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折腾,不就是想和你好好说话
自从爸妈开始玩微信后,各种视频、语音、发红包、斗表情包,知道的人无一不说,你爸妈好时髦哦。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也曾在教爸妈学微信中丢盔弃甲,在爸妈不胜其烦地转发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的时候屏蔽他们的朋友圈,斥责他们蠢、笨,甚至会直接甩下这样一句话后拍拍屁股闪人,“不会自己摸索啊,反正点错又不花钱。”
却不曾想起,他们也曾这样不知疲倦地教会过我们学步、说话;也不曾细致考虑他们学习这些新兴玩法的用意,不过是想离孩子近些,再近些。
你陪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每当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动怒责备,也不是反复叮嘱,而是同样耐心地用文化反哺已经边缘化的父母,带他们赶上这个时代。
01
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曾收到过这样一些来自父母转载的文章
震惊!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
洋葱和黄鳝一起吃,等于吃砒霜!!
记者暗访,太无耻了,江苏人都要转起来!!
央视曝光:这种菜千万别吃,全国都在看!!
……
除了这些转载的文章,又有多少人的父母误入各种养生保健群,高价买了一大堆包装华美的三无保健品。
肯定也不少吧。可是除了一味责骂父母,感慨在微信里我们跟爸妈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又有多少人试图去理解他们——从小教我们买东西要看商标、保质期,平时买啥都挑挑拣拣、一分恨不得掰成两半用的父母难道真的糊涂如斯,分不清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
我们的父辈大多是平凡的人,生活的年代信息匮乏,一辈子笃信权威。年近黄昏,最喜欢关注的信息往往是背景不明的养生营销号,它们一边制造骇人听闻的消息,一边提供所谓健康养生的知识,借机推销各种灵丹妙药,来自“X国科学院十多年苦心研究成果的XX药”保证药到病除,它们无孔不入,几乎遍布全中国每个地区。而爸妈们一方面为了不给忙碌的子女添麻烦,他们私底下解决的心情也情有可原;另一方面,分享这类文章是他们跟子女除了日常问候外唯一可以搭上话的话题了。
初衷是没问题的,所以,你还忍心责备吗?
02
针对中老年人会上当的原因,不少网友也曾客观评价过:
他们(中老年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乐道,并不介意是否编造……
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听风就是雨,觉得合乎逻辑就深信不疑……
他们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的呢”,“转一转又不会害人”……
这些说法对吗?我看未必。
其实这个问题, 早在七十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把这个问题说的很透彻。
他说,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变迁极慢,知识更新缓慢,长辈的经验无论于社会还是家庭,皆为财富,他们天然是社会和家庭的权威。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变迁急剧加快,经验再也不足以指导未来,以前的权威,就开始慢慢沦落为边缘人,被进入城市的晚辈越甩越远。
更遑说今日的互联网时代,知识迭代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而且几乎是无国界的全球共享。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很多父母们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物质,而是多元知识的储备。
然而,对于已经上了年纪,或者本身已经远离学问的爸妈来说, 主动去接受新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03
可巧的是,基于这种情况,费孝通的学生周晓虹研究多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文化反哺”。
在他看来,伴随着社会急剧变迁,新规则、新事物层出不穷,父母一代在文化上成为落后者,转而向子女一代学习,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彻底颠覆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上一代不再是绝对权威,下一代的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让上一代有意无意地收到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会向下一代学习。
而反思中国现阶段的中老年人,确实也挺不容易的。
年轻时的信息匮乏和笃信权威固化了他们的思维,如今年老,他们还要克服各种障碍,努力学习智能产品,说符合时代的话。每天战战兢兢,就怕和孩子说不上话。
而站在时尚尖尖儿上的弄潮儿们,没能够体味到父辈们的用意,在各种自媒体上对上一辈尽情吐槽,甚至疾声控诉,什么春节回家过年自救指南啦,什么一句话智怼七姑八姨啦,动不动就嚷嚷着逃离家乡,时不时对着爸妈发飙说,“都什么时代了,就别用你们那套来绑架我们了”……却少有人提醒我们,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父辈,活得也不容易。
对他们而言,余生就是希望孩子们绕欢膝下,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如此而已。
我们常说要孝顺父母。可是怎么做呢?无非就是心与心的靠近,爱与爱的供给,给他们多点耐心,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跟上时代的节奏,一如小时候他们耐心教会我们如何走路、说话。
所以说,和父母最好的相处模式,不是每月定期给爸妈生活费,不是给他们买时髦的衣服……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学习如何不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弃,说符合时代的话,做符合时代的事,分辨多变之网络信息,共享天伦之乐。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也曾在教爸妈学微信中丢盔弃甲,在爸妈不胜其烦地转发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的时候屏蔽他们的朋友圈,斥责他们蠢、笨,甚至会直接甩下这样一句话后拍拍屁股闪人,“不会自己摸索啊,反正点错又不花钱。”
却不曾想起,他们也曾这样不知疲倦地教会过我们学步、说话;也不曾细致考虑他们学习这些新兴玩法的用意,不过是想离孩子近些,再近些。
你陪我慢慢长大,我陪你慢慢变老。每当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动怒责备,也不是反复叮嘱,而是同样耐心地用文化反哺已经边缘化的父母,带他们赶上这个时代。
![]() |
01
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曾收到过这样一些来自父母转载的文章
震惊!牛奶将人类送入癌症的坟墓!!
洋葱和黄鳝一起吃,等于吃砒霜!!
记者暗访,太无耻了,江苏人都要转起来!!
央视曝光:这种菜千万别吃,全国都在看!!
……
除了这些转载的文章,又有多少人的父母误入各种养生保健群,高价买了一大堆包装华美的三无保健品。
肯定也不少吧。可是除了一味责骂父母,感慨在微信里我们跟爸妈好像生活在两个世界,又有多少人试图去理解他们——从小教我们买东西要看商标、保质期,平时买啥都挑挑拣拣、一分恨不得掰成两半用的父母难道真的糊涂如斯,分不清劣质鸡汤和虚假广告?!!
![]() |
我们的父辈大多是平凡的人,生活的年代信息匮乏,一辈子笃信权威。年近黄昏,最喜欢关注的信息往往是背景不明的养生营销号,它们一边制造骇人听闻的消息,一边提供所谓健康养生的知识,借机推销各种灵丹妙药,来自“X国科学院十多年苦心研究成果的XX药”保证药到病除,它们无孔不入,几乎遍布全中国每个地区。而爸妈们一方面为了不给忙碌的子女添麻烦,他们私底下解决的心情也情有可原;另一方面,分享这类文章是他们跟子女除了日常问候外唯一可以搭上话的话题了。
初衷是没问题的,所以,你还忍心责备吗?
![]() |
02
针对中老年人会上当的原因,不少网友也曾客观评价过:
他们(中老年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低,经历过长期的信息匮乏。由于信息饥渴,他们对各类能消磨时间的故事津津乐道,并不介意是否编造……
缺乏独立判断的能力,听风就是雨,觉得合乎逻辑就深信不疑……
他们对无效信息有着更大的容忍程度——“万一是真的的呢”,“转一转又不会害人”……
这些说法对吗?我看未必。
其实这个问题, 早在七十年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把这个问题说的很透彻。
他说,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社会变迁极慢,知识更新缓慢,长辈的经验无论于社会还是家庭,皆为财富,他们天然是社会和家庭的权威。进入现代社会,社会变迁急剧加快,经验再也不足以指导未来,以前的权威,就开始慢慢沦落为边缘人,被进入城市的晚辈越甩越远。
更遑说今日的互联网时代,知识迭代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而且几乎是无国界的全球共享。在这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很多父母们最需要的,恐怕不是物质,而是多元知识的储备。
然而,对于已经上了年纪,或者本身已经远离学问的爸妈来说, 主动去接受新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
![]() |
03
可巧的是,基于这种情况,费孝通的学生周晓虹研究多年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文化反哺”。
在他看来,伴随着社会急剧变迁,新规则、新事物层出不穷,父母一代在文化上成为落后者,转而向子女一代学习,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彻底颠覆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关系,上一代不再是绝对权威,下一代的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让上一代有意无意地收到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会向下一代学习。
![]() |
而反思中国现阶段的中老年人,确实也挺不容易的。
年轻时的信息匮乏和笃信权威固化了他们的思维,如今年老,他们还要克服各种障碍,努力学习智能产品,说符合时代的话。每天战战兢兢,就怕和孩子说不上话。
而站在时尚尖尖儿上的弄潮儿们,没能够体味到父辈们的用意,在各种自媒体上对上一辈尽情吐槽,甚至疾声控诉,什么春节回家过年自救指南啦,什么一句话智怼七姑八姨啦,动不动就嚷嚷着逃离家乡,时不时对着爸妈发飙说,“都什么时代了,就别用你们那套来绑架我们了”……却少有人提醒我们,已经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父辈,活得也不容易。
对他们而言,余生就是希望孩子们绕欢膝下,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如此而已。
![]() |
我们常说要孝顺父母。可是怎么做呢?无非就是心与心的靠近,爱与爱的供给,给他们多点耐心,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跟上时代的节奏,一如小时候他们耐心教会我们如何走路、说话。
所以说,和父母最好的相处模式,不是每月定期给爸妈生活费,不是给他们买时髦的衣服……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学习如何不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弃,说符合时代的话,做符合时代的事,分辨多变之网络信息,共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