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大奖获奖作品介绍——《喀哒喀哒喀哒》(转自启发童书馆绘本分享群)
每一个人都有“最可怕的一天”,这一本真诚的图画书,替大人说话,也了解小孩! 第四本书,分享林小杯的《喀哒喀哒喀哒》。

这是一本有着声音韵律的绘本,正是创作者所坚持,或者不如说自然倾向的一些生活观念和看待事物的视角,用图画书这种形式来完成和表达。 林小杯的作品风格:充满童真和趣味,又很温暧。在她的绘本里,似乎可以听得见那些风被轻轻吹动的声音、有你亲近的人走来走去,絮絮话语,有着小梦想,但又握得住生活的细微可触的脉络。是活生生的,可是又是洒脱不拘的。既落地生根于生活,又能在幻想的国度游历。

这是小杯自画的——她画画的样子和状态。 她说:我喜欢在本子里写写画画,比如突然想到的一句笑话,小朋友垫脚尖看窗户外面的样子、懒洋洋的小狗的梦、肚子饿了的小猫的不耐烦……然后把它们串成故事、变成图画,等着你来细细看、细细地感受,或者,为你消灭生活里的一些些无聊。

谁没有经历过大把大把这样的时刻—— 被时光雕刻,当时以为好无聊……回头想起,也很美好。不是吗? 创作者林小杯手记: 明明还有书没看完、一张纸没画完, 但不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就这样躺在那。 那个时候,如果眼睛张着的话, 就看天花板、看壁纸的图案、 还有被光线照的闪闪发亮,浮在空中的灰尘。 如果闭着的话, 就听听马路上摩托车跑来跑去、 听发条钟的滴答滴答, 或把耳朵贴着地板, 听遥远的地底人在工厂工作的 哐!哐!哐~ 林小杯手记中写下的这些记忆和珍视的细节,我想可以算是《喀哒喀哒喀哒》这本图画书创作的缘起。 所以呢,她说:常常呢, 还会听到喀哒喀哒喀哒、 喀哒喀哒喀哒......



那个是我妈妈使用缝纫机所发出的声音。 缝纫机针很尖,动得又很快,我总是学不会它,妈妈却能用它做出好多东西:窗帘、便当袋、连身裙,还有专门为我做的,世上独一无二彩色笔笔袋。

关于《喀哒喀哒喀哒》的创作,林小杯这样说:“当我开始成为一个用图画来说故事的人,我便希望能够画出一本缝纫机的故事,因为缝纫机很漂亮,我又记得许多跟它有关的回忆。前年,我的愿望实现了,创作了《喀哒喀哒喀哒》这本书。我很开心,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为一个不会说话的东西说出了它的故事。” 好的,我们接下来就看这本《喀哒喀哒喀哒》。进入书名页,我们即看到的细节:

一个自由又乐在其中的小女孩,玩的是什么?碎花布,以及用碎花布做的各种小玩具。翻开第一页,第一页,总是很重要呵!

翻开,色彩有如午后和煦又温暖的阳光,有一些倦怠地懒懒地铺到房间里,小鸟们都在打着哈欠,狐状的布局结构就像另一个世界,摩托车由远至近经行过的轨迹,文字: 有一点点时钟滴滴答答的声音, 有一点点摩托车越来越近又越来越远的声音, 也有一点点风把书吹开、啪嗒啪嗒的声音, 还有一点点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 然后,上一页的喀哒喀哒喀哒的声音,延续到了下一页……

小女孩听到声音,睡醒了午觉,轻悄悄地下了床,左页下半部分,留白的部分,是寂静的感觉。因为你会从画面的构图去想……为什么要远一点。 右边,亲近的祖孙两个人,小女孩和阿嬷。 对白直接是: 阿嬷,快好了吗? 快了快了,吃晚饭前就会好了! 小女孩踮着脚尖的样子,无不是情绪的流露,轻盈活泼又期待。这份期待来自于阿嬷答应小女孩要给她做件装恐龙用的大袋子!

阿嬷的缝纫机就是小女孩的大玩具,好奇又无所不能的大玩具。能做出许多东西。 看左上角的小图,车出一个大袋子,用来装星星装月亮…… 在获得丰子恺奖的那一年,有在现场听这本书讲座的同学跟我说:阿嬷的称谓应该本土化,叫外婆或奶奶什么的…… 你们会有此疑问吗? 我的看法是会坚持用“阿嬷”。 一方面,有些创作者的个人表达是给到空间的,这个称谓中有情感的牵系。 另一方面,我们的孩子通过一本图画书,了解在你生活的地域之外,有些称谓和你不一样,也是很好的事。 同一化不全然是好事,差异感也不一定全部都是坏事。 如果看到上面几个画面,你对小杯的画面表达印象只停留在细节,那就是误解了。她也有大开大阖的画面呈现,这样的节奏是为故事的发生发展进程去表现的。

阿嬷的大玩具,在好奇的小女孩不小心的情况下——这样了!

以为自已要参加演出的服装做不出来,而大哭不止的小女孩。

最后一页,原来真正厉害的不是大玩具,而是她的阿嬷。那么,坏掉的缝纫机呢?丢了吗?不!小女孩为阿嬷想出了一个好点子,留住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大玩具! 获奖后为小杯这本《喀哒喀哒喀哒》点评的是柏艾格 台湾前中央大学英美系副教授 此篇故事以活泼串联编织而成,在《喀哒喀哒喀哒》中,一切都充满了无比的活泼及精力,一如故事中的主角小女孩与老旧不断发响的缝纫机。传统的老式缝纫机,以愉快的活力精神打响了此本故事书。 此书在视觉及听觉方面,皆使读者惊叹迷炫不已。在图画的表现上,创作者以鲜明多变的色彩及模仿儿童绘画的笔触,展现天真活泼的特性。巧妙细心地运用颜色及纹路的变化,呈现特殊有效的画面质感,其丰富的变化更添书本的活泼性。以不描边的著色手法,亦加强了超出框架及规范的活力。若更仔细端详,会发现页面中藏有小孩在墙上的随笔涂鸦,每一角色丰富的表情变化,以及小狗宠物顽皮好奇的身影,此些未有文字描述的图画,是故事外的故事,像调皮有好奇心的小女孩,央求读者的视线在页面上稍加逗留: 重复念、仔细看、多做品尝。 在文字上展现极高的音乐性,以活泼轻快的调性节奏,再次邀请读者一同玩语言,念响着喀哒喀哒声以模仿者缝纫机的运作声。尤其在缝纫机坏掉时,充满整个页面的喀哒喀哒文字,更唯妙唯肖地演示着机械坏掉时毫无章法的声响,同时随着不断重复的文字堆叠朗诵,也生动地表现小女孩内心对于表演戏服无法及时制作完成的担忧及焦急。 此书针对儿童及父母,亦有不同的阅读价值,对儿童而言,其构图活泼、用色大胆近似儿童绘画风格,能引起共鸣,更进一步使儿童爱上阅读。同时,针对材质及情绪上精巧的描绘,更具有艺术性,吸引家长翻阅。在儿童阅读此活泼生动的书本时,除了感受愉悦新奇外,亦了解到能变魔术般做出各式织品,并非喀哒喀哒喀哒厉害,而是阿嬷的成就。儿童们会更懂得尊重人类的价值及智慧。而对于坏掉的缝纫机进行重制,也鼓励着儿童回收改造,并非丢弃,学习着面对失去用处的坏掉物品时,能够赋予新价值的创造力。 林小杯: 1973于台北出生长大,从1999年的《假装是鱼》开始踏入童书的领域。在图画书的世界里,不但享受于绘画图像,也乐在琢磨文字,作品如同其名,正常又奇怪,奇怪又童趣。曾获信谊幼儿文学奖首奖、中时开卷年度好书、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及年度绘者、文化部在国际书展里的版权推介和展出,并获选为波隆那书展台湾馆驻馆作家。 林小杯写诗,画画,设计,写故事……国内有不少读者喜欢她的诗,而她的每一本书,在装帧设计上都有特别的巧思。


目前启发已出版的作品除了《喀哒喀哒喀哒》外,还有与青年艺术家郭奕臣合作的《宇宙掉了一颗牙》以及漫画绘本《非非和她的小本子——我就是非非》。 另外,即将出版的是《骑着恐龙去上学》。 先放一下封面,期待一下。

nini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写稿、接稿那些坑 (2人喜欢)
- 2024年,断社保的第一年…… (4人喜欢)
- 实用的中点,感谢人社 (1人喜欢)
- 记录一下中点培训的配方2 (2人喜欢)
- 记录一下中点培训的配方1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