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记
查看话题 >丁酉探春(四):四山花影下如潮——圆通山公园赏樱并垂丝海棠
画家们正调好了颜色对花写生,看花的人又围住了画花的,出神地看画家画花。喜欢照相的人,抱着相机跑来跑去,不知是照花,还是照人,是怕人遮了花,还是怕花遮了人,还是要选一个最好的镜头,使如花的人永远伴着最美的花。有人在花下喝茶,有人在花下弹琴,有人在花下下象棋,有人在花下打桥牌。
——李广田《花潮》

生年有命,时过虑深。从前少不更事的我觉得赏花是闲来无事之举,但随着四季的不辞而别,年轮一圈圈的长出,渐渐改变了看法。人生天地之间,观百物无言而生焉,久之自察人也如此吧,万化相寻绎。于是近于春樱秋枫夏荷冬梅,以与四时合其序。 今春赏樱,另有一层个人的原因,即是两度樱花开过,十年等闲过去: 第一回赏樱是去玉渊潭。那是读书时一个春日的下午,与二三好友同往。记忆中是个阴天,游客不少,然而樱花似乎很一般,公园里拍照的美女们对此很不满,使劲摇晃着樱花树,制造樱花雨效果。这是十年前的事了,因印象不佳,此后无再去玉渊潭。 第二回赏樱是在太湖鼋头渚。“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去年春天,到无锡机场的路上,有幸与风雅人同行,特地绕道带我去太湖鼋头渚领略一场樱花雪。那难以摹状的美,虽只有一两小时,实在是我遇见的最美春天。 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各天涯。这样一想,不免生出人生易老、别时容易的感慨来。此行我自问:为甚要作探春行?真要附庸风雅吗?也许不是的。在已逝的生命里,我已错过了太多美好的春天,更可悲哀的是,不知怎么就错过了。最后,找不到冠冕的借口,竟要如此诚实的面对自己:并非肩负什么崇高的使命,我只是不知不觉虚掷了生命。

花什么时候开是有季节的,莫要再胡思了,再乱想花儿就要谢了。于是,在星期六晚上抵达昆明的我们,星期天起床出门就往昆明久负盛名的赏樱胜地圆通山公园去,结果被汹涌的人潮吓懵了。昨晚吃烧烤走了一路,行人寥落,店铺几乎都关门了,似乎来到空城。到白天太阳一出来,街上人来人往,过马路的人之多,让刚睡醒的我以为自己穿越去了涩谷,只因我心心念念还在想着日本国的樱花。过去我有一种错觉,那就是春季赏樱是日本国的专利,吾国似乎并不普及。这正是我的孤陋了,周末的圆通山,熙熙攘攘,人们对于春天、对于樱花的热望展露无遗。 怎么办呢?星期一再来吧,于是周日就在昆明城区的穿街走巷中度过了。周一再去圆通山,游客大减,但仍然不少,估计花季期间公园一直是人山人海。单看公园门前的十数株樱花已足够赏心悦目,不知里面是如何的光景,我们迫不及待的购票进园。拿到门票一看,上面写的是“昆明动物园”,而不是圆通山公园。并有如下介绍: “昆明动物园,建于1953年,园内饲养动物300余种,6000多只,建有亚热带风光的自然放养式孔雀园和专类园区,云南特有动物亚洲象、滇金丝猴、小熊猫、长臂猿、绿孔雀已形成种群。阳春三月,数千株樱花、垂丝海棠怒放,灿若云霞,形成壮观的花海人潮。”

看来圆通山是以动物园为主,赏花为辅,这是来之前我所不了解的,于是上网查看了解了一下圆通山沿革大略。据媒体报道,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云南行中书省左丞阿昔思在螺峰山南麓建圆通寺,开启公园之门,圆通山名随之而起。1927年,圆通寺后的螺峰山改建为市民公园。1953年,昆明市在此建“圆通动物园”,1986年改名“昆明动物园”。现今,圆通山多指昆明动物园所属区域。至于颇负盛名的“圆通赏樱”,最早可上溯至清末民初,属昆明地区大众民俗活动。2005年,“圆通花潮”被昆明市政府批准为“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6年申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无论如何,现在于赏樱的同时还能观看动物,更添了期待。同行人说:一边看花,一边上山下坡的看动物,好像小时候背着书包去春游的感觉。是呀,越长大,越怀念从前,从前有那么多单纯的快乐。 上一回游动物园是去年秋在东京上野,听说现今上野的樱花也次第在开,同行人说不知何年再去上野了。我不禁想起上野星巴克门前的那一株寒樱来,那是去年春天第一次到东京所见,彼时一群日本游客围在花下观赏,其专注认真让我惊讶。

年轻时旅游似乎很难记住什么,也许是太轻狂了,总是马蹄疾。今天倒要好好赏这圆通花潮。进了昆明动物园,我们一边赏花看动物,一边往里走。但见花开得漫山遍野,游客越来越密集,到了人潮如花潮之盛的圆通山中部,即见久负盛名的“圆通花潮”。花之多超乎我的想象,密集分布在高低错落的山麓上,由樱花区和海棠区组成,连片成林。有风吹过时,大片的花随枝丫摇曳,真有排山倒海之势。 当此之际,我不禁想,圆通花潮已然如此可观,让世人纷至沓来的日本花见该是怎样的壮丽呀,只有置身其中方能感受的吧。 我站在花下呆呆的感叹圆通山花之繁盛、花之美,简直不能置信城市之中能有如此赏花胜地。由于工伤,我无法长途跋涉至深山探春,故此早在心里为此行的赏花打了折扣,不意仍能遇见此繁花,实在喜出望外。樱花的花期是很短的,倘若我没有在这丁酉的孟春来游,此生恐怕也无法与这圆通花潮邂逅了。

公园游人如织,大家都很文明的赏花,甚少大声喧哗,更不见折枝摧花等举动,一切都令人快乐,万物都在春天里找到了快乐。遇到一只玩耍的小狗,时有樱花瓣飘落,小狗尝了一口,年轻的女主人俯身检查,关切问:“Yuki,你在干嘛?”小狗呆了一下。花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樱花、海棠齐开的圆通山,处处可见花与生活的相融无间。 走了一路,我们坐下休息,看见忠烈碑亭外樱花烂漫如霞胜云,亭内长者围坐在合奏民乐。夫子“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志趣,大抵也是这样了。春天正是这样的勃发,人们都乐以忘忧,在大块的烟景里,夫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似乎得到了实现。 有家国情怀的士人、学者,其于游园之时,总是会因百姓的快乐而快乐,因社稷的忧患而忧患。1962年春,李广田先生游圆通山,有感而发写下散文名篇《花潮》,结尾是这样的:
有人说:“下星期再来看花,再不来就完了。” 有人说:“不怕花落去,明年花更好。”好一个“明年花更好”。我一面走着,一面听人家说着,自己也默念着这样两句话: 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关于其中寓意的究竟是盛世颂歌还是盛世危言,颇有一些争议。李先生的遭遇则很悲惨,盛世赏樱的他,于6年后被迫害致死。李先生出生于王姓的农家,因家境贫寒,从小过继给舅父,改姓李。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学有大成的他,还是没能摆脱命运,大时代直接导致了他的悲剧。这山上的花,年年的开,然而看花的人心境和际遇却很不一样呀。

花色迷人,引我遐思。丁酉探春回去后,读书时曾一同赏花的朋友发来微信,是一篇关于中产与赏樱的调侃文章。于我,北京已经很模糊了,大城市的生活也很陌生了。中产等等话语,真若来自另外一个与我不相干的世界。 回想圆通山游春,熙熙而乐的景象却是那么真实:春城的居民,在明媚的春光里,纷纷而往圆通山赏樱探春,看起来似乎是拥挤的、不“中产”的行为,然而在其生命本身,却是美好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如今吾国动辄好以“中产”说事,然则中产如何,不中产如何,生活终归是自己的,难道无中产不生活?这来春城赏樱的居民,没有谁在高谈阔论中产事,也没有拿着手机在谈投融资大项目。大家拿着手机都在拍摄春天的樱花,大家关注的是哪一树樱花开得更盛,哪一朵樱花开得更美。 这才是我渴慕的春天。把中产的归还给中产,我们只是来赏花就好了。

附:丁酉探春系列十二篇
丁酉探春(一):欧嘿呀,我要去云南 https://www.douban.com/note/613346443/ 内容:这次早有预谋的旅行为什么是匆促的
丁酉探春(二):抵达昆明之夜,遇见春城的生活与诗 https://www.douban.com/note/613669724/ 内容:欢乐的昆明机场、被功能化的我们、吃烧烤庆祝生日的年轻人、一位拍摄樱花的水果摊档老板。生活有眼前的诗,俯拾即诗。
丁酉探春(三):春城无处不飞花——穿街走巷,在昆明城区赏花读书的一天 https://www.douban.com/note/614525985/ 内容:散漫在昆明城区的一天,践行旅行即生活
丁酉探春(四):四山花影下如潮——圆通山公园赏樱并垂丝海棠 https://www.douban.com/note/614933161/ 内容:春游圆通山公园。此行我寄予厚望的赏樱胜地没有令我失望,可是没有写好,并因花费功夫太甚,一度引发眼疾无法视物。非常遗憾,笔力不逮。
丁酉探春(五):李公朴殉难处的房价——路过历史与当下、理想与现实的分叉口 https://www.douban.com/note/615335745/ 内容:西南联大、闻一多殉难处、李公朴殉难处……在今日房价面前的民国往事与失落理想。
丁酉探春(六):“我知道这房子会涨价,但我没买”——人生的一种现实境遇与选择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375263/ 内容:与一位滴滴司机的关于房价的交谈。“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苦况。”“任何形式的奴隶都不会做。我不会屈服。”
丁酉探春(七):听说,泸沽湖下雪了——春天最美的遇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617751049/ 内容:泸沽湖很美,现在生态还不错。
丁酉探春(八):豆瓣码字的西西弗们——在泸沽湖畔的清茶时光里幽思 https://www.douban.com/note/617900942/ 内容:与泸沽湖客栈工作人员阿琦聊天有所启发,反思我在豆瓣码字的无意义与自为意义。
丁酉探春(九):千里迢迢抵达的腾冲,并非想象中的边陲小镇 https://www.douban.com/note/618130519/ 内容:旅途中的落差心情,以及怀乡病。
丁酉探春(十):“竟曰不以为厌也”——腾冲元龙阁观道人下棋至夜深 https://www.douban.com/note/619468478/ 内容:也是旅行即生活的表达。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篇。
丁酉探春(十一):“逃离北上广”或“择一城终老”——旅途的客栈见闻与往昔怅想 https://www.douban.com/note/621120868/ 内容:开一家客栈,是否是抵达理想生活的捷径?
丁酉探春(十二):美在日常——作为旅游目的地与作为日常生活场域的和顺是同一个古镇 https://www.douban.com/note/621821791/ 内容:生活气息浓郁的古镇,或许更值得一游。一切都无意义,只因我需要意义,于是把意义捏造出来。
楊從周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琶洲塔与烟墩山塔 (10人喜欢)
- 孤独演奏家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