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战警2》脱下科幻外壳,穿上政治披风
第一部《机械战警》探讨的是人性能否在机器中存活的问题,而且似乎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第二部在这方面仍有触及,也就是OCP的女心理学家试图抹去墨菲对自己人类身份的认定,但这已经不是核心问题了,占更多篇幅的还是政治和资本主义社会隐喻,以至于机械战警这个任务都被弱化了。
不过还是要说两句。这部电影中人性的胜利不但体现在机械战警的身份认同上,客观设定也能看出导演的观点:大脑是精神的容器,也是人性所在,只要大脑还在,即使身体完全被赛博化,你还是你。这表现在凯恩即使被改造成了赛博人,还是保留了对毒品的依赖;还有影片结尾,墨菲只要敲碎机械战警二号“大脑”就报废了它。这很有点《攻壳机动队》的感觉。而《攻壳》本身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和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一脉相承,连Ghost in the Shell这个名字好像也是来自于哪个哲学家的比喻。当然,把人性和大脑、神经系统这种物质器官划等号也只是一种哲学观点。
底特律作为曾经的汽车城一度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代名词,但由于产业和税收结构单一,七八十年代又面临石油危机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衰落。加上人口流失、毒品的引入又使这里犯罪率奇高。选择底特律作为这个故事的背景再合适不过了。但电影对现实的投射一定是带有艺术加工的,尤其是在科幻电影中,底特律一定不仅仅是底特律,说是美国的缩影也不为过。资本家成了政府的债主,连警察的工资都是私有企业发的,OCP公司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城市,只剩名正言顺地把城市私有化。而政府的代表、底特律市长像个跳梁小丑,搞个为政府募捐的活动都傻得冒烟,活该被各方嫌弃。扳不倒OCP,就去跟黑帮合作,下场好不到哪去。片中争斗的三方:企业、政府、黑帮,那个都没安好心,在这三方的争斗中,受害的是整个城市,这是典型的肉食者谋、百姓遭殃的故事。我觉得片中最惊悚的一点是连孩子也成了可怕的暴民,似乎天真单纯在这样一个社会直接在娘胎里就被抹煞了,这种担忧虽然夸张,但也不无依据,现代社会中纯真越来越成为怀念的对象而不是现实存在的品质,甚至我们有意在压抑、改造这种特点,总想让孩子早点“成熟”,以便适应水深火热的社会竞争。
这里对电视广告的戏仿贯穿全片,这跟《星河舰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都是对现代媒体的讽刺。这部影片还出现了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采访的镜头,记者们捕风捉影、追求新闻效应的作风一览无余。
不过还是要说两句。这部电影中人性的胜利不但体现在机械战警的身份认同上,客观设定也能看出导演的观点:大脑是精神的容器,也是人性所在,只要大脑还在,即使身体完全被赛博化,你还是你。这表现在凯恩即使被改造成了赛博人,还是保留了对毒品的依赖;还有影片结尾,墨菲只要敲碎机械战警二号“大脑”就报废了它。这很有点《攻壳机动队》的感觉。而《攻壳》本身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和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一脉相承,连Ghost in the Shell这个名字好像也是来自于哪个哲学家的比喻。当然,把人性和大脑、神经系统这种物质器官划等号也只是一种哲学观点。
底特律作为曾经的汽车城一度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代名词,但由于产业和税收结构单一,七八十年代又面临石油危机和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衰落。加上人口流失、毒品的引入又使这里犯罪率奇高。选择底特律作为这个故事的背景再合适不过了。但电影对现实的投射一定是带有艺术加工的,尤其是在科幻电影中,底特律一定不仅仅是底特律,说是美国的缩影也不为过。资本家成了政府的债主,连警察的工资都是私有企业发的,OCP公司实际上控制了整个城市,只剩名正言顺地把城市私有化。而政府的代表、底特律市长像个跳梁小丑,搞个为政府募捐的活动都傻得冒烟,活该被各方嫌弃。扳不倒OCP,就去跟黑帮合作,下场好不到哪去。片中争斗的三方:企业、政府、黑帮,那个都没安好心,在这三方的争斗中,受害的是整个城市,这是典型的肉食者谋、百姓遭殃的故事。我觉得片中最惊悚的一点是连孩子也成了可怕的暴民,似乎天真单纯在这样一个社会直接在娘胎里就被抹煞了,这种担忧虽然夸张,但也不无依据,现代社会中纯真越来越成为怀念的对象而不是现实存在的品质,甚至我们有意在压抑、改造这种特点,总想让孩子早点“成熟”,以便适应水深火热的社会竞争。
这里对电视广告的戏仿贯穿全片,这跟《星河舰队》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都是对现代媒体的讽刺。这部影片还出现了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采访的镜头,记者们捕风捉影、追求新闻效应的作风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