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图的旅行回忆--清迈
毕业旅行的第一站去了泰国。九天八晚的行程贯穿了曼谷、甲米和清迈。甲米是我觉得非常正确的一个选择,因为。。。。中国游客都涌向了普吉岛和芭提雅。每天早上在酒店餐厅吃早饭,都几乎只有我们一桌亚洲面孔。这样至少给我们了一种我们是在别的国家而不是海南三亚的感觉。曼谷作为泰国的首都自然有其光鲜亮丽所在。siam购物中心的设计让我感受到泰国人民自己对潮流和艺术的感悟与追求。但曼谷是我所见到的贫富差距最为分明的城市。市中心的高楼与打扮得精致的男男女女,和我们所住的考山路附近的贫民矮房与直接坐在地上衣衫褴褛的穷人,突兀而神奇得挤在一种城市。曼谷如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很难给人一种直接的温暖。你会时刻记住自己作为游客的身份,也许是因为充满人情味的生活感积极容易被钢筋水泥所阻隔。但我还是喜欢曼谷的,有可能是因为我的一部分都市型人格。
我最爱的是清迈。这是一座从骨子里散发闲适的城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他并没有打乱自己原来的脚步去迎合游客。许多店铺仍然是在中午十一点十二点开门。小巷在太阳的照射下也显得慵懒。而这座小城的活力仿佛是从每天的黄昏开始焕发。大大小小的夜市把白天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人都聚到了一起。果汁和烧烤,米粉和冬阴功,我并没有对挤满游客而感到反感。因为这样的夜市并不像许多其他夜市一样因为游客需要他们的存在而存在,并不那么敷衍。而随处可见的摩托车让这座城市显得更加自由和浪漫。头盔底下的面孔来自不同的国家,都在享受着骑行游玩所带来的快感。这种快乐在发达国家很难体会,在稍微发展快一点的发展中国家也很难体会,仿佛是东南亚所特有的。我想我会永远记得盘山公路上的飞驰感,以及当时俯瞰到的清迈。以往的旅行我们很容易被交通所束缚。去了大城市,我们必须迁就于地铁站的位置;去了比较不发达的地方,我们就要迁就于巴士。而清迈的摩托仿佛让旅游更加无拘无束。这座小城并不繁华,尽管它在泰国已经仅次于曼谷。但是寺庙是精致的。寺庙与城市的结合让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信仰所带来的庄重感与历史感。也同时让清迈这座城市显得并不如海岛那样的单薄感。这次清迈之旅,我们认识了一个法国人和他幸福家庭。这个法国人是租给我们摩托的老板。他来清迈旅游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太太是个泰国人,温婉美丽而又大方。然后老板就留了下来。如今一双儿女和一条吉娃娃。经常可以看见老板骑着一辆小摩托载着他的老婆和儿女。老板是个不修边幅的人,大裤衩,人字拖加快要褪色的各色t恤。t恤背后的标牌还经常翻出来。起初,我羡慕的是他们之间的爱情。这种来自于最原始的荷尔蒙爆发所直接带来的结合我想在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少了。当时我想尽管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爱可以弥补所有现实因素所带来的不足吧。但是之后和老板的交流中,我发现故事并不是我想象中“有情饮水饱”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他在清迈其实还有三家地理位置很好的马杀鸡店,每天有很多客人。他在法国还有一家和朋友合作的进出口公司,所以每年要回法国三次。他在美国德克萨斯还读过两年的mba。我们被他的故事震惊了。这个吊儿郎当的法国人竟然还有这样惊人的简历。我想老板的状态是一种最为美好的状态吧。用自己的能力追求面包但并不被面包所绑架,而爱情仍然排在面包之前。因为找寻面包的机会多的是,但是遇见爱情却是如此难得。他在生活中可以把对物质的要求降到最低,但是依然确保有必要而坚实的保障。那是一种身在俗世,许食人间烟火但又不被俗世所累的超脱。我依然记得老板说的那句:I really really like her。这又提醒了我法国这个民族的浪漫。和这位老板的相遇的故事,让我对于清迈又增添了不少好感。我已经在脑海中想象下次去清迈的情景了。我会带两件t恤,一条牛仔短裤,一双人字拖。傍晚开始出门闲逛,酒吧或者马杀鸡。或者随便溜进一家7 11 填饱肚子。对于清迈的记忆,像是我在旅馆巷口买的那个面包加冰淇淋那样,清新又深刻。
我最爱的是清迈。这是一座从骨子里散发闲适的城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他并没有打乱自己原来的脚步去迎合游客。许多店铺仍然是在中午十一点十二点开门。小巷在太阳的照射下也显得慵懒。而这座小城的活力仿佛是从每天的黄昏开始焕发。大大小小的夜市把白天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人都聚到了一起。果汁和烧烤,米粉和冬阴功,我并没有对挤满游客而感到反感。因为这样的夜市并不像许多其他夜市一样因为游客需要他们的存在而存在,并不那么敷衍。而随处可见的摩托车让这座城市显得更加自由和浪漫。头盔底下的面孔来自不同的国家,都在享受着骑行游玩所带来的快感。这种快乐在发达国家很难体会,在稍微发展快一点的发展中国家也很难体会,仿佛是东南亚所特有的。我想我会永远记得盘山公路上的飞驰感,以及当时俯瞰到的清迈。以往的旅行我们很容易被交通所束缚。去了大城市,我们必须迁就于地铁站的位置;去了比较不发达的地方,我们就要迁就于巴士。而清迈的摩托仿佛让旅游更加无拘无束。这座小城并不繁华,尽管它在泰国已经仅次于曼谷。但是寺庙是精致的。寺庙与城市的结合让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信仰所带来的庄重感与历史感。也同时让清迈这座城市显得并不如海岛那样的单薄感。这次清迈之旅,我们认识了一个法国人和他幸福家庭。这个法国人是租给我们摩托的老板。他来清迈旅游的时候认识了现在的太太。太太是个泰国人,温婉美丽而又大方。然后老板就留了下来。如今一双儿女和一条吉娃娃。经常可以看见老板骑着一辆小摩托载着他的老婆和儿女。老板是个不修边幅的人,大裤衩,人字拖加快要褪色的各色t恤。t恤背后的标牌还经常翻出来。起初,我羡慕的是他们之间的爱情。这种来自于最原始的荷尔蒙爆发所直接带来的结合我想在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少了。当时我想尽管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爱可以弥补所有现实因素所带来的不足吧。但是之后和老板的交流中,我发现故事并不是我想象中“有情饮水饱”的故事。他告诉我们,他在清迈其实还有三家地理位置很好的马杀鸡店,每天有很多客人。他在法国还有一家和朋友合作的进出口公司,所以每年要回法国三次。他在美国德克萨斯还读过两年的mba。我们被他的故事震惊了。这个吊儿郎当的法国人竟然还有这样惊人的简历。我想老板的状态是一种最为美好的状态吧。用自己的能力追求面包但并不被面包所绑架,而爱情仍然排在面包之前。因为找寻面包的机会多的是,但是遇见爱情却是如此难得。他在生活中可以把对物质的要求降到最低,但是依然确保有必要而坚实的保障。那是一种身在俗世,许食人间烟火但又不被俗世所累的超脱。我依然记得老板说的那句:I really really like her。这又提醒了我法国这个民族的浪漫。和这位老板的相遇的故事,让我对于清迈又增添了不少好感。我已经在脑海中想象下次去清迈的情景了。我会带两件t恤,一条牛仔短裤,一双人字拖。傍晚开始出门闲逛,酒吧或者马杀鸡。或者随便溜进一家7 11 填饱肚子。对于清迈的记忆,像是我在旅馆巷口买的那个面包加冰淇淋那样,清新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