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在拉萨的职业构成1
拉萨是一个汇聚天下所有在内地混不下去的文青的地方。因为没有在北京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于是大家就到拉萨来镀金。这个镀金多年前是在云南完成,但是锁着这一人群数量的增多,云南已经变成了庸俗的代名词,而拉萨,由于高反的致命威胁,依旧那么神圣、那么遥远,那么适合编织诗和远方。很多看惯了文青们关于如何自由飞翔的书籍的朋友,对于文青们在拉萨的生活都抱有万分美好的幻想。尤其是穷游已经变成蹭吃蹭喝的今天,常住民自然是纯洁与美好的象征。只是大家大概不知道拉萨的文青们赖以维持生计的方式。
十个文青,六个开客栈的,五个开酒吧的,四个卖珠子的,三个搞旅游的(请允许我把开黑车的也算在其中),两个卖明信片的,一个卖酸奶的......具体的职业选择是这样的:爱喝酒的开客栈,会唱歌的开酒吧,会讲故事的卖珠子,什么都会的搞旅游,勤劳肯干的卖酸奶,会画画摄影的的卖明信片......
拉萨的文青们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职业构成,大抵是因为“文艺青年”这四个字不太好。文青意味着这群人大多学习文科或者艺术类专业出身,当然也有一部分理工科出身的,但是自己的本专业也差不多全还给了没怎么见过面的老师。技术是没有的,力气是不多的。当然大家的年纪也都相当的不成熟。他们没有固定职业,不喜欢受人拘束,大多数人会选择比较自由的职业。而拉萨,作为一座比较特殊的旅游城市旅游衍生的周边产业自然是这些人的首选。
聪明的开家很文艺的餐馆,很挣钱。会唱歌长得有特点的开家小酒吧,也能过得不错。资深一点的开个书店也能赚的盆满钵满。根深蒂固的开客栈也是日日满房供不应求。有经历,有资金的,卖卖珠子绝对可以在拉萨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不过,我们在这里不去谈论这些成功的案例,我们专门谈一下那些为了理想一时冲动最终惨淡收场的生意。这些生意的经营者往往是原本有固定的安稳的生活,但是不知道在哪里看了些忽悠人的东西或者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些忽悠人的人,最终赔了个血本无归。先说说我自己,跟人合作了一家客栈。结果证明,赔钱是必须的,吵架是一定的,我没有冲动杀人已经是极好的。某大哥开倒闭了三家餐馆,后来据说移民去了东南亚。某同学的咖啡馆开了三个月就宣告完结,这家店开了整整一个冬天,连旅游旺季都没能等到。某老板想在自家客栈的一楼弄个酒吧,结果把客栈也赔进去了。某美女被渣男诱拐,开了家甜品店,然后店关了,渣男和人跑了。
在拉萨经常会发现,无数的客栈、店铺、酒吧不停在转让。最扯的是,有一家我常去的酒吧,前后三次易主,三个主人我全都认识。拉萨就是这样一座旋转不停的城市。
在拉萨,混迹圈子的大多都是八零后。九零后是不多的。很简单的原因,自理能力不够用啊,在这样一座肯德基麦当劳都没有(我离开拉萨的时候拉萨的快餐只有德克士,在我离开后的半年之后,拉萨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觉得那个只有德克士的拉萨更加可爱。),711之类地方也找不见,吃水果蔬菜比肉贵,煮饭要用高压锅的城市,需要比较强大的生活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或者
你们也可以像我和刘先生这样,自己虽然完全不会做饭,但是没关系,我们有一群会做饭又好客的朋友。一天三顿用蹭的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十个文青,六个开客栈的,五个开酒吧的,四个卖珠子的,三个搞旅游的(请允许我把开黑车的也算在其中),两个卖明信片的,一个卖酸奶的......具体的职业选择是这样的:爱喝酒的开客栈,会唱歌的开酒吧,会讲故事的卖珠子,什么都会的搞旅游,勤劳肯干的卖酸奶,会画画摄影的的卖明信片......
拉萨的文青们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职业构成,大抵是因为“文艺青年”这四个字不太好。文青意味着这群人大多学习文科或者艺术类专业出身,当然也有一部分理工科出身的,但是自己的本专业也差不多全还给了没怎么见过面的老师。技术是没有的,力气是不多的。当然大家的年纪也都相当的不成熟。他们没有固定职业,不喜欢受人拘束,大多数人会选择比较自由的职业。而拉萨,作为一座比较特殊的旅游城市旅游衍生的周边产业自然是这些人的首选。
聪明的开家很文艺的餐馆,很挣钱。会唱歌长得有特点的开家小酒吧,也能过得不错。资深一点的开个书店也能赚的盆满钵满。根深蒂固的开客栈也是日日满房供不应求。有经历,有资金的,卖卖珠子绝对可以在拉萨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
不过,我们在这里不去谈论这些成功的案例,我们专门谈一下那些为了理想一时冲动最终惨淡收场的生意。这些生意的经营者往往是原本有固定的安稳的生活,但是不知道在哪里看了些忽悠人的东西或者在旅途中遇到了一些忽悠人的人,最终赔了个血本无归。先说说我自己,跟人合作了一家客栈。结果证明,赔钱是必须的,吵架是一定的,我没有冲动杀人已经是极好的。某大哥开倒闭了三家餐馆,后来据说移民去了东南亚。某同学的咖啡馆开了三个月就宣告完结,这家店开了整整一个冬天,连旅游旺季都没能等到。某老板想在自家客栈的一楼弄个酒吧,结果把客栈也赔进去了。某美女被渣男诱拐,开了家甜品店,然后店关了,渣男和人跑了。
在拉萨经常会发现,无数的客栈、店铺、酒吧不停在转让。最扯的是,有一家我常去的酒吧,前后三次易主,三个主人我全都认识。拉萨就是这样一座旋转不停的城市。
在拉萨,混迹圈子的大多都是八零后。九零后是不多的。很简单的原因,自理能力不够用啊,在这样一座肯德基麦当劳都没有(我离开拉萨的时候拉萨的快餐只有德克士,在我离开后的半年之后,拉萨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觉得那个只有德克士的拉萨更加可爱。),711之类地方也找不见,吃水果蔬菜比肉贵,煮饭要用高压锅的城市,需要比较强大的生活能力才能生存下来。或者
![]() |
拉萨火车站的出站口 |
![]() |
朋友家客栈的阳光房 |
![]() |
用高压锅煮坏了的元宵 |
![]() |
朋友做的甜品 |
你们也可以像我和刘先生这样,自己虽然完全不会做饭,但是没关系,我们有一群会做饭又好客的朋友。一天三顿用蹭的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