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面试官经验分享01】 -- 什么样的课外活动能在本科申请中脱颖而出?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IVY CLOSER(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469457/
作者:蟹老板
来源:求职+留学公众号【实习人】
ID shixiren99
蟹老板:Hello,今天我们找了在布朗大学读本科的校友兼面试官给我们讲讲本科申请中课外活动的作用。
Z君:大家好,我2009-2013年在Brown读本科,然后后来去了Columbia读硕士这样子。
蟹老板:你们那时候在Brown读书的中国学生有多少呢?
Z君:不算上美籍、加拿大籍的话,20个人出头,其实当时那两届已经开始稍微招多一点中国人吧,比我大两三届的学长他们那几届也就十个人以下。
蟹老板:当时你的这些同学,就是从中国这边过去的,他们是不是主要是从北京、上海去的?
Z君:那个时候因为总体来说学生数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多样性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还有杭州、深圳、广州、四川、大连都有一些同学,我觉得北京、上海的同学是这几年越来越多(2017年北京录了差不多20个人,其他城市明显少很多)。因为其实从申请上来看,我做面试官嘛,我看到学生面试的pool中越来越多上海和北京的同学,所以总的来说现在这个趋势还是挺明显的。
北京和上海有很多国际高中以及有国际部的高中,他们都是成批的学生出国嘛,因此学生背景,包括一些从小长大的经历,都非常国际化,所以的确会有挺大的优势。我们当时2008年申请2009年入学那一届,还没有这么明显的规模化效应。
蟹老板:经历比较国际化,具体来说是怎么样的经历?美国名校比较喜欢招这样的学生吗?
Z君:我负责大陆地区学生的录取和面试,每年可能我们会面四五百个学生吧。学生整体面试水平都在提高,我做了三年面试官吧,一年一年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前几年的时候可能那些有出类拔萃经历的学生非常少,就是很容易stand out,但是现在来报考常春藤学校的学生,包括我后来做哥大的面试官,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有非常国际化的经历。
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够脱颖而出的经历一定要有深度,不一定说要有非常广泛的涉猎,就是我又做模联、我又拉小提琴,然后呢我还去帮助自闭症的学生等等。。。我觉得我不是对这些活动有特别的抵触,我就是觉得这些都是很标准的、很多学生会有的一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多了以后,你的时间和精力就分散了,每个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其实就不太能够打动招生官,因为不太出众。
相反一些很小众或者说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坚持精神的经历,倒是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以前面过一个同学,具体申哪所学校我就不说了,他就是每一年暑假的时候都会去新疆和西藏两地,学习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生存环境等等。而且他写了很多日记和感悟,记录形式包括视频、音频、文字,他还去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项目。他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有一定的指导和鼓励。当时我面试他的时候就觉得他的经历非常的不一般,后来果然申请结果非常棒,拿了不少名校的录取。因为一听他的那个经历就很出类拔萃,就是和大部分高中生那种浅尝辄止的课外活动不一样。有很多同学参加了一堆课外活动,但其实哪一个都很难讲出一些出彩的细节,在文书材料和面试中都很难体现出深度。
蟹老板:讲的非常好,就你个人来说,当时申请出国时有什么特别的课外活动经历吗?
Z君:我准备出国其实时间还挺晚的,大概到初三才开始准备,还好我小时候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英语非常的困难。但我建议应该尽早的让孩子去发掘他的兴趣和爱好所在,能找到一个他能够持之以恒并且花心思自己主动去研究、去深入、去探索的领域。就我而言,我的兴趣点是计算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计算机,然后信息技术那些竞赛我都会参加,我觉得当时在申请的时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加分吧,因为虽然我没有刻意去为出国留学规划课外活动,但计算机我搞了很多年嘛,是比较有深度的。
当时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排名第一)的两个学院(商学院和工程学院)都给我发了录取。此外,我觉得跟女生搞计算机相对比较罕见也有一定关系。我最后选择去了Brown,毕业之后做的工作主要是金融数据挖掘,不是hardcore的程序设计,但是我觉得我对一个领域的热情和长期的坚持,是一个非常好的foundation,对我的申请以及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特别大的帮助。
蟹老板:感谢分享,未完待续^^
Brown University Motto: In Deo Speramus (In God We Hope)
想了解更多留学秘籍,请访问实习人官网,或点击“阅读原文”
http://shixiren.com/applytips/
欢迎关注实习人
作者:IVY CLOSER(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18469457/
作者:蟹老板
来源:求职+留学公众号【实习人】
ID shixiren99
蟹老板:Hello,今天我们找了在布朗大学读本科的校友兼面试官给我们讲讲本科申请中课外活动的作用。
Z君:大家好,我2009-2013年在Brown读本科,然后后来去了Columbia读硕士这样子。
蟹老板:你们那时候在Brown读书的中国学生有多少呢?
Z君:不算上美籍、加拿大籍的话,20个人出头,其实当时那两届已经开始稍微招多一点中国人吧,比我大两三届的学长他们那几届也就十个人以下。
蟹老板:当时你的这些同学,就是从中国这边过去的,他们是不是主要是从北京、上海去的?
Z君:那个时候因为总体来说学生数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多样性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还有杭州、深圳、广州、四川、大连都有一些同学,我觉得北京、上海的同学是这几年越来越多(2017年北京录了差不多20个人,其他城市明显少很多)。因为其实从申请上来看,我做面试官嘛,我看到学生面试的pool中越来越多上海和北京的同学,所以总的来说现在这个趋势还是挺明显的。
北京和上海有很多国际高中以及有国际部的高中,他们都是成批的学生出国嘛,因此学生背景,包括一些从小长大的经历,都非常国际化,所以的确会有挺大的优势。我们当时2008年申请2009年入学那一届,还没有这么明显的规模化效应。
蟹老板:经历比较国际化,具体来说是怎么样的经历?美国名校比较喜欢招这样的学生吗?
Z君:我负责大陆地区学生的录取和面试,每年可能我们会面四五百个学生吧。学生整体面试水平都在提高,我做了三年面试官吧,一年一年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前几年的时候可能那些有出类拔萃经历的学生非常少,就是很容易stand out,但是现在来报考常春藤学校的学生,包括我后来做哥大的面试官,就会发现很多学生都有非常国际化的经历。
具体来说,我觉得能够脱颖而出的经历一定要有深度,不一定说要有非常广泛的涉猎,就是我又做模联、我又拉小提琴,然后呢我还去帮助自闭症的学生等等。。。我觉得我不是对这些活动有特别的抵触,我就是觉得这些都是很标准的、很多学生会有的一些活动,但这些活动多了以后,你的时间和精力就分散了,每个活动都是浅尝辄止,其实就不太能够打动招生官,因为不太出众。
相反一些很小众或者说非常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坚持精神的经历,倒是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说我以前面过一个同学,具体申哪所学校我就不说了,他就是每一年暑假的时候都会去新疆和西藏两地,学习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生存环境等等。而且他写了很多日记和感悟,记录形式包括视频、音频、文字,他还去学习了少数民族的语言,是一个系统性的研究项目。他的父母是大学教授,对他有一定的指导和鼓励。当时我面试他的时候就觉得他的经历非常的不一般,后来果然申请结果非常棒,拿了不少名校的录取。因为一听他的那个经历就很出类拔萃,就是和大部分高中生那种浅尝辄止的课外活动不一样。有很多同学参加了一堆课外活动,但其实哪一个都很难讲出一些出彩的细节,在文书材料和面试中都很难体现出深度。
蟹老板:讲的非常好,就你个人来说,当时申请出国时有什么特别的课外活动经历吗?
Z君:我准备出国其实时间还挺晚的,大概到初三才开始准备,还好我小时候接触英语的机会比较多,所以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英语非常的困难。但我建议应该尽早的让孩子去发掘他的兴趣和爱好所在,能找到一个他能够持之以恒并且花心思自己主动去研究、去深入、去探索的领域。就我而言,我的兴趣点是计算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计算机,然后信息技术那些竞赛我都会参加,我觉得当时在申请的时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加分吧,因为虽然我没有刻意去为出国留学规划课外活动,但计算机我搞了很多年嘛,是比较有深度的。
当时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排名第一)的两个学院(商学院和工程学院)都给我发了录取。此外,我觉得跟女生搞计算机相对比较罕见也有一定关系。我最后选择去了Brown,毕业之后做的工作主要是金融数据挖掘,不是hardcore的程序设计,但是我觉得我对一个领域的热情和长期的坚持,是一个非常好的foundation,对我的申请以及之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特别大的帮助。
蟹老板:感谢分享,未完待续^^
Brown University Motto: In Deo Speramus (In God We Hope)
![]() |
想了解更多留学秘籍,请访问实习人官网,或点击“阅读原文”
http://shixiren.com/applytips/
欢迎关注实习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