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丑才要多读书
人一生中能用到的知识并不多,但是能够让你显得优秀的,无非就是两种,一种语言表达能力,一种文字书写能力。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会经历无数种不同的事情,需要做无数不同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归纳起来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面对面的对话,用语言说服别人,或者获得别人的认可和青睐,另外一种就是比较间接的,通过书面的方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想法、意图或者产品的性能。
一些成功的人士,不一定是技术上有多么优秀的人,也不一定是做出过多么大的贡献的人,但是他们都一定是善于言说和精于书写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献记载或者各类书籍看出,那些精通于文字,善于言说之人,都在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博得了一席之地,然后流传千古。他们的故事就是今天,还依旧在被好多人传颂,他们的作品也依旧有无数人在翻阅,欣赏。
而反观那些能力很优秀,但是不善言说和文字的人,就无法准确的将自己的成果记录下来,也不能清晰有说服力的将自己的成果或者想法传达给别人,空有一身才华和能力,却被挡在了语文这条坎上,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惜。
以前的时候非常讨厌学习语文这门课,因为有好多的文章要背,还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里我只想说我只是是个看故事的孩子,你却让我跟已经挂在墙上的人谈感情,摊手),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人生境遇,简直没有再无聊枯燥了。
于是学了好多年的语文,最终还是只记得那几首流传在街头巷尾的诗词,其他的都早就还给了老师,等到真正的进入社会,需要展现能力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语文早就成了自己的一大短板,不论是与人交流还是汇报工作,每次都会紧张到头上冒汗,文字功底更是差的没法用言语形容,脑袋里有一千个想法,可是等到要写出来时候,却没有一个可以用的词语。
然后以为是自己拥有的技能太少,拼命的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听那些培训讲师们用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的言语教我们如何懂得与人交流,如何举止得当,怎样穿着打扮,一堂课听的感触颇深,犹获至宝,然而回到生活,还是一如既往,或者做的好点的无非生搬硬套,看起来像是那么回事罢了。
而那些有着深厚的语文功底的人,无论他们站在哪里,或者从事哪一行业,都会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分析原因,也就是前面的两点:善于沟通,知道什么场合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怎么说;精于文字,知道什么样的用途该用什么文字去表达,是平白直叙还是诗情画意。
学好语文的人,总是会给别人留下比较好的印象,懂得幽默,会讲故事,简单的事情总能引经据典,让人信服。然而现在的好多高等院校除了一些文学专业之外,很多的工科专业早都取消了专门的语文课程,虽然说进入高等院校之后的学习重在自学,但是也表现出我们对文化的不重视,我们旨在培养技术性人才,但也忘记了只有语文这门课程才能塑造一个人性格和情操。
如果一个人走出国门,那么能够让我们感觉亲切的东西,只有那些街道上方方正正的文字,还有那已经听过无数遍,但是一听到依旧倍觉亲切的国语。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精神,甚至灵魂,都在这些方方正正的字里面,在这一笔一划的勾勒之中。
博览群书之后,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言语和文字的能力,更多的在于心灵的宁静,然后把手一拍,感叹到”古人诚不我欺,书中真有黄金屋,书中真有颜如玉。“
后记:从进入工作之后,真的发现自己的语文功底不够用了,有时候说话一不小心就说错了,尤其是在给别人做介绍或者人多发言的时候,更是狼狈,写东西就更不用说了,经常因为一句话卡在哪里死活想不出一个合适的词语,突然就发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所以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告诫自己以后多看看书吧!ps.工作之后能够自由支配用来看书的时间并不多,(摊手,那也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