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天,你是否也思念热腾腾的烤地瓜!

话说地瓜
地瓜、蕃薯、红薯......都是一家人!
台湾的地瓜,到了中国后,才知道大家叫它「红薯」。
尽管这里叫红薯,但是好像还是属白心的较多,反而台湾吃到的以红心为主。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叫法是「蕃薯」。

地瓜与古早味
小时候我们不好好吃饭,浪费食物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这样叨叨,「从前从前,阿公、阿婆小时候没有钱吃饭,只好吃地瓜粥,且这一碗的地瓜粥是满满的水、地瓜,再加上一点点的饭。」
古早的台湾,饱一顿、饿一顿的,没有钱买米,只能用地瓜糊口,因此地瓜尽管是重要的温饱粮食,却也成为贫穷的代表,地位很低啊!
大家爱吃地瓜叶
曾几何时,地瓜反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从汤、炖品、炸物、甜点,甚至从地瓜身上长出来的地瓜叶都是料理的绝佳食材!
凡是到台湾游玩的朋友,我们都会建议要去吃一种快炒餐厅,是相当地道的台湾小炒料理,一道菜99元台币起。因为99元,所以餐厅会打出「热炒99」的招牌。


有炒海鲜、青菜、各种肉类,至于炒饭、炒面那自然不用说了,而「地瓜叶」是菜单上绝不会少的青菜品种。

为什么台湾人爱吃「地瓜叶」呢?
其实我也不知道,只知道小时候在乡下,家家户户都会种地瓜,可能是地瓜性价比高,号称「营养之王」。
其次可能很好种,且地瓜全身上下都可以吃,包括地瓜身上长出的叶子。
不仅是人吃,农家总会养猪,喂猪的食物之一就是地瓜叶了,我们爱吃的地瓜叶也是小猪仔们的最爱。

台湾人吃地瓜叶的习惯会以汆烫为主,然后再洒上香浓浓的卤汁(与台湾卤肉饭同款的卤汁)。
地瓜叶是路边摊的小吃必备青菜,除了浇上卤汁也可以简单的蒜炒。
亲子齐动手空窑地瓜
一到地瓜「盛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去土里刨地瓜,然后抱着一堆地瓜到收割完的田里空窑(闽南语的“窑烤”,音“控”)。
1 垒窑
把地里的干土块,围城一个圈。
留一个口当窑口,然后一圈一圈的往上垒,一圈一圈的缩小,土块跟土块能够互相卡住,让窑壁不会倒下。
一直到最后把这个略微半个椭圆形的窑上头、最中间的最后一个「拱心石」放上去。
一般来说只要这个土块塞上去,土窑就相对结实了。

2 生火
开始生火,一般来说都是大人负责生火,小孩则到处去找干稻草跟干木头,找来的木头分大小,放在土窑边。
稻草堆在土窑内的中间,架上小的木头、干树枝。点燃稻草,让小木头燃上,再逐渐递入稍大的木头,等大木头也跟着烧上之后,就是维持旺火续烧。
土块刚开始烧的时候会被火炭熏黑,要旺火烧到熏黑的土块返白,才算的上是温度稍够了。
3 地瓜丢进去
温度烧够,拉出所有木头,直接把地瓜丢进去。
经济条件好,还可以加菜。用荷叶把鸡腿,甚至整只鸡用包起来,荷叶要包裹严实,然后荷叶外再裹上一层泥放入窑内。
现在大概直接包铝箔纸就行了,玉米之类也能包上铝箔纸都进去。
等吃的东西全放进窑内后,用木棍把窑给拍趴了,严密的盖在所有食材上,再挖窑旁边的土,厚厚的一层覆盖在上面用来保温。


4 开吃
小孩该玩的去玩,大人该抽烟侃大山的该干啥干啥去,等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后,该熟的都熟了。
大家围一圈,开始把土全部挖开,吃的东西,一个一个捞出来,铺开在地上,全都拿出来之后,一群人围一圈,就开吃了!
没想到这个童年的记忆,Sherlock 在日本游学的时候,也办了空窑的亲子活动。有一次户外课还带了小孩们去挖地瓜,看来这个地瓜还真是无国界、人人都爱吃的食物啊!

地瓜与情怀
话说回来,台湾人对地瓜确实有不可分割的爱或者是一种情怀吧!
首先从卫星图来看看美丽宝岛的形状,是不是很像一颗地瓜!是的,小时候我们看到很多书籍就是形容台湾长像颗浑圆的地瓜,而浩瀚的中国就是一片美丽的秋海棠叶。
后来跟大陆友人聊天,才知道原来他们不是把中国地图形容成秋海棠,而是一只雄壮的大公鸡。果不其然,翻看Sherlock的语文课本,描述祖国真的是只大公鸡。
原来,我们就是在地瓜肚肚里长大的,既然根源与地瓜,那我们继续吃透地瓜吧!

地瓜的一天
早餐
一早起来,猫外婆会给我们准备热腾腾的早餐,今日的主角就是「地瓜粥」。我们把粥叫稀饭,究竟是「喝」粥还是「吃」粥呢?大家喜爱的口味不一样。猫爸就喜欢稀稀的粥,所以会看到他用喝的;Sherlock喜欢稠稠的快接近完整的米的粥,所以他是用吃的。不论稀的、稠的,猫外婆的作法就会经常切些成块的地瓜放进去,本身就有甜味的地瓜还可以增加稀饭的甜度。

午餐
吃完了地瓜粥,午餐的米饭,那就继续把地瓜切成块跟着米放在电锅一起煮。
我们特别爱吃地瓜饭,大家盛饭的时候反而会多装地瓜,少点饭。
于是猫外婆就会一次一次告诉我们,「小时候我们没有钱吃饭,只能吃地瓜。你们现在反而不爱吃饭,爱啃地瓜。」

下午茶
吃什么呢?于是,猫外婆又整了地瓜签(或叫地瓜丝饼),这又可是我们小孩都特别期待的,简单三步:
1. 用刨丝器把地瓜切成细丝;
2. 面粉打进蛋黄,稠成糊状,加入地瓜和糖搅拌均匀;
3. 平底锅放油煎至两面金黄。

小时候跟猫外婆分工,就是叫我和好面粉,放进地瓜,进入油锅的动作就由猫外婆完成。
地瓜可以切成条型变成薯条,或是地瓜丝糊成地瓜签、地瓜薄片,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不过我们还是喜欢变成一片片的地瓜签。

由于从小就是吃地瓜做成的薯条,一直到快餐店吃薯条后才知道原来大部分的薯条是土豆做成的(土豆台湾叫马铃薯)。一开始还吃得很不习惯,总想找地瓜做成的薯条。
但还真不好找,除了夜市的咸酥鸡摊外,只有一家台湾人才知道的速食店「顶呱呱」有卖。
猫外婆的下午茶除了供应地瓜签,胡萝卜、芋头都可以做成胡萝卜或者芋头丝饼,甚至三个一起混着做,可依照自己的喜好。
这些香喷喷的地瓜丝饼,在做茶的季节,也是茶厂的点心、零食之一。

晚餐
吃完了下午茶,晚上还有什么地瓜料理呢?
当然有啦,地瓜叶可以当做青菜吧,还有红烧肉里面,猫外婆也会放一些地瓜。
地瓜的功能之一:排毒,帮助消化。
这一天要是谁"放PP"最多,就知道谁吃的地瓜最多了。

猫家与地瓜
地瓜真的又是一种猫家的百变食物。
猫家厨房尽管经常懒得开火,但是总会有地瓜摆在那里。
家里有人感冒的时候,猫爸必会煮一锅辣辣的姜汤,姜汤本身是很不好喝,大家都不愿意这样干巴巴的吞下去,于是地瓜又出现了,猫爸一定会切很多的地瓜放到姜汤里。
现代地瓜相较于古代地瓜,地位终于翻身了。
不管主食、零嘴、喝汤、红烧、甜点、甚至亲子活动,地瓜反变成一个重要的主角。

小编又来了:
小编发现台湾人真的太爱吃地瓜了!
为了地瓜走访岛上民间,结果连便利商店都卖起了地瓜,还找了杨丞琳代言「夯地瓜」,且还强调是有机黄金地瓜,把地瓜整得可高级了。
据说工读生还得半夜刷洗地瓜,白天才能整出香喷喷、热烘烘的地瓜给客人吃,这工读生可真太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