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今中外三段译文,进入昆曲的世界……

© sina.com
“月子湾湾照几州, 几人欢乐几人愁, 几人夫妇同罗帐, 几人飘散在他州……”
吴王新宫里,龙椅上的朱元璋,正静静的听着一首吴歌。
那时,他刚在应天府称帝不久,得知姑苏城外昆山乡间有位百岁寿星,便召其入宫询问养生之法,末了不忘点唱昆山腔。只不过老寿星不善老家的昆山腔,只会更“土”一些的吴歌,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而他用方言清唱的土歌谣,倒也令朱元璋称快,为其抚掌,还赐其酒饮……
这则轶事,载于明代周元暐所撰随笔《泾林续记》,虽非正史,但足以证明昆山腔——这一源自宋元民间、汇南北曲之长的唱腔,早在明代初年(14世纪60年代)就已名声在外,而自那以后,昆山腔在声乐家以及骈绮派作家的推动下,越来越趋于文雅。明代中晚期经过一番改良,始以“水磨腔”(“昆山水磨调”)演唱戏曲(“传奇”剧本),并融入舞蹈、诗文、戏剧、美工等艺术之美,是为“昆剧”,风行江南。明万历以后,逐渐传至全国……
© 谭谭演译 www.tantan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