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是真实存在吗?(草稿)
中国摇滚是真实存在吗?那天听了一路郑钧的老歌,那痞气和性冲动,满不在乎里透着倔强,歌词、编曲的丰富,不禁感慨老郑早年还是摸到了摇滚的魂儿。相比而言,同辈的汪峰和许巍离摇滚精神远了一点。汪峰只有在鲍家街时代的《李建国》或《小鸟》略有怀疑之意,而许巍只有《两天》时期爆发出一种积蓄已久的决绝的诗意,之后这二位其实不断重复自己商业成功的元素。看着老崔时不时拿出点摇滚教父劲那略显悲壮的姿态,国摇是穷途末路还是发育期就已经自己把自己掐死了。
像其他摇滚爱好者一样,对话摇滚乐、通俗歌曲、打口带、满墙海报、军勾鞋、破仔裤和音乐节是成长烙印;不像其他爱好者,我没有搞文艺的爹、没有纹身耳钉和烟酒甚至别的,更多时候只有震耳欲聋中偶尔撕心裂肺的嘶吼和甩头,穿过内心的空洞,抵达更多更具体的虚无,所以我热爱各种现场,像醉酒,不能消灭创伤,但能让你看清自己之后更坚强。但痛快之后继续投入浑浑噩噩,似乎什么也没留下。而且,这种空虚让我不得不质疑摇滚本身,尤其是那天看到这张AXL ROSE的老脸,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是人家老骥伏枥,尚能饭矣!

有此一问还因为前一阵宋冬野吸毒进去有人写了篇《宋冬野你也配吸毒》根本否定了中国摇滚乐和民谣,当然后来乐评人张晓舟怨妇般的写了篇文章回击了一下,没啥力量。随后宋冬野出来后在网易发了首《郭源朝》低调回击,我觉得词写得有进步;随后臧洪飞和黑刀丁太升在《奇葩大会》里忧心忡忡的发言,还有老五在北京摇滚音乐学会成立大会的表态发言。蓦然发现这还真是个问题,虽然谭维维的华阴老腔火到现象级,但这跟摇滚乐没什么关系,如果承认英美来自根部的摇滚精神的话。君不见从bob Dylan、tom waits到axl rose、magedeth或依旧愤怒依旧痛骂体制,或在自己的音乐风格里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或是就在一把吉他的弹奏里老僧入定的编织着华丽的自我,总之,与之相比,除了继续模仿和堕落,好像国摇没什么变化。除了在选秀节目里配合汪峰老师或崔健老师喊出我还要勇敢的唱下去之外。像写开头那篇文章的公号所说的,也许国摇从一开始就是个伪问题,就像最早从磁带笨拙的扒歌一样,炫技背后没有多少灵魂和思想资源,还不如台湾民谣那种社会运动的文化觉醒,因此,从一开始就是勃起不坚的。
当然,摇滚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不会死的,脏辫纹身和骨肉皮万斯依然吸引着一二三四线城市家境凑合的青少年。
而且还是有很多行动者。张帆校长前一段在一席讲的简单质朴;李志最近酝酿着宏大的演遍全中国的计划。痛仰一直在路上。小酒馆比赵雷的口水民歌硬气得多。舌头和野孩子、周云蓬等诸多音乐人也一直在地下坚守着自己的公共立场和自由表达。豆瓣音乐人和网易云音乐等等平台也不断涌现着新人。
忍不住想回顾一些我记忆里国摇的重要瞬间,像个小编年史一样,这是个草稿,留待日后整理;1、七合板是最早的COPY,甚至传说中某位公子和沾崔健光上了选秀节目的杨乐,那气质倒更像台湾民歌运动里的某位前辈;
2、侯牧人的红色摇滚带着国家级歌舞团叛逆的气度;不知为什么这位爷总让我想起王洛宾
3、张楚何勇的经纪人梁和平本身就是有想法的实验音乐家;
4、臧天朔和1989乐队身上有着明显的八十年代气质,他的《喜马拉雅》作为张艺谋横空出世的实验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尾曲,现在看来那都是中国文艺的青春时代,充满了躁动、包容和无限可能性;
5、唐朝的四人搭配COPY了国外经典乐队的配置,从外形到编曲亦是,但那个时代强大的文化原创力,丁武的想象力的嗓音和刘义军出神的琴技,造就了《梦回唐朝》的唯一的奇迹;
6、缺了窦唯的黑豹,栾树的《光芒之神》还略有理想主义,《放心走吧》已经走向ktv水准,这时的黑豹仿佛直接神龙召唤了零点;
除了乐队之外,诸多单干的英雄从乐队走出;
7、张楚继承了海子时代的孤独决绝气质,他粘稠的情绪在文字和旋律中拉开了独立的气质,跟八十年代那批知识分子很像;
8、何勇是崔健的遗腹子一样;
9、汪峰在学院派精英主义和白领愤怒间寻找到自己的商业平衡,只有第一张专辑里的BLUES和硬摇滚气质有点实验意义,他的歌词和许巍的歌词均是诗意的意象的堆砌;
有许多乐队在坚持,或者改变着自己的风格,
10、谢天笑,grunge和雷鬼,脏和民乐,颓废和迎合,爆裂和孱弱,老谢身上有一股弱不禁风的神经质和匪气,这是符合摇滚精神的,但这种消极的气质很难给国摇注入力量;
11、舌头的过于超逸使多数人无法领略他们现场的巨大能量,这可惜了;
12、相比子曰,二手玫瑰的戏谑反讽更彻底而有破坏力,至于异装癖很多乐队比如南无多差点力道;
13、子曰,每年年终总结是他们唯一重回公众视野的机会,但坚守这么多年本身已经是公共事件,可惜仅此而已;
14、周云蓬,跟老周深入聊天后,他身上的诗性、古典气韵和民间气场是知行合一的,假以时日,老周会成为这个匮乏时代的真贵族,以后专门撰文;
15、杭盖,蒙古音乐的魂就得用蒙语和呼麦表达;
16、新裤子不老,小崽子遍地也白搭,比如什么GALA;
17、逃跑计划,中国的英式摇滚源于清醒,之后还有转型的周云山和废墟,但逃跑是比较彻底的一只;
从乐队的现场、作品和音乐节任何角度看,国摇其实已经很坚挺。对于这个巨型国家,相比于诗歌、绘画其他艺术,摇滚已不算小众。但国摇可在技术上进入庙堂,问题在思想上是没有能力的,bob dylan获诺奖就是一例,在反思和批判,在描述铺陈和对社会、人性的洞穿上,美国民谣有一个伟大的史诗和悲歌的传统,无论直抒胸臆还是修辞影射,国摇都无法达到的那种高度。
中国摇滚的生态,随着网络和收紧在嬗变着。《通俗歌曲》杨波《摩登时代》《非音乐》包括MOGO等等都不在了。迷笛、摩登的坚持,一些新的资本形式的介入,音乐节比如张北结合当地政治经济需求的发展,为国摇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在目前这个舆论环境下,或者像某地下乐队出走,或者改变自己、情绪表达迎合这个各种合谋和套路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