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随便给人推荐外国电影
如果你是一个涉猎广泛的影迷,肯定会不时遇上一些令你击节赞赏的国外电影。看完这些杰作佳构,你心潮起伏,迫不及待想要将它分享给他人。但是,千万别忘记:欣赏外国电影,其实是一门技术活。
无论是三大电影节的众多获奖佳片,还是横扫全球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或者是让千万剧迷痴迷追剧日渐消瘦的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泰剧……,这些外国影视作品,正式引进国内译制配音发行的作品,占比都是非常的少。大量非汉语影视作品,大多是靠字幕组的活雷锋们的辛勤劳动,配上了“信达雅”的中文字幕,才能被大部分中国观众所接受。
毕竟,精通各国语言,到哪里都能和当地华莱士谈笑风生的语言天才,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不可能为了欣赏某国电影而去专门学习该国语言。比如,为了能够欣赏阿巴斯作品或《小鞋子》而去专门学习波斯语;为了《浪潮》或赫尔佐格而专门学习德语;为了研究塔可夫斯基而去苦读俄语;为了黑泽明或火影忍者、海贼王而学习日语;为了长腿欧巴而专门研习韩语;为了观赏宝莱坞电影而去学习印度语……。当然,看《火车进站》《水浇园丁》这样的法国“电影”,倒是不必去学习法语,因为没有任何对白。
也就是说,看大部分外国电影,必须得看字幕。
这就对观众提出了第一个要求:阅读速度。
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只要读过几年小学的人,大部分电影的字幕应该都看得懂,关键在于跟不跟得上。
一个没有阅读习惯,或者阅读速度较慢的人,肯定是欣赏不了没有配音的国外影视作品。——专注于字幕的时候,错过了表演;专注于画面,则故事不知所云。更何况,如果阅读速度跟不上字幕速度,一个句子刚读了一半,它就已经消失。那整部片子看下来,只能是一堆稀里糊涂的蒙太奇。
看中文字幕的电影,其实不仅是在看演员演戏, 同时还得飞快地阅读字幕,并将字幕和语音自动对应。就算不懂该门语言,也能从演员语气里感受到细微情绪变化,从而把握每个场景的精妙之处。而有着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的人,应付这一切简直不要太溜,可以说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他们甚至都不把视线聚焦在字幕上,他们只要用眼角余光一扫,整个字幕尽收眼底,丝毫不影响欣赏演员的精湛演技,和细细品味影片主创精心炮制的各种视觉奇观。
那些还在逐字逐句认真读着字幕的人,注定要错过太多精彩部分。
时光倒流十余年,在国内字幕组尚未兴起之前,大量影视资源的字幕都是港台版。这就又加了一道门槛:你还要能读繁体字。不懂繁体字,屏幕下方就是一堆乱码,只能靠猜。
所以说,阅读能力很重要。
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定看不了大部分外国电影。别以为这是一种粗浅的技能,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阅读速度,未必能够追得上普通电影的字幕。所以,你身边的绝大多数人,从来不看外国电影。或许,他们正是《小时代》之类的国产大片的票仓。
多么可惜!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永远向他们关闭。
而你一旦具有了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能力,管它是什么语种的电影,只要有热心的专门人士添加了中文字幕,你都能看。
至于文化隔膜,暂且不予讨论。
要真正能够欣赏大部分国外影视作品,除了阅读速度要达标,还有一个硬指标:不能是脸盲。
没错,在很多人看来,“所有白人都长一个样”“所有黑人都长一个样”“所有阿拉伯人都长一个样”。这部分人注定没办法欣赏国外电影。因为电影里的人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电影片尾的字幕都要出完了,人物关系还没理清楚。
对于得了“外国人脸盲症”的观众来说,类似《高斯福德庄园》或《权力的游戏》这样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影视剧,简直就是噩梦,看不了多久,脑袋就得宕机。
总而言之,欣赏没有配音的外国电影,得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阅读速度要快;二是要能分清和记住不同的外国人的脸。
那么,有没有一些外国影视作品,可以满足“读字慢”“记不住脸”的这些观众呢?那就得满足两个条件,人物少,对白少。比如,《荒岛余生》《月球》《地心引力》《我是传奇》等等之类的“独角戏”电影,人物就一两个,对白也不多。
当然,最经典的,就是迪斯尼的《猫和老鼠》。
老少咸宜,适合阖家观赏。
(喜欢电影的朋友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无论是三大电影节的众多获奖佳片,还是横扫全球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或者是让千万剧迷痴迷追剧日渐消瘦的英剧美剧日剧韩剧泰剧……,这些外国影视作品,正式引进国内译制配音发行的作品,占比都是非常的少。大量非汉语影视作品,大多是靠字幕组的活雷锋们的辛勤劳动,配上了“信达雅”的中文字幕,才能被大部分中国观众所接受。
毕竟,精通各国语言,到哪里都能和当地华莱士谈笑风生的语言天才,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不可能为了欣赏某国电影而去专门学习该国语言。比如,为了能够欣赏阿巴斯作品或《小鞋子》而去专门学习波斯语;为了《浪潮》或赫尔佐格而专门学习德语;为了研究塔可夫斯基而去苦读俄语;为了黑泽明或火影忍者、海贼王而学习日语;为了长腿欧巴而专门研习韩语;为了观赏宝莱坞电影而去学习印度语……。当然,看《火车进站》《水浇园丁》这样的法国“电影”,倒是不必去学习法语,因为没有任何对白。
也就是说,看大部分外国电影,必须得看字幕。
这就对观众提出了第一个要求:阅读速度。
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只要读过几年小学的人,大部分电影的字幕应该都看得懂,关键在于跟不跟得上。
一个没有阅读习惯,或者阅读速度较慢的人,肯定是欣赏不了没有配音的国外影视作品。——专注于字幕的时候,错过了表演;专注于画面,则故事不知所云。更何况,如果阅读速度跟不上字幕速度,一个句子刚读了一半,它就已经消失。那整部片子看下来,只能是一堆稀里糊涂的蒙太奇。
看中文字幕的电影,其实不仅是在看演员演戏, 同时还得飞快地阅读字幕,并将字幕和语音自动对应。就算不懂该门语言,也能从演员语气里感受到细微情绪变化,从而把握每个场景的精妙之处。而有着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速度的人,应付这一切简直不要太溜,可以说手到擒来游刃有余,他们甚至都不把视线聚焦在字幕上,他们只要用眼角余光一扫,整个字幕尽收眼底,丝毫不影响欣赏演员的精湛演技,和细细品味影片主创精心炮制的各种视觉奇观。
那些还在逐字逐句认真读着字幕的人,注定要错过太多精彩部分。
时光倒流十余年,在国内字幕组尚未兴起之前,大量影视资源的字幕都是港台版。这就又加了一道门槛:你还要能读繁体字。不懂繁体字,屏幕下方就是一堆乱码,只能靠猜。
所以说,阅读能力很重要。
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注定看不了大部分外国电影。别以为这是一种粗浅的技能,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阅读速度,未必能够追得上普通电影的字幕。所以,你身边的绝大多数人,从来不看外国电影。或许,他们正是《小时代》之类的国产大片的票仓。
多么可惜!一个无比精彩的世界永远向他们关闭。
而你一旦具有了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能力,管它是什么语种的电影,只要有热心的专门人士添加了中文字幕,你都能看。
至于文化隔膜,暂且不予讨论。
要真正能够欣赏大部分国外影视作品,除了阅读速度要达标,还有一个硬指标:不能是脸盲。
没错,在很多人看来,“所有白人都长一个样”“所有黑人都长一个样”“所有阿拉伯人都长一个样”。这部分人注定没办法欣赏国外电影。因为电影里的人根本分不清谁是谁,电影片尾的字幕都要出完了,人物关系还没理清楚。
对于得了“外国人脸盲症”的观众来说,类似《高斯福德庄园》或《权力的游戏》这样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影视剧,简直就是噩梦,看不了多久,脑袋就得宕机。
总而言之,欣赏没有配音的外国电影,得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阅读速度要快;二是要能分清和记住不同的外国人的脸。
那么,有没有一些外国影视作品,可以满足“读字慢”“记不住脸”的这些观众呢?那就得满足两个条件,人物少,对白少。比如,《荒岛余生》《月球》《地心引力》《我是传奇》等等之类的“独角戏”电影,人物就一两个,对白也不多。
当然,最经典的,就是迪斯尼的《猫和老鼠》。
老少咸宜,适合阖家观赏。
(喜欢电影的朋友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