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诗人群观-弘毅》by 陆路
原文:https://www.douban.com/note/144041185/
注:陆路在他的文章《百度诗人群观》中,给八位诗人立传,其中最触动我就是弘毅。我也曾给弘毅写过一首诗——
诗人死于他的时代——献给弘毅 2013-08-23 11:27:46 这时代的诗被他的痛苦创造 这时代的诗人被他的痛苦谋杀 他从血胎中挣扎而生,挣扎而死 他复仇,疯狂地—— 用血迹斑斑的匕首凿穿时代 直到分不清自己是在锄地还是叩首 他受够了! 当地狱的火焰,和人间的烟尘 把你束缚在石膏套子里 你就要从阴霾中聆听他的话语 他的声音,他血迹斑斑的匕首 他痛苦的复仇和满是血丝的眼睛 他击穿了你那棉花一般的脑子的声音! 他击穿了你那棉花一般的躯体的声音! 他击穿了你那棉花一般的灵魂的声音! “你是诗人! 你必须是个诗人!” 时代用痛苦谋杀它的诗人 时代用痛苦创造它的诗人
下面是正文——
让我不会在另一个梦中醒来:宏毅 宏毅的抒情诗在当时的诗歌类贴吧很有名,有不少我是很喜欢的。我在菜蟹文中提到了脱序者这个概念,其实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纯粹脱序,更多的是必须在体制内生活,只是“未(完全)濡化”,就是说,他既要与这个社会保持一致,又时常会感到格格不入。这是痛苦的,有的人管这种感觉叫分裂,另外还有个文词儿叫做:痛感。当诗人把这种感觉描述出来的时候,它就会让很多人产生共鸣。我的看法是,共鸣不是为了共鸣而共鸣,它的终极意义是通过共鸣改变人的处境(广义)。 《一个晚上只做一个梦》 1、 一个晚上只做一个梦 一生只爱一个人 学着忧郁 学着沉默 学着只将血滴在心里 学着活 2、 创造价值 然后毁灭 先污染,后拯救 颠倒,不管是非还是黑白 编造,不管谎言还是欺骗 把天空撒满东西 鲜花铺地 你闻到了臭鸡蛋味儿 我告诉你:真的是鸡蛋臭了 白墙变黑了 那是因为岁月 树木枯死了 那是因为他们太想念生活过的大森林 与我有关的,是财富 一大串,一大串的数字 象糖葫芦 扎在草上 叫卖 “鲜花铺地 /你闻到了臭鸡蛋味儿 ” 这就是分裂。“白墙变黑了/那是因为岁月/树木枯死了/那是因为他们太想念生活过的大森林”这就是痛感。多真实,多感人。最后一段让我想起了雅克多梅尔导演的一部电影《第八日》,男主角之一查理是一个商人,他在经济社会的游戏规则下获胜,他成功,他给座无虚席的年轻推销员们做演讲,其中有句话就是:“我们迟早会贩卖我们自己。”但当他回到家中,独对黑夜,他却感到痛苦,他怀疑。他拿起玩具枪,对准了自己的头。现在总在说的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估计指的就是这个。 看了这首诗,与诗人有相似处境的人会引起共鸣。共鸣是一种触动,所谓“他把我埋在心底但却无法表达的东西写出来了”。西川举过一个例子,大意是“我每天抽烟,烟对我来说成了一个惯性,不会引发我的思考和感情了。但如果一个诗人描写烟的诗触动了我,那么这烟对我来说就成了新的东西,让我重新审视它”。这个例子很好,所谓“把石头还原为石头”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说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意识形态的遮蔽,我们对物丧失了认知能力,但诗歌可以唤醒我们的这种能力。稍作拓展,很多社会习俗、准则、文化、制度,当我们身处其中,就会觉得自然而然。但好的诗,那些有道德的未濡化者写的东西,则会唤醒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重新开始思考,甚至开始行动•••人的处境就这样被改变了。 在电影《第八日》中,查理的改变是因为遇上了乔治。乔治是个蒙古症患者,他智力低下,但天性善良,对爱和美好事物有着最本真最直接的追求。他不是诗人,但他的行为就是诗。在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查理被彻底改变了。他告别了旧有的秩序,重拾亲情,重新具备了审美的能力,快乐,深沉,信仰危机——消失了。所以我们不妨把这部电影看作一个关于诗和诗人的寓言。 但诗人比蒙古症患者更痛苦,因为他们更清醒。如果把敏感视为必要条件,那清醒就是痛苦的来源。 《宏毅是个单独的个体 》 宏毅是个单独的个体 他的诞生、存在、发展 乃至消亡 都没有任何意义 他追求、创造、超越 在无尽的循环中 努力做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曾满怀理想、憧憬 而今他还生活在梦幻般的幻觉里 难以醒来 他属于一群人 是个少数的群体 生存在虚拟的网络里 没有谁见过他 他是网络中一个普通的IP符号 如果明天他消解了 你绝不会看见 分解后的水、二氧化碳、杂质…… 他在世俗中 用一个普通的真实的名字 消磨他的人生 他不是宏毅 也没有人把他看作宏毅 他在现实中 远离文学,远离神圣的诗歌 躲在世俗的哲学底下 庸碌地生活 这是他的一辈子 他在现实的苦难里 只有普通人的呻吟 他坐在人群中 既不是第一排 也不是最后一排 这样 他能看到别人的脊梁 也能让别人看见他的脊梁 本来 他想借众人的眼睛 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借众人的心灵 感受更多的价值 可如今 他获得的不仅是失望 还有偷窃被捉的羞愧 谁都看得出来在这首诗里,宏毅是多么得痛苦!其实这痛苦也往往是诗人普遍的痛苦。诗人与大多数人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这么点敏感、这么点清醒。而清醒产生痛苦。据说很多人在年轻时候都写过诗,但步入社会以后绝大多数都没有继续。这就是人对社会的屈从。而那些没有完全屈从的,仍然在写诗的人,就成了诗人。而诗人是痛苦的。所以我觉得其实对一个诗人而言,他既是乔治,又是查理。我有时自己也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我当年没有比别人多看几本书,没有爱上诗歌,那么那个我肯定和现在的我不一样。我很可能将是个怯懦的小白领,庸庸碌碌却无所作为,通过私底下辱骂领导发泄没有加班费的不满,回家后小心翼翼地斡旋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和高中女同学鬼混一下。我会不会也感到痛苦,我会不会也拿玩具枪对准自己的头••• 《呓语----我说我已经厌倦了 》 我说我已经厌倦了 厌倦用诗歌的语言思索和表达 曾经,我的心 用一颗诗人的灵魂活着 高贵而纯洁 象风,轻盈地行于水上 而水 深沉,有时又涌波叠浪 我的心 曾因俯瞰万物沉重 曾因俯瞰万物喜悦 如今,沉重和喜悦都让我厌倦 我一遍一遍游走的灵魂 在长夜 孤独地呻吟 无望地呻吟 最后忘记是什么样的痛 我说我已经厌倦了 厌倦了让灵魂升的很高 而肉体又沉得很低 曾经一腔的热血 只变成无畏的煎熬 在回望的梦里 再次看过:灵魂对肉体的许诺 那些昂扬的感情 那些奔放的情感 看过灵魂的惭愧 看过肉体的失望 看过一对一的疲惫 选择放弃让人没有一丝的眷恋 我说我已经厌倦了 厌倦思想、行动和语言 思想曾经驱赶着行动 挥舞着热烈的语言 如今,只是可笑的疯狂 语言那只是飘零的流浪者 这个世界 冷漠的世界 到处都没有它温暖的巢 流浪,四处的漂泊 疲惫的心 最后只让行动变得机械 没有思想 我说我已经厌倦了 厌倦了现实里的一句话 多年来我一直对自己说 -----奋斗终会有结果 这是个谎言 善意的谎言 今天请允许我说:不 并且选择庸碌地活着 我说我已经厌倦了 厌倦了灵魂高呼着口号 让肉体背负着沉重的负担 如今,能否让我选择静止 没有呼吸没有语言没有思想 没有灵魂在偷偷地高飞 让我在所有的梦里 选择一个安静的梦 舒适地睡去 并且,让我不会在另一个梦中醒来 让灵魂和肉体分开 谁也不再牵挂谁 让灵魂俯瞰肉体的时候 只会无意义地笑 这首诗同样很直白,但当我看它的时候真的差点哭了出来。我感到一种痛苦的撕裂感。这再次证明对于一首好诗而言,手艺已经不重要了。我想依依的月亮评价菜蟹的那段文字同样适于这首诗。再次引用,“粗粗读来感觉平淡无奇,但实际上却有振聋发聩之效果!当你安静下来仔细的回味•••的时候,或许你还会有触目惊心的心惊肉跳的感觉呀(呢?)——因为他说出了你很多不敢说不想说不能说的话来了。” 怎样可以减轻诗人的痛苦?我认为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收起你的敏感,放下你的道德,穿上厚厚的大衣,戴上口罩,湮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用春晚的话说就是把自己“埋起来”。第二个办法,就是坚持和超越。但这条路到底如何走,我也不知道。 走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