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读《采桑子》有感
题记: 一个家族的衰落,一家人的纷乱;时代的变迁,革新守旧的交锋;说不尽的亲情,道不清的离愁;大宅门儿中的孤苦,人情世故;世间百态,转眼间,今非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莫莫莫!
这本小说详尽地描述了清朝灭亡时,一个满清甲胄家族的时代变迁。主人公的家庭七兄弟,七姊妹;父亲姓金。所以他们每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有一个金字旁。男孩依此是:舜铻,舜镈,舜箕(输入法暂无),舜镗,舜锫,舜针(早年夭折),舜铨。格格依此是:舜锦,舜镅,舜镡,舜铃,舜镘,舜铭。主人公舜铭是金家最小的孩子,见证了整个家族的破裂,整个家族的纷飞云散、众叛亲离。通过舜铭的描述,让我了解了一个大宅门儿内的奇闻异事,酸甜苦辣;通过舜铭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皇亲国戚家族的破落衰败,苦难生活的酸楚与无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与慈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的舅爷是慈禧的堂弟,是一位学识丰富,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从不俗的文笔中让我们领略京味儿小说独特的魅力,可见作者的修养不是几日的训练,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整个家教的严格;更加巧合的是作者的家庭也是姊妹十四个,作者也最小,可以说小说也是她真是生活的一种映射。
小说是由七个看似不相干却又有联系的故事串联而成的,七个故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欢笑与忧愁,十几位兄弟姊妹各有各的特,各有各的秉性。于此,作者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大格格——玩物丧志,痴迷戏票。
大格格一生都是那么的孤高冷傲难以接近,然而大格格的才华也是京城千金小姐中鲜有的。大格格有一个爱好,就是痴迷京剧,她,为票戏忘乎所以,因此而玩物丧志,悲惨地在病中逝去。大格格的故事告诫我们不是不可有追求和爱好,只是别过就好,玩物切不可丧志!
二格格——挑战封建思想,被逐家门。
金家是有高贵皇室血统的,因此,祖上就有规定的,不得与身份不符的人通婚的,二格格丈夫其实是一位出身于商人家庭的公子,然而商人被满清的皇室看做下等职业。因此,二格格的婚姻是受门第观念约束的,但是二格格结婚时实质已是民国中期了,但是封建的枷锁始终没有在她的家庭打开,她的婚姻不被父母祝福,她被父母赶出了家门。血,毕竟浓于水,得知家里不济时,二格格本要鼎力相助,祈求父母接受,却终被父母逐出门外,把她当做不认识的人。从此,二格格再也没有来过,二格格至死也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七格格去吊了唁。
顽固的封建残余最终战胜革新,不得不令人深思,为什么清灭往后满人在北京的生活每况日下,是因为他们顽固不化的思想和满清特权对他们的危害。原来,清入主中原后便制定了一系列有惠于满族皇亲国戚和普通百姓的特权,所有满人可以在京城靠满饷活着,所有满人不得务农、经商、从艺,这些统统是下九流。满人当时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很高的,只有满人的女子可已接受教育,而且满人女子不需裹足。满人从此过上了悠闲的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放下一切力气活,就这么慵懒地活着。当清亡时,树倒猢狲散,满人顿时失去了靠山,这才发现多才多艺的他们原来很无能。手不能提,却能写字画画,然而画作的程度却达不到换钱的程度,就这样,失去了生存技能的满人宁愿破罐破摔也不愿放下身段。其实也不可全怪他们,他们天天吟诗作画,票戏喝茶会有,哪里会什么扛活,因此,换钱的手艺不会,会的手艺又换不来钱,干脆就这么招吧!难怪当时好多人说他们倒驴不倒架儿——活该。都那样了,宁愿衣着寒酸,也得举止优雅,还天天遛鸟听戏,这不是烧的吗?满人这种毫无危机意识的心理使他们一落再落!
老大,三格格——兄妹反目,只因政见
金家老大的举动更加另家人难以接受,长子竟然反叛皇族当统;三格格信仰马列,积极投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然而,老大竟然抓了亲妹妹,这还不算,老大亲手杀了亲妹妹,谁也不曾理解这究竟是为哪般,在今天看来,也大概是政见不同。老大做的过分事不止于此,暗抢了老七的未婚妻。老七的婚事也是遭家人反对的,老七为了娶到心仪之人,便先托大哥哥在南京安顿未婚妻,不曾想,老实巴交的老七并不知道老大在南京霸占了他的未婚妻,老七对此打击很大。然而80年代后,老大从台湾探亲回来,依旧是那么冷漠,对于离家之前未曾谋面的七格格竟然不理不睬,老七和七格格去看他,依旧是军统时的野蛮与暴躁。在亲情下,虽然想重修旧好,但却简简单单掏出一万美金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真令人对他倍感厌恶与可耻。可以说,金家最狠毒的人亦莫过于老大。
老二,老三,老四——祸起萧墙,二兄自尽
老二,老三,老四同时看好了当时的民主人士,一位演话剧的女演员,这兄弟仨从此没做好事,哥几个偷着变卖家里的古玩换钱,只为博美人一笑,然而哥几个想都没想到,因为一把枪的离奇失踪,不尽使兄弟反目,还就此把老二逼上绝路。枪其实没有正真失踪,是他们一个远房亲戚因为一点小事在那个动乱年代栽赃他们的,然而面对此劫难,兄弟几个互相栽赃陷害,最终,清高的老二不堪重负在后院树上上吊。这件事,老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三身为管家,外表憨直,内心实则城府很深,阴险狡诈,唯利是图,最早的栽赃陷害是老三先发起的。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四内心不坏,但心眼儿像针鼻儿,老三的先下手使得老四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是一同地把矛头指向老二,就此导致了老二的悲剧。
老五——不学无术,才气逼人,佯装乞丐
老五没读的几天书却又一手好字,却能精通几国外语。来找他求字赴宴的人不在少数,是京城名噪一时的风流公子哥。然而此人却只有一个爱好,装叫花子讨饭,有一次竟讨进了局子里,在局子里也不老实,午饭不吃别的,尽点名菜馆的名吃,警察一听,谁呀,口气还不小,后来才知道是金家的七公子。有位警察说了,这位爷可不好惹啊,你关他等于关一头猫头鹰-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因此老五也成为了父母驱逐的对象。从此老五浪荡不羁,生活的放浪让老五早逝,冻死在要饭归途的桥下,他的妻子是风尘女子,没过多久,生下他的儿子也和他天上团聚了,留下一个孤儿子,没见爹没见娘,他那儿子和他爹差不多,却没他爹那么浑,他儿子就是一个糊涂,迷糊,天天睡觉,家里没几个子儿,头发贴头皮,眼疵挂脸,见七姑姑来了,照样翠华楼、全聚德。就在老五儿子如此不着调的时候,七姑姑的到来打破他的消沉,七姑姑发现了当年他爹讨饭的碗,七格格向来不过问家事,也没说什么,可这五侄子断定这碗有玄机,老五的孙子背着自己的爹找老三,因为老三明白古董鉴定,不想,贪图利益的老三见了碗,发现是个宝,竟然自己给眛起来了。这件事老三做得特别不磊落,简直下作到了极点,现以鉴赏不宜观看为由把孙子拒之门外自己欣赏这碗,孙子后来等不急去所要,竟然以孙子不是金家血统为由,就此不还。次日老五儿子去要,老三依旧不给,老五儿子咽不下这气,一怒之下对簿公堂,从此老五儿子潜心研究法律。老三的昧心绝不止于此,老三和儿子一共开古董鉴赏公司,见了值钱的家什楞说赝品,目的是把价格压低,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老三在耄耋之年依旧能这么嚣张,是因为他利用鉴定古董的规矩,即真品赝品不说具体原因,只是用历史知识蒙人。
金家几兄弟至此,已是恩断义绝!真让人心寒啊,同为一家人,竟能这么冷漠,想必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老六——短命公子,奇特体态
老六用现在话说,生下就是怪胎,头上有俩对称犄角,身上长癣,不停蜕皮。但是老六机敏过人,不谙世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孩子。可惜的是,当年医术不发达,白喉不能及时医治,八岁便离开人世。舜铭的老阿玛,从此失去了这个古灵精怪的儿子,竟然一厥不起,经过多时调养才逐渐好转。当时人们迷信,总说老六是龙的儿子,其实在今天看来,头上的角是骨质增生,身上的鳞是皮肤病,但老阿玛不信,老阿玛很偏爱老六。没过多久,老阿玛发现给家里做衣服的谢妈的儿子极像老六,谢妈早年守寡,但风韵犹存,老阿玛总是那么关心谢妈和他儿子六儿,这种关心超越了友情,冥冥中是一种别样的情愫,后来舜铭的妈妈知道了,便找了谢妈,从此老阿玛便与谢妈诀别,到谢妈死,舜铭的妈妈也不允许老阿玛去看,因为,这,有失大家身份,一个主子给下人送行终归不是那么回事儿。舜铭一直不明白,六儿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哥哥,直到多年后舜铭才知道,六儿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当年;老阿玛对谢妈,对六儿的感情可见一斑。
老七——天才画家,清高清贫一生
老七绝对是七兄弟里最懂事,最听话的,但是,太懦弱,懦弱到连小舅子大舅哥也得算计他死后的画作,收藏的古董有多少可以卖掉换钱。老七有时极其清高的,眼见不能与相爱的人厮守,最后遵从母意取了一位家庭主妇级别的妻子,一辈子没有爱情,对妻子也有几分冷淡。老七清高到病入膏肓也不接受七妹的救济。老七的一生可以说是干净的一生,然而这种干净却使他一贫如洗,岁月变迁,他依旧画他的最爱,他从不迎合市场改变风格,老七永远是一位在月光下吹箫的老七!
五格格——大胆婚变,赶时代潮流
五格格是解放前结的婚,五格格的丈夫挺出色的,首先是门当户对,其次,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可此人就是太懒,懒得让人无法接受,还有就是酗酒,天天一定是烂醉如泥。舜铭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五姐夫在一起,因为只有五姐夫陪她玩,但是五姐夫还给她灌酒,这大概不好。五姐姐在解放后通过学习党的指示,深感五姐夫落后,没有共同语言,便与五姐夫离婚,又与一位军区连长结婚,这在当时够新潮了。五格格向来新潮的,晚年又风风火火地去旅游,去享受生活。可以说,五姐姐很潇洒,然而五姐夫更潇洒,纵然离了婚,酒照样喝,觉照样睡,那种与世无争的超脱可非一般人能及。
六格格——优秀护士,晚年求财心切
六格格对谁都冷,有极度洁癖,孤高,一辈子未嫁。本是协和医院优秀的护士长,可是晚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求财心切,搞起了保健品生意,人变得更加虚伪,更加势利了。由此见,钱,真是万恶之源!
七儿七女的故事远不知这么简单,小说中的描写让人百读不厌,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让人拿起书后欲罢不能。书里面的画面活灵活现,呈现出的大气流露着这位皇室后人内心的修养与素质,但是那满清历史,古董鉴定,中医知识就值得我们拜读,再加上书中故事给我的启迪,让我感觉到这是整个冬天里享受的最丰富的视觉饕餮。
——读《采桑子》有感
题记: 一个家族的衰落,一家人的纷乱;时代的变迁,革新守旧的交锋;说不尽的亲情,道不清的离愁;大宅门儿中的孤苦,人情世故;世间百态,转眼间,今非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莫莫莫!
这本小说详尽地描述了清朝灭亡时,一个满清甲胄家族的时代变迁。主人公的家庭七兄弟,七姊妹;父亲姓金。所以他们每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有一个金字旁。男孩依此是:舜铻,舜镈,舜箕(输入法暂无),舜镗,舜锫,舜针(早年夭折),舜铨。格格依此是:舜锦,舜镅,舜镡,舜铃,舜镘,舜铭。主人公舜铭是金家最小的孩子,见证了整个家族的破裂,整个家族的纷飞云散、众叛亲离。通过舜铭的描述,让我了解了一个大宅门儿内的奇闻异事,酸甜苦辣;通过舜铭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皇亲国戚家族的破落衰败,苦难生活的酸楚与无奈。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与慈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者的舅爷是慈禧的堂弟,是一位学识丰富,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从不俗的文笔中让我们领略京味儿小说独特的魅力,可见作者的修养不是几日的训练,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贵族气质和整个家教的严格;更加巧合的是作者的家庭也是姊妹十四个,作者也最小,可以说小说也是她真是生活的一种映射。
小说是由七个看似不相干却又有联系的故事串联而成的,七个故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欢笑与忧愁,十几位兄弟姊妹各有各的特,各有各的秉性。于此,作者的文学功底可见一斑!
大格格——玩物丧志,痴迷戏票。
大格格一生都是那么的孤高冷傲难以接近,然而大格格的才华也是京城千金小姐中鲜有的。大格格有一个爱好,就是痴迷京剧,她,为票戏忘乎所以,因此而玩物丧志,悲惨地在病中逝去。大格格的故事告诫我们不是不可有追求和爱好,只是别过就好,玩物切不可丧志!
二格格——挑战封建思想,被逐家门。
金家是有高贵皇室血统的,因此,祖上就有规定的,不得与身份不符的人通婚的,二格格丈夫其实是一位出身于商人家庭的公子,然而商人被满清的皇室看做下等职业。因此,二格格的婚姻是受门第观念约束的,但是二格格结婚时实质已是民国中期了,但是封建的枷锁始终没有在她的家庭打开,她的婚姻不被父母祝福,她被父母赶出了家门。血,毕竟浓于水,得知家里不济时,二格格本要鼎力相助,祈求父母接受,却终被父母逐出门外,把她当做不认识的人。从此,二格格再也没有来过,二格格至死也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七格格去吊了唁。
顽固的封建残余最终战胜革新,不得不令人深思,为什么清灭往后满人在北京的生活每况日下,是因为他们顽固不化的思想和满清特权对他们的危害。原来,清入主中原后便制定了一系列有惠于满族皇亲国戚和普通百姓的特权,所有满人可以在京城靠满饷活着,所有满人不得务农、经商、从艺,这些统统是下九流。满人当时的受教育程度也是很高的,只有满人的女子可已接受教育,而且满人女子不需裹足。满人从此过上了悠闲的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放下一切力气活,就这么慵懒地活着。当清亡时,树倒猢狲散,满人顿时失去了靠山,这才发现多才多艺的他们原来很无能。手不能提,却能写字画画,然而画作的程度却达不到换钱的程度,就这样,失去了生存技能的满人宁愿破罐破摔也不愿放下身段。其实也不可全怪他们,他们天天吟诗作画,票戏喝茶会有,哪里会什么扛活,因此,换钱的手艺不会,会的手艺又换不来钱,干脆就这么招吧!难怪当时好多人说他们倒驴不倒架儿——活该。都那样了,宁愿衣着寒酸,也得举止优雅,还天天遛鸟听戏,这不是烧的吗?满人这种毫无危机意识的心理使他们一落再落!
老大,三格格——兄妹反目,只因政见
金家老大的举动更加另家人难以接受,长子竟然反叛皇族当统;三格格信仰马列,积极投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然而,老大竟然抓了亲妹妹,这还不算,老大亲手杀了亲妹妹,谁也不曾理解这究竟是为哪般,在今天看来,也大概是政见不同。老大做的过分事不止于此,暗抢了老七的未婚妻。老七的婚事也是遭家人反对的,老七为了娶到心仪之人,便先托大哥哥在南京安顿未婚妻,不曾想,老实巴交的老七并不知道老大在南京霸占了他的未婚妻,老七对此打击很大。然而80年代后,老大从台湾探亲回来,依旧是那么冷漠,对于离家之前未曾谋面的七格格竟然不理不睬,老七和七格格去看他,依旧是军统时的野蛮与暴躁。在亲情下,虽然想重修旧好,但却简简单单掏出一万美金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真令人对他倍感厌恶与可耻。可以说,金家最狠毒的人亦莫过于老大。
老二,老三,老四——祸起萧墙,二兄自尽
老二,老三,老四同时看好了当时的民主人士,一位演话剧的女演员,这兄弟仨从此没做好事,哥几个偷着变卖家里的古玩换钱,只为博美人一笑,然而哥几个想都没想到,因为一把枪的离奇失踪,不尽使兄弟反目,还就此把老二逼上绝路。枪其实没有正真失踪,是他们一个远房亲戚因为一点小事在那个动乱年代栽赃他们的,然而面对此劫难,兄弟几个互相栽赃陷害,最终,清高的老二不堪重负在后院树上上吊。这件事,老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老三身为管家,外表憨直,内心实则城府很深,阴险狡诈,唯利是图,最早的栽赃陷害是老三先发起的。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老四内心不坏,但心眼儿像针鼻儿,老三的先下手使得老四没有更好的选择,只能是一同地把矛头指向老二,就此导致了老二的悲剧。
老五——不学无术,才气逼人,佯装乞丐
老五没读的几天书却又一手好字,却能精通几国外语。来找他求字赴宴的人不在少数,是京城名噪一时的风流公子哥。然而此人却只有一个爱好,装叫花子讨饭,有一次竟讨进了局子里,在局子里也不老实,午饭不吃别的,尽点名菜馆的名吃,警察一听,谁呀,口气还不小,后来才知道是金家的七公子。有位警察说了,这位爷可不好惹啊,你关他等于关一头猫头鹰-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因此老五也成为了父母驱逐的对象。从此老五浪荡不羁,生活的放浪让老五早逝,冻死在要饭归途的桥下,他的妻子是风尘女子,没过多久,生下他的儿子也和他天上团聚了,留下一个孤儿子,没见爹没见娘,他那儿子和他爹差不多,却没他爹那么浑,他儿子就是一个糊涂,迷糊,天天睡觉,家里没几个子儿,头发贴头皮,眼疵挂脸,见七姑姑来了,照样翠华楼、全聚德。就在老五儿子如此不着调的时候,七姑姑的到来打破他的消沉,七姑姑发现了当年他爹讨饭的碗,七格格向来不过问家事,也没说什么,可这五侄子断定这碗有玄机,老五的孙子背着自己的爹找老三,因为老三明白古董鉴定,不想,贪图利益的老三见了碗,发现是个宝,竟然自己给眛起来了。这件事老三做得特别不磊落,简直下作到了极点,现以鉴赏不宜观看为由把孙子拒之门外自己欣赏这碗,孙子后来等不急去所要,竟然以孙子不是金家血统为由,就此不还。次日老五儿子去要,老三依旧不给,老五儿子咽不下这气,一怒之下对簿公堂,从此老五儿子潜心研究法律。老三的昧心绝不止于此,老三和儿子一共开古董鉴赏公司,见了值钱的家什楞说赝品,目的是把价格压低,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老三在耄耋之年依旧能这么嚣张,是因为他利用鉴定古董的规矩,即真品赝品不说具体原因,只是用历史知识蒙人。
金家几兄弟至此,已是恩断义绝!真让人心寒啊,同为一家人,竟能这么冷漠,想必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老六——短命公子,奇特体态
老六用现在话说,生下就是怪胎,头上有俩对称犄角,身上长癣,不停蜕皮。但是老六机敏过人,不谙世事,是一位极具个性的孩子。可惜的是,当年医术不发达,白喉不能及时医治,八岁便离开人世。舜铭的老阿玛,从此失去了这个古灵精怪的儿子,竟然一厥不起,经过多时调养才逐渐好转。当时人们迷信,总说老六是龙的儿子,其实在今天看来,头上的角是骨质增生,身上的鳞是皮肤病,但老阿玛不信,老阿玛很偏爱老六。没过多久,老阿玛发现给家里做衣服的谢妈的儿子极像老六,谢妈早年守寡,但风韵犹存,老阿玛总是那么关心谢妈和他儿子六儿,这种关心超越了友情,冥冥中是一种别样的情愫,后来舜铭的妈妈知道了,便找了谢妈,从此老阿玛便与谢妈诀别,到谢妈死,舜铭的妈妈也不允许老阿玛去看,因为,这,有失大家身份,一个主子给下人送行终归不是那么回事儿。舜铭一直不明白,六儿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哥哥,直到多年后舜铭才知道,六儿和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是当年;老阿玛对谢妈,对六儿的感情可见一斑。
老七——天才画家,清高清贫一生
老七绝对是七兄弟里最懂事,最听话的,但是,太懦弱,懦弱到连小舅子大舅哥也得算计他死后的画作,收藏的古董有多少可以卖掉换钱。老七有时极其清高的,眼见不能与相爱的人厮守,最后遵从母意取了一位家庭主妇级别的妻子,一辈子没有爱情,对妻子也有几分冷淡。老七清高到病入膏肓也不接受七妹的救济。老七的一生可以说是干净的一生,然而这种干净却使他一贫如洗,岁月变迁,他依旧画他的最爱,他从不迎合市场改变风格,老七永远是一位在月光下吹箫的老七!
五格格——大胆婚变,赶时代潮流
五格格是解放前结的婚,五格格的丈夫挺出色的,首先是门当户对,其次,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可此人就是太懒,懒得让人无法接受,还有就是酗酒,天天一定是烂醉如泥。舜铭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跟五姐夫在一起,因为只有五姐夫陪她玩,但是五姐夫还给她灌酒,这大概不好。五姐姐在解放后通过学习党的指示,深感五姐夫落后,没有共同语言,便与五姐夫离婚,又与一位军区连长结婚,这在当时够新潮了。五格格向来新潮的,晚年又风风火火地去旅游,去享受生活。可以说,五姐姐很潇洒,然而五姐夫更潇洒,纵然离了婚,酒照样喝,觉照样睡,那种与世无争的超脱可非一般人能及。
六格格——优秀护士,晚年求财心切
六格格对谁都冷,有极度洁癖,孤高,一辈子未嫁。本是协和医院优秀的护士长,可是晚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求财心切,搞起了保健品生意,人变得更加虚伪,更加势利了。由此见,钱,真是万恶之源!
七儿七女的故事远不知这么简单,小说中的描写让人百读不厌,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让人拿起书后欲罢不能。书里面的画面活灵活现,呈现出的大气流露着这位皇室后人内心的修养与素质,但是那满清历史,古董鉴定,中医知识就值得我们拜读,再加上书中故事给我的启迪,让我感觉到这是整个冬天里享受的最丰富的视觉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