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这几年零碎写下一些杂乱无章的文字,间或回忆一些陈年过往、记录一些生活琐事,用于沉淀与自勉,字里行间总能找寻父亲的些许身影,却鲜有关于母亲的只言片语,今日是自己三十六岁生辰,古人有云:儿的生日,娘的苦日,故今作此文章感谢母亲大人养育之恩!
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于50年代中期出生于一户黄姓的贫寒人家,因为家里穷孩子多,出生没多久便被过继给了当地另一户没有子嗣的舒姓人家做女儿,依旧是贫寒人家,想必是我的亲生外公外婆也就指望着这家人没有子女的份上,想着母亲过去至少能吃口饱饭,哪承想母亲过去后跟着这家人长到3岁多,继父一场恶病便洒手西去,继母无力支撑破散的家转眼又改了嫁,留下母亲一人又成了孤儿,就这样的情况下母亲也未被接回黄家,跟着继父的弟弟(我儿时记忆中真正的外公)一家饥一餐饱一餐不谙世事地成长,小小年纪没上过一天学堂,稍大一点外公自己的孩子也陆续出生了,自己尚是孩子的母亲一边帮忙照顾弟弟妹妹,一边砍柴打猪草做些体已贴家的活儿,既便是成长的这么艰苦,每每母亲回忆这些往事时,都会对我说:要感谢你外公,没让我饿死,这就是大恩了!没上过一天学堂的女子,懂得知恩投报,这是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质。
母亲嫁给我的父亲,也是一段阴差阳错的姻缘。父亲年轻时因才华相貌出众而名噪一方。据说父亲的第一任妻子是一位美丽的知青,知书达理的女子和父亲郎才女貌,琴瑟和谐,甚是般配,可天妒佳人,因被其他女性嫉妒猜忌,在一次集体出工中因农事不力而被嘲弄讥讽的女子竟一时想不通投塘自尽,更添悲剧色彩地是和她共赴黄泉的还有她肚子里我父亲还没有出生的孩子,痛失爱妻,父亲有些万念俱灰,悲痛之余唯对亡妻之父母竭尽孝道,说来也是稀奇,这岳母一因怀念死去的女儿,二因不舍父亲这个好女婿,几年后回老家亲自介绍了她本家的堂侄女过来给父亲续弦,这个堂侄女便是我的母亲。而母亲也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地对待父亲的前岳父、母。过去的人,情感的豁达与包容,真挚与绵长,真是一种温润质朴的美德,非今人可以理解与传承。
母亲嫁给父亲时不到18岁,整整比父亲小15岁,这时的父亲,因遭受丧妻之痛和文革之乱,性情早已大变,当年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己成为性情乖张暴戾的粗犷男子,母亲的到来并没有让他重拾人生的快乐,在父亲眼里,母亲只是个目不识丁的下里巴人,跟通晓天文地理琴棋书画的他没有丝毫共同语言可言,母亲嫁过来后一直过的是仰视父亲的生活。或许是愚钝憨直的缘故,抑或许母亲天性是豁达开朗之人,这种境况下的母亲没有自怨自艾,一切主妇应操持之事都悉心做起,姑嫂婆媳,远亲近邻母亲居然都处得开开心心,妥贴得当。我想这也许就是一个年轻女子特有的天真烂漫之心,善良地对待周遭的人和事,不明就里地憧憬美好新生活,慢慢地有一天,生活也真就对你善意地馈赠了。这个最大的馈赠便是哥哥和我的到来,粉雕玉琢般的一双儿女是上天给这个寄人篱下孤单女子最好的礼物。母亲常常说,你俩小的时候长得真是好看,每每大队公社开会带着你们去了,必定被邻里乡亲地争了抱去,我的眼睛是一刻也不敢离开,生怕有所闪失没法给你爸交差。这是母亲开心又得意的记忆,是属于她的小幸福,如此简单。
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父亲凭借博学多才成了乡里最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母亲生命里第一次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再不用下地种田,只需照顾一家老小起食饮居,但随之而来的是父亲的天马行空和恩威并重。无从去细致探究母亲当时的精神世界,小孩子的视野里没有精神层面的扫描,而印象深刻地是在物质条件逐渐丰富后,原本相貌平平的母亲变美了,剪了利落的幸子式短发,穿着父亲从上海出差给她带回来精致衣裙,一件海军魂的无袖斜横条美式衬衣,一条孔雀蓝的半身洋裙让人记忆犹新,那应该是母亲一生中最美的时光。
繁华盛事的起起落落就如过往云烟,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一切看淡就好。这是我在13岁那年遭受家庭巨变后就模模糊糊领悟到的人生道理。父亲的事业在90年代初遭受重创,一场官司竞让富裕家庭破了产,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撑起那片天的却是母亲这个柔弱的小女子,母亲要回了原来的田地,带着我和哥哥一亩田一亩田辛苦耕耘,虽然生长在农村,我和哥哥童年时期是完全没有下过田的孩子,为了照顾我容易流鼻血的体质,母亲总是带着我们半夜起来插秧,记忆中黎明的天空还有稀朗的星辰,有时会有一弯半月,水里有蚂蝗,吸在腿上后胀得鼓鼓的不用费力扯它自己也会掉下来,太阳毒辣起来后母亲会赶我回家,留下她自己一个人忙碌到深夜。从没觉得那是一段苦涩的记忆,相反,那田间水的温度从半夜的清凉到正午的炽热感觉总是常常想起,历久弥新。
是母亲带领一家人走过了那段阴霾岁月,父亲在后来的日子里绊绊磕磕一直想重拾辉煌,但迟缓的脚步终究赶不上别人飞奔的步子,就在这样屡不得志中父亲一天天老去了,落寞而郁郁寡欢,唯有母亲愈发心态平和,宽慰父亲,伴其左右,含饴弄孙,打点小牌,自娱自乐,好一派愚乐人生的信念。
小的时候,父亲的形象一直像座伟岸的大山,矗立在我的心头占据重要地位,母亲在我精神世界的大树中鲜有枝桠,成年后,特别是当自己也成为一名母亲后,才恍然顿悟,母亲的善良,乐观,坚强,勤劳,遇事隐忍淡定,不抱怨的品质居然早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如果说父亲给我的人生观是大是大非,大美大恶的条条框框,而母亲给我的人生观是细致小事,知人待客,遇阻迎难的平凡生活信条,而这些琐碎小事中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之深之远之巨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写到这里喉头有些梗噎,又想起大学时有一年寒假,大雪的夜晚和母亲抵足而眠,母女两人闲话家长直至深夜,母亲慢慢睡着了,夜静的能听到雪片飘落的唏嗦声响,还有母亲肺部发出的奇怪的小风车似的呼吸声,此起彼落,我知道那是她在苦闷岁月里学会抽烟导致的结果,那是我在老家里唯一一次失眠的夜晚。
"有的人居无定所地过着安宁的日子,有的人却在豪华住宅里一辈子逃亡,我们是一群搭载时间之车的乘客,疾驶在生命的单行线上,无法减速,不能回头。悲喜,聚散,成败,像路边的花草,一闪而过,生活是一场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演成什么样都是自己担当,生命这出戏,短暂而无法重来,我们的人生因而要过得有意义。"-----在希阿荣博堪布的「寂静之道」中读到的句子,觉得是目不识丁的母亲一辈子的信条缩影,我须谨记并自勉。
我的母亲,水一样的女子,是我精神信仰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我生日这天,愿上天保佑您健康长寿,安享晚年,是我做子女的至真祈求。
2013.11.08 丫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