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挺膺赴任;靠近中央,观鱼垂钓
韩川 观鱼胜过富春江 2008-04-05 09:01阅读:733 观鱼胜过富春江 富春江为钱塘江的别称, 自古号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岸山峦逶迤,群峰叠翠,江水澄碧,风光优美,“七里扬帆”旖旎的风光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似一条历史的长廊。沿途有梅城古镇、双塔凌云、子胥野度、葫芦飞瀑、七里扬帆、严子陵钓台等名胜古迹。 船行其境,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怡然之趣。历代文人墨客如谢灵运、李白、杜牧、孟浩然、范仲淹、陆游等诗人在游历富春江时,留下了数千首传世之作。” 打开富春江的网站,那些颇有诗意的语言撩人心弦。人们对富春江的印象,长者多来自毛泽东的《和柳亚子先生》,少年则多得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我的一位当老师的朋友,也许是读了太多的游记,对我说,退休后将沿富春江溯流而上,乘帆船,逛渔村,坐牛车,体乡村之野趣;登古塔,访名胜,寻遗迹,发思古之幽情。 妙哉!妙哉!浙西,这也是我向往的地方,我不禁击掌叫绝。不过回头细细一想,似乎又大可不必,有这份悠闲的心境,又何必舍近求远呢?“富春江”何尝不在你身边呢。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小修喜水,先后作《前汎凫记》和《后汎凫记》,表达了他的旅游观和自然观,他说: “天下之乐,莫如舟中。然舟之在大江也,虽汪洋可观,而其惊怖亦自不少,故乐少而苦多。惟若练若带之溪,有澄湛之趣,而无风涛之险,乃舟居之最恬适者也。” 小修二十余年,乘一叶扁舟,且行且居,纵情于山水之间,岂不快哉!小修又说: “从湖入河,顺流七十余里,至彰观山下,山势虽坦迤,而深邃委曲,乔松百万,间有怪石。冬夏之间,水清澈见底,大约如富春江上。其西上三十余里,即为澧州。州远近多佳山水,若夹山、洛浦,俱为禅林名胜;而太清、太浮,为神僊窟宅。自非半年不能涉险奥,饱烟云也。东下得嘉山。” 小修醉心于津澧的山水,视澧水为富春江,数度登临关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彰观山游记。看来我们“不识庐山真头目”,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了。小修又说: “每岁如春游,则二月寓鼎、澧,三月四月游衡、疑,四月终即入玉泉避暑。秋游则八月寓澧、鼎,九月十月游衡、疑,冬则家居避寒。楼舟二:一敝者,载粮食,宿仆从;一自居,贮书画,及一二宾客,鼓吹一部。往来烟云间,二三十年足矣。” 不久,他又作《后汎凫记》,再次阐述了他的山水之旅。 “春以一舟为主,一舟为伴,载书史糗粮,走澧州,过小洞庭,至德山, 游桃源,登衡山。秋以小舟走沮漳,至玉泉,上远安。夏冬则归村园,或偶一至城市。其中相近山水,若九溪,若华容,皆可细住。” 华亭曹价人《跋袁中郎桃花源咏》云:“往中郎居长安,每向余夸楚中之澧,宛如桃花源,尽堪避世。”而对澧水上游的九溪,小修更是向往不已,他曾在《游柿居记》中说: “九溪陈生君垣来,极言九溪山水之胜,至慈利则两山壁立,中流一练,宛如三峡光景。春来花草芳香,有若锦绮,予将有澧阳之行,即欲乘便一游”。 小修士大夫的那种悠闲生活,我们是可望而不可及,但春钓铜崖壁,秋登彰观山,朝与武当道人论道,暮与大同和尚说禅,关山之巅,兰江之波,俯首可得。若约二三友,乘一舟,上溯九溪,下及洞庭,往来于烟云之中,更是妙不可言!不知江垭建库后,九溪尚存乎!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富春江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