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30] 冼星海100周年诞辰音乐会 两岸三地合唱黄河
刘靖之
2005年是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澳门国际音乐节于10月16日(星期日),在大三巴举行了纪念音乐会,演出冼氏的声乐作品。纪念音乐会的压轴节目是《黄河》钢琴协奏曲和《黄河大合唱》,也是吸引我去澳门欣赏这场音乐会的主要因素。
这是我第一次聆听现场演出《黄河》钢琴协奏曲,印象相当之好。殷承宗的改编,颇有李斯特的风范——八度跳动、急速琶音、辉煌的键盘和声,五光十彩。廖国敏相当年青,但钢琴却弹得十分好,华丽之余,仍然有那么一种实、稳重的感觉。
拥有68名成员的澳门乐团,在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邵恩的指挥下,有着令人出乎意外的演出,钢琴与乐队发出排山倒海的音响,很恰当地体现出黄河的威猛。邵恩的指挥干脆利落,身体语言毫不含糊,看来似乎是经验丰富、见识颇广的指挥家;读了场刊里的资料,果然如此。艺术修养无法作假,高低一听便知。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仍然是「黄河」系列作品里最有震憾性、最感人、最真诚的一首,那是因为在写作这部大合唱时(1939年初),作曲者是怀有一颗虔诚的爱国之心、爱中华民族的人民和文化之心,纯洁而真挚。没有现代音乐作品的那种卖弄媚俗。
以作曲技法来讲,《黄河大合唱》说不上是部艺术高超的音乐作品,但作为中国在20世纪所经历的那些苦难,这部合唱作品堪可称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纪之作。我个人觉得,以配器来说,《黄河大合唱》较《黄河》钢琴协奏曲更能引人入胜。
这次演出合唱的阵容庞大,共有4队:澳门嘤鸣合唱团、珠海拱北爱乐合唱团、香港歌剧院合唱团、台北室内合唱团,两岸三地的合唱人员都参与了这次活动,实在是珠江三角洲在音乐文化上的一次大合作、大团结。
这部合唱另一个感人的地方是朗诵,张玉文的声、腔、调均无懈可击,令演出生色不少。光未然的诗和散文简练而形象化,张玉文的朗诵令听众好像见到黄河与黄河边的人们。
2005年是冼星海诞辰100周年,澳门国际音乐节于10月16日(星期日),在大三巴举行了纪念音乐会,演出冼氏的声乐作品。纪念音乐会的压轴节目是《黄河》钢琴协奏曲和《黄河大合唱》,也是吸引我去澳门欣赏这场音乐会的主要因素。
这是我第一次聆听现场演出《黄河》钢琴协奏曲,印象相当之好。殷承宗的改编,颇有李斯特的风范——八度跳动、急速琶音、辉煌的键盘和声,五光十彩。廖国敏相当年青,但钢琴却弹得十分好,华丽之余,仍然有那么一种实、稳重的感觉。
拥有68名成员的澳门乐团,在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邵恩的指挥下,有着令人出乎意外的演出,钢琴与乐队发出排山倒海的音响,很恰当地体现出黄河的威猛。邵恩的指挥干脆利落,身体语言毫不含糊,看来似乎是经验丰富、见识颇广的指挥家;读了场刊里的资料,果然如此。艺术修养无法作假,高低一听便知。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仍然是「黄河」系列作品里最有震憾性、最感人、最真诚的一首,那是因为在写作这部大合唱时(1939年初),作曲者是怀有一颗虔诚的爱国之心、爱中华民族的人民和文化之心,纯洁而真挚。没有现代音乐作品的那种卖弄媚俗。
以作曲技法来讲,《黄河大合唱》说不上是部艺术高超的音乐作品,但作为中国在20世纪所经历的那些苦难,这部合唱作品堪可称为20世纪的经典之作、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纪之作。我个人觉得,以配器来说,《黄河大合唱》较《黄河》钢琴协奏曲更能引人入胜。
这次演出合唱的阵容庞大,共有4队:澳门嘤鸣合唱团、珠海拱北爱乐合唱团、香港歌剧院合唱团、台北室内合唱团,两岸三地的合唱人员都参与了这次活动,实在是珠江三角洲在音乐文化上的一次大合作、大团结。
这部合唱另一个感人的地方是朗诵,张玉文的声、腔、调均无懈可击,令演出生色不少。光未然的诗和散文简练而形象化,张玉文的朗诵令听众好像见到黄河与黄河边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