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12-歧视
上次我们讲了无处不在的稀缺导致选择,有选择便有有差别对待,有差别对待就是歧视。
例如时间有限,我拿去看电影,便不能看电视;资源有限,一块木头,我用来做铅笔,便不能用来造纸;金钱有限,我拿去买了王菲的唱片,就不能买tf·boys的唱片。当我看电影时,我就歧视了其他所有的活动;当我做铅笔时,我就歧视了木头的其他用途;当我买了王菲的唱片时,我就歧视了其他所有的歌手。所以说,我们要讨论问题的是歧视的条件,即什么样的歧视是合理的。
一个不合理的歧视的例子:十年之前美国经历了一次次贷危机,2000年前后,美国房价一直攀升,直到2006年房价开始掉头向下。2006年第四季度,人们停止还房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2008年,出现次贷危机,联邦政府和中央银行都出面干预。其源头就在于1991年,美国商业银行放贷的数据被公开化,大家可以拿这个数据来做研究。这时候就有人发现,能够拿到贷款的人多数是白人,而那些少数族裔,那些弱势群体,他们拿到贷款的可能性比白人低很多。在“平权运动”的浪潮下,政府开始对商业银行威逼利诱,威逼就是对房贷中的“种族歧视”行为进行集体诉讼,利诱就是通过政府背景的房地产商来收购部分合同,即让政府来承担房贷风险。于是人们开始改变观念,不再对借钱贷款的人进行严格的审核,转而教人们怎样快速便捷的取得房屋贷款。当然,银行都知道这些资产是有毒的,于是将这些贷款转了又转·包了又包,结果就是次贷危机。
是时候总结了:合理的歧视就是那些“表里如一”的歧视,例如一个公司的目的若是盈利,那么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歧视就是合理的歧视;一个总统的任务是带领国家繁荣强盛,那么不按照其治国能力的歧视便是不合理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