京的地方,有小说最后部分出场的汽船码头的遗迹纪念碑。
![]() |
逛上一圈你会发现,为了匹配下田是「黑船事件」中美国黑海舰队登陆的地方。这里不但是黑色涂装的「黑船電車」的始发站,且连所有的麦当劳和全家便利店之类的连锁商铺的外观视觉VI,都改成了黑色!
![]() |
美国「黑船舰队」1853年于这里登陆,用大炮轰开闭关锁国的幕府。所以,你在这里会看到各种用「開國XX」命名的特产,比如開國海产、開國关东煮、開國泡脚の温泉……
![]() |
![]() |
下田据说有着整个日本关东最好的白沙滩,夏天时候是冲浪爱好者的聚集地。杨德昌那部著名《一一》,吴念真与女友重逢后的海边漫步,也是在这里取景。
![]() |
川端康成明显是一个爱搞凄厉美氛围的高手,《我的伊豆》全篇里的那些对比,都是涂抹着伤感的美艳。幸好,这几天伊东的天气里有1/2的时间是晴朗且热烈的,有一种照顾初访者的冬日温暖。
![]() |
在返回东京的路上,订到了传说中的「伊豆の踊り子 SuperView」JR观光號指定席。所谓「SuperView」就是列车所有的窗户都是窄边框且加大,最大限度地让乘客一路上欣赏窒息的伊豆的山花和海景。
![]() |
![]() |
当然,以日本人的细致,要挖大就挖得彻底——连驾驶舱都给你看光光!这样直接坐到列车长后面(车长驾驶窗也是窄边设计),就能看到一览无余的车头前方景色了。
![]() |
![]() |
伊豆的这片海不同于新西兰南部的那团深沉深邃,也没有福建台湾海岸线上的一片热闹。
![]() |
遗憾的依然是时间有限。那些更多一点的大海、温泉、森林、高山、涛声、咖啡和海产店,放弃的修善寺和天城山,只能等到 COLDPLAY 东京演唱之会后再来拜访了。
![]() |
「伊豆热川」酒店里面朝大海的露天汤「伊豆热川」酒店里面朝大海 |
呃,剩下的一些伊东的美食图文之后陆续再发自己的WX公众号(ID:DannyMedia),太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