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泽厚为师
“美育代替宗教”,这个观点上一次听是梁漱溟的《人心与人生》,当时听比较浑浑噩噩。这一次是李泽厚《历史本体论》。
初次听闻李泽厚是已故的钱院长,他极力推荐《美的历程》。他的课算是在我所就读的贫瘠美院里的一盏明灯。他算是学院里最有人文文化的人,尽管对于他过于狷介的性格不太喜欢。一直不明白谁给他的这些书起的名字,死板如教科书,导致我居然没有看。一直到了几年后偶然拿起,才真正相见恨晚。枯燥的名字下,是如此文采飞扬活泼泼的思想。我平素有摘抄的习惯,以至于每句话都想记在本子上,真如当年钱院长所言,他们都是通宵秉烛抄书。一个个群情激昂。我明白,那个美妙的精神性的八十年代的激情。
后面在岁月中淡忘了他,直到想读读论语,找几个人不同的注本,偶然看到了《论语今读》,便买下了。于是读了他心中的孔子和儒家,以及他对中国的未来构想。之后循着这些探索了他的生平,惊叹不已,可能只有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能评价到位。其实,我总隐约感觉民国所谓名士大多名过其实,而他虽然作为后辈,却应该是独有的唯一的思想先知。真理性,真知识分子。
可能读完它的哲学著作,再重新读一遍《美的历程》。
初次听闻李泽厚是已故的钱院长,他极力推荐《美的历程》。他的课算是在我所就读的贫瘠美院里的一盏明灯。他算是学院里最有人文文化的人,尽管对于他过于狷介的性格不太喜欢。一直不明白谁给他的这些书起的名字,死板如教科书,导致我居然没有看。一直到了几年后偶然拿起,才真正相见恨晚。枯燥的名字下,是如此文采飞扬活泼泼的思想。我平素有摘抄的习惯,以至于每句话都想记在本子上,真如当年钱院长所言,他们都是通宵秉烛抄书。一个个群情激昂。我明白,那个美妙的精神性的八十年代的激情。
后面在岁月中淡忘了他,直到想读读论语,找几个人不同的注本,偶然看到了《论语今读》,便买下了。于是读了他心中的孔子和儒家,以及他对中国的未来构想。之后循着这些探索了他的生平,惊叹不已,可能只有陈寅恪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能评价到位。其实,我总隐约感觉民国所谓名士大多名过其实,而他虽然作为后辈,却应该是独有的唯一的思想先知。真理性,真知识分子。
可能读完它的哲学著作,再重新读一遍《美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