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兴亡诗歌
千古兴亡诗:品诗论史
帝王之诗
古之诗人中有位极帝王者。开国之君(含中兴之君)刚健,豪放而慷慨,旨意紧扣社稷事业。亡国之君,柔软,亡之前赏心风花雪月,婉约而香柔,亡之后(囚徒之君)伤心风花雪月,婉约而哀软。
开国之君,诗词余事,本色是政治家。亡国之君,刻意诗词,“此身合是诗人末”?
且听开国之君和一代雄主的龙吟虎啸。
1汉高祖《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2《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缯缴,将安所施?
3楚霸王《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汉武帝《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倬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魏武帝《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魏文帝《至广陵於马上作》: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
晋高祖司马懿《宴饮诗》:
天地开辟,日月重光。遭逢际会,奉辞遐方。将扫逋秽,还过故乡。肃清万里,总齐八荒。告成归老,待罪武阳。
唐太宗《还陕述怀》: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旌纷电举,日羽肃天行。偏野屯万骑,临原驻五营。登山麾武节,背水纵神兵。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
武则天: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均露均霜标胜壤,好风好雨列皇畿。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谷底浴云衣。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黄巢《菊花诗》:
我待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太祖: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与残月。”(《咏日》)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咏月》)
金海陵王完颜亮《题扇》:
“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
《题临安湖山画壁》:
自古车书一混同,南人何事费车工。提师百万临江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念奴娇》: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癫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飞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占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戢,杀气横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落。
以上是典型的开国之君或中兴之君的慨而慷。
近现代的革命领袖也是这个特征。
孙中山《挽刘道一》: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庆功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再听亡国之君的靡靡之音。南朝梁简文帝萧纲(503—551,年48,3年皇帝,被侯景所杀)
《美人篇》:
佳丽尽关情,风流自有名。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粉光胜玉靓,衫薄拟蝉轻。密态随流脸,娇歌逐软声。朱颜半已醉,微笑隐香屏。
《泳内人昼眠》: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蕈文生玉腕,香汗浸红沙。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金闺思》:
游子久不归,妾身当何依?日移孤影动,羞睹燕双飞。
陈后主(553—604,年52,在位7年,灭于隋,封长城县公)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帏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隋书经籍志》说:“绮艳相高,极於轻靡。男女唱和,其音甚哀。”《隋书》又说后主还写过“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的歌词。未几,隋兵压境,做阶下囚。《玉树后庭花》遂成不祥之兆,亡国之音。以至后人思及六朝故事,总要想到这支“后庭遗曲”。所谓“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隋宫》),“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夜泊秦淮》)
陈后主还有一首调戏皇后的诗
《戏赠沈后》:
留人不留人,不留人自去。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隋炀帝(569—618,年48)
《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幸江都作诗》:
求归不得去,真成遭个春。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南唐李后主(937—938,年51,15年皇帝,3年俘虏,封违命侯)工书善画,精通音律,擅长诗词文赋,尤以长短句流芳千古。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剗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姿意怜。
后蜀孟昶(919—965,年46,在位28年,当年投降当年病死)
《避暑摩可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开,只恐流年暗中换。
都是婉约香软的娇柔之作。而亡国之后,囚服取代龙袍,哀怨取代香软。
李后主《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53)
《在北题壁》: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西风、破扉、孤馆、微灯,凄凉欲绝,伤心欲绝。
所以说,比较帝王诗风,开国之君慨而慷,其政举;末代之君香而柔,其政危,囚徒之君哀而软,其政熄。
史家之诗
史家不能不读诗。因为有些诗歌就是历史记录,史家要利用诗歌研判历史。例如《诗经大雅》的《生民》《公刘》《绵》以非常客观的历史内涵描述了东亚大陆原始社会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变,“厥初生民,时维姜原”;描述了东亚大陆的父系社会一开始就是农业定居的社会,描述了农业定居的原始族群寻求生存趋利避害不断迁徙的状况和全民皆兵的组织形态以及这种组织形态逐步演进到国家形态的车辙马迹。从司马迁开始直到
今天,史家治先秦史,仍然离不开诗经中的这一组“史诗”。史家不能不读诗,因为如前所述,有些诗歌就是历史批评,白居易鞭挞奸臣篡国:“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清人吴伟业《圆圆曲》声讨奸臣卖国:
“痛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天问》指责红颜祸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妲灭淫商,民以亟去。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不同意的,也大有人在。
唐人崔道融《西施滩》:
宰痞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唐人罗隐《论西施亡吴事》: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必怨西施。西施若解亡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宋人王安石赞成:“但得君王诛宰僖,不愁宫里有西施。”认为罪在奸臣,不在美人。
唐人陆龟蒙认为既不在奸臣也不在美人而在于君王。
《吴宫怀古》:
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
李商隐也反对红颜祸国论,主张好色亡国论。
《北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指责齐主沉湎女色,不能自拔。白居易也有这层意思。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清人袁枚说的最清楚,
《张丽华》:
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传里人。
李商隐又批评君王求才,时常叶公好龙,不问正业。
《贾生》:“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嘲讽汉文帝浪费贾谊才干。
辛弃疾《永遇乐》: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到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针砭北魏拓拔圭好大喜功,草率求成
史家不能不读诗,因为有些诗歌就是历史总结。
毛泽东《贺新郎》
通览历史,总论兴亡,指出农民起义是推动兴亡和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事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侨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尽,东方白。
五千年春秋,一气呵成;数十代兴亡,几笔掠过。联想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凸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大气概,大襟抱,大手笔。
当然诗家以诗论史与史家以文论史是有区别的。诗家以诗论史,立足于自己的情和志,其性质,都是借史抒情,借史明志。一般感情强烈而鲜明,议论也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史家以文论史,立足于自己的史学观念,一般文字严谨而冷静,事实清楚而真实,不以个人的好恶判断是非功过。(这也正是古代史学界认为《汉书》优于《史记》的缘故)所以从专业的立场说,论史说史,自然要以史学著作史学文章为圭臬,以文学诗歌为资讯。
史家不能不读诗,还因为诗歌是文化素养和文章素养。隋唐以诗取士正是这个道理。“二十四史”的作者个个史家,也几乎个个写诗。《史记》作者,西汉司马迁,写骚体《悲士不遇赋》,是中国最早的抒情小赋之一。《汉书》作者,东汉班固,写五言《咏史》,是中国第一首文人五言诗。《三国志》作者,晋人陈寿,少有才学,应该是能写诗的,可惜无诗传世。《后汉书》作者,南朝宋人范晔,存诗二首,一首录入《文选》,《乐游应诏》。一首见于本传,谋反弃市,临终吟哦,
《临终诗》: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在生已可知,来缘懵无识。好丑共一丘,何足异枉直。
《晋书》作者,唐人房玄龄,一代名相,唐太宗送过他两首诗,想来也是能诗的,但《全唐诗》只有君臣联诗一句“登封日观禅云亭”。
《宋书》、《南齐书》作者,梁人萧子显,善诗,诗载《玉台新咏》、《艺文类聚》等。
《咏苑中游人》:
二月春心动,游望桃花初。回身隐日扇,却步敛风裾。
《梁书》、《陈书》作者,唐人姚思廉,在隋为代王侍读,在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魏书》作者,北齐魏收,诗载《文苑英华》、《乐府诗集》、《诗纪》、《初学记》等。《北齐书》作者,唐人李百药,《全唐诗》有载。《周书》作者,唐人令狐德棻,《全唐诗》有载。《隋书》主编,唐人魏征,《全唐诗》有载。《北史》、《南史》作者,唐人李延寿,崇贤馆学士、符玺郎。《旧唐书》主编,后晋赵莹、刘昫(xu)。《新唐书》主编,北宋欧阳修、宋祁,诗名大于史名。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春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把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旧五代史》主编,北宋薛居正,后唐进士,后周刑部侍郎,北宋司空。《新五代史》主编,北宋欧阳修,《宋史》、《辽史》、《金史》主编,元人脱脱,也是一代名相,研习诗文,尤擅书画。《元史》主编,明人宋濂,学士承旨知制诰,文章大家,中学课本收过他的《送东阳马生序》。《明史》主编,清人张廷玉,康熙进士,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今称“二十五史”是加了民国赵尔巽(sun)等编修的《清史稿》)
诗家不能不读史。史是诗家底蕴。不读史的诗人难有沧海桑田物换星移的大情感,难有铭功景钟流惠下民的大襟抱,难有笔惊风雨诗泣鬼神的大手笔。所以从屈原到秋瑾,中国古代的优秀诗人无不文史贯通,且兼融哲学。由此看来,古代学校文史哲不分家的教育,实在是高明的教育。古代文人文史哲不分家的传统,实在是优良的传统。这种教育和这种传统当今比较薄弱。
天问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原文: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思陵长公主挽诗(清·吴伟业)
五言排律 押阳韵
贵主徽音美,前朝典命光。鸿名垂远近,哀诔著兴亡。
托体皇枝贵,承休圣善祥。母仪惟谨肃,家法在矜庄。
上苑秾桃李,瑶池小凤凰。鸾音青绣屉,鱼笏皂罗囊。
沉燎熏炉细,流苏宝盖香。禊期陪祓水,茧馆助条桑。
绿綟芃兰佩,红螭薤叶璋。锡封需大国,唤仗及回廊。
受册威仪定,传烽羽檄忙。司舆停卤簿,掌瑞彻珩璜。
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至尊忧咄咤,仁寿涕彷徨。
郦邑年方幼,琼华齿正芳。艰难愁付托,颠沛惧参商。
文葆怜还戏,胜衣泣未遑。从容咨傅母,倥急询貂珰。
传箭闻严鼓,投签见拊床。内人缝使甲,中旨票支粮。
使者填平朔,将军带护羌。宁无一矢救,足慰两宫望。
盗贼狐篝火,关山蚁溃防。逍遥师逗挠,奔突寇披猖。
牙纛看吹折,梯冲舞莫当。妖氛缠象阙,杀气满陈仓。
天道真蒙昧,君心顾慨慷。割慈全国体,处变重宗潢。
胄子除华绂,家丞具急装。敕须离禁闼,手为换衣裳。
社稷仇宜报,君亲语勿忘。遇人耑退让,慎己旧行藏。
国母摩笄刺,宫娥掩袂伤。他年标信史,同日见高皇。
元主甘从殉,君王入未央。抽刀凌左阖,申脰就干将。
啑血彤闱地,横尸紫御汪。绝吭苏又咽,瞑睫倦微扬。
裹褥移私第,沾胸进勺浆。誓肌封断骨,茹戚吮残创。
死早随诸妹,生犹望二王。股肱羞魏相,肺腑恨周昌。
贼遁仍函谷,兵来岂建康。六军剺面恸,四海遏音丧。
故国新原庙,群臣旧奉常。赗圭陈厌翟,题凑载辒辌。
隧逼贤妃冢,山疑望子冈。衔哀存父老,主祭失元良。
诀绝均抔土,飘零各异方。衣冠嬴博葬,风雨鹡鸰行。
浩劫归空壤,浮生寄渺茫。玉真图下发,申伯劝承筐。
沅浦余尧女,营丘止孟姜。君臣今世代,甥舅即蒸尝。
汤沐乡亭秩,家门殿省郎。凄凉脂粉硙,零落绮罗箱。
宅枕平津巷,街通少府墙。画闲偕妯娌,晓坐向姑嫜。
偶语追铜雀,无聊问柏梁。豫游推插柳,胜迹是梳妆。
菡萏鸳鸯扇,茱萸鹦鹉觞。大庖南膳厂,奇卉北花房。
暖阁葫芦锦,温泉豆蔻汤。雕薪狮首炭,甜食虎睛糖。
壮丽成焦土,榛芜拱白杨。麋游鳷鹊观,苔没斗鸡坊。
荀灌心惆怅,秦休志激昂。崩城身竟殒,填海愿难偿。
命也知奚憾,天乎数不臧。累歔床箦语,即窆寝园傍。
半体先从父,遗骸始见娘。黄泉母子痛,白骨弟兄殇。
夙昔铜驼泣,诸陵石马荒。三年修荇藻,一饭奠嵩邙。
寒食重来路,新阡宿草长。溪田延黍稼,陇笛卧牛羊。
朽壤穿蝼蚁,惊沙起鸹鸧。病樗眠废社,衰苇折寒塘。
列刹皇姑寺,驮经内道场。侍鬟称练行,小像刻沉香。
玉座悬朱帐,金支渡法航。少儿添画烛,保媪伴帷堂。
露湿丹枫冷,星稀青鸟翔。幡旄晨隐隐,铃镊夜将将。
控鹤攀龙驭,骖麟谒帝阊。灵妃歌缥缈,神女笑徜徉。
苦雾迷槐市,雌霓绕建章。归酅思五庙,涉汉泪三湘。
柔福何惭宋,平阳可佐唐。虞洲瞻返日,蒿里叫飞霜。
自古遭兵扰,偏嗟拥树妨。鲁元驰孔亟,芊季负仓黄。
漂泊悲临海,包含耻溧阳。本朝端阃阈,设制胜岩疆。
虞顺惇恭俭,时危植纪纲。英声起北地,雅操迈东乡。
新野坟松直,招祇祠柏苍。薤歌虽惨憺,汗简自辉煌。
谥号千秋定,铭旌百祀彰。秦箫吹断续,楚挽哭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