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相遇叫韩寒遇上郭敬明 两大80后自媒体品牌的影坛交锋
7月影市,因为一对跨界导演,而显得格外热闹。
仅仅一年时间,《小时代3》已经是新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第三部电影,在以《后会无期》首度试水电影产业的韩寒面前,郭敬明似乎有理由成为“前辈”。有趣的是,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观众,甚或是他们自己,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在乎这个时间差,当两人碰撞在一起,可以算是暗合了很多网友潜意识里的娱乐G点。
韩寒与郭敬明这对文坛冤家,历经十余年的纠缠,从写书到办杂志出唱片,就像一对连体婴,总也脱不开关系。粉丝因他们鏖战对骂,而有关他们的“隔空对话”也常年被媒体拿来大做文章。当他们纷纷来到电影行业,除了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体验之外,对更多人来说,是一场演了多年的好戏的加持。
他们的电影趣味和审美、所想表达的态度、营销思路、观众口碑如此不同。但他们作为两位中国80后代表,以非职业电影人身份撬动产业思维、以商业卖点博取票房和话题,又有着耐人寻味的殊途同归。在电影拍摄前后,他们跨越了作家、电影导演的身份,更像是两个知名“自媒体品牌”。
“画风”大不同:当名媛会所遇到搬砖工地
知名学者朱大可做了一个有趣的比喻,他把郭敬明与韩寒这两位知名度最高的“80后”看做是一个钱币的两面,“他们互为镜像,”“他拍电影,他也拍电影,大众文化形态一样,但双方价值观不一样,这是最大的区别。”

郭敬明的《小时代》系列从最开始,就主打小鲜肉演员阵容,无论男女,皆以精致妆容,名车华服,徜徉在上海的灯红酒绿之下,承载着如偶像剧一般的少男少女美梦。
韩寒曾经吐槽说,他和郭敬明“男女有别”,也因此,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品位使然,他的电影里,男生都是糙汉子,女生也多是衣着素净的文艺小清新。当《小时代3》以时代姐妹花亮相罗马街头,裘皮大氅轮番登场时,《后会无期》则以为平日里的演员男神们塑造出搬砖气质为荣。无论是冯绍峰还是陈柏霖皆灰头土脸脏兮兮,女演员们也不例外,陈乔恩就说过,“我是里面唯一换过两身衣服的女演员,可是第二件还不如第一件。”
你着华服,我就穿粗布;你演绎高大上的上流家族恩怨,我就拍无根的浮萍,连房子也可以炸了,挥一挥手,不带走一块抹布;你在高楼大厦名媛会所穿梭,我就去荒野生存放荡不羁爱自由;你玩姐妹之间的撕B大战,我则凹兄弟之间深情告别。
“画风”上虽然如此的南辕北辙,但本质上,两人在做的——都是“凹造型”,最多一个是“南锣鼓巷范儿”,一个则是“西单明珠范儿”。这两种风格倒也在大银幕上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比如,韩寒对于自己的风格认证是“真正的文艺青年”,而郭敬明则说:“我在对梦想生活提供一种范本”。
营销各花样:两个自媒体品牌的自我消费大PK
有人统计过一组《小时代1》的数据时间表——2012年8月导演签约,制作剧本、筹备。2012年11月开机。2013年2月杀青。80天拍出上下两部内容。11天全部剪辑完毕。从拍摄到上映前,共发布海报40款,视频18支。一般电影发布的海报和视频数字分别是5和5。
而在一年后,这组数据也随着《小时代3》全面升级——2013年4月开始剧本创作,7月开始筹备,12月开机,2014年3月杀青。共发布剧照300张,海报167款,预告片2支,MV6支,特辑和制作花絮21支。与此同时,套拍完成的《小时代4:灵魂尽头》也开始跃跃欲试,瞄准粉丝的钱袋了。
相比较而言,《后会无期》在物料宣传上略显“矜持”,287幅照片、7支视频,其中对观众来说,最具卖点的,能展现出幕后的韩寒是什么样的花絮特辑,仅有一支。

不过两位导演在经营自媒体品牌时倒是十分卖力,他们深知自己是各自影片最大的商业卖点,在自己的微薄阵地,轮番刷屏。每一张海报,剧照,每一首单曲都经由两人的平台率先发布,他们也联合各自阵营的主演们一起互动。在营销气质的配合上,《后会无期》显得更胜一筹,演员们全体进入“逗比”模式,在微博上自黑互相调侃,就连《后会无期》里的那条叫做马达加斯加的狗,也要“被迫”出来接受采访,并成为宣传阵地的一位大明星,在影院卖萌”接客“,谁叫它已经拥有了17万微博粉丝呢。
此外,两人尤其值得称道的是,电影音乐上的营销,这一套郭敬明在《小时代》第一部的时候就已经练手,他当年就说,虽然《小时代》的演员阵容很多是粉丝撑场,但他找了苏打绿来唱主题曲,就是为了打文艺青年群体的。此次的《小时代3》更是找来了在中国拥有超高粉丝人气的韩国EXO前成员吴亦凡来重新演绎《时间煮雨》,但这个策略好像不是瞄准文艺青年。
韩寒也不示弱,主题曲是人气小天后邓紫棋、插曲是万晓利,尾声更是邀来了十年没有发片的朴树献声。《平凡之路》MV发布当天在优酷被播放了超过350万次,获得众多文艺青年的追捧。坐在影院里的观众,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在影院里听朴树的这首歌,忍受着影院清扫人员的不耐烦。也有朴树粉丝连带着,将这份对偶像的深情分给了《后会无期》,组团来看片。
影片上映后,韩寒更是放弃了他对娱乐节目的“高冷”态度,不但跟随片方启动了北京、上海、东莞、成都等全国路演,还与郭敬明领衔的《小时代3》团队,前后脚登上芒果台的《快乐大本营》献出综艺首秀,“你们节目收视率高”,韩寒心里门儿清。
业内怎么说:掐架营销、制造话题是双赢关键
其实翻看过郭敬明微博的人都能看到他对《小时代》无孔不入的宣传。陈砺志曾全程参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策划营销,相较赵薇、徐峥等“闯入者”,他认为郭敬明最大的不同即是对宣传营销的运用。

与这些手握人脉、进而转型导演的创作者不同,此前作为作家的郭敬明在进入影视圈前几乎没人为他保驾护航,“所以他只能放大他的创意、他对歌曲的选择、他对海报的设计,以及把我们营销团队用到极致”,陈砺志说。《小时代》系列电影的编剧、海报等制作,均来自郭敬明自己的团队。作为《小时代》贩卖的最核心产品——“郭敬明”,他还是一个拥有几千万粉丝的最强大自媒体,关于《小时代》的最新数据、新闻和话题,几乎都是郭敬明第一时间发布。
因为韩寒本身的社会属性,公知身份,才子标签,《后会无期》整个宣传都是在凸显他的才华,博纳总裁于冬盛赞韩寒让他想到了18年前的姜文,《后会无期》营销总监常杰也告诉记者,《后会无期》的文艺气质青春格调像姜文,幽默的部分更像冯小刚。“

不过无论是《小时代3》还是《后会无期》的片方,对于两人的捆绑比较并不介意,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互相借力。当韩寒与郭敬明的“掐架”态势从文学界一直烧到电影圈,有人调侃,2014中国电影营销界也诞生了一个新词——掐架营销。
《后会无期》、《小时代3》的撞档,以及物料宣传抑或微博营销的节奏看,韩寒与郭敬明这次赚到的话题和眼球都全面升级,而你来我往、见招拆招的架势也为两部电影带来超高关注度,毕竟在当下粗放发展的中国电影圈,早已达成一项不成文的共识——一部电影的口碑特别差或者特别好不重要,似乎有争议的电影才会被关注。话题有交锋,事件才有传播价值。而这种营销交锋的结果则是《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在市场回报上的双赢。
影院有态度:《小时代3》后劲不足《后会无期》平稳上涨
在影院争夺交战中孰优孰劣?不妨先看看另外一部粉丝电影《我就是我》的改档新闻。7月14日,由快男主演的电影《我就是我》为争取更多排映空间,决定将档期挪后一周,改档到7月25日公映。但在片方“多一点口碑释放、少一点同台厮杀”的宣言背后,星美院线某经理的分析却是:“宁可碰韩寒,也不碰小四。”这位经理分析,加之前两部电影的积累,《小时代3》制造的话题观众和媒体都比较感兴趣,而相较之下,韩寒《后会无期》的前期宣发很一般,曝光率不算太高,公路片的类型也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小时代3》和《后会无期》的院线大战真实成绩是怎样的?

《小时代3》首日票房出炉后,一位宣传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发了条消息:“太感人了。” 17日零点首映场,《小时代3》一夜揽走750万元,创华语片首映票房历史最佳,郭敬明发微博称,至此国产零点场冠亚军被《小时代》系列电影包揽,同时《小时代3》还超越《蜘蛛侠2》、《美国队长2》、《X战警3》等诸多票房巨无霸,杀进2014首映前两名,仅居《变4》之后。但2D拼3D,显然不在同一技术层面。
《小时代3》首日票房则报收1.1亿元,超过《北京爱情故事》的9798万,创下2D国产片内地影史首日票房新纪录。郭敬明还发微博称该片350万的首日观影人次已经晋升内地影史第二,仅次于《变4》。
而根据第三方统计机构数据显示,《小时代3》首日排片所占市场份额高达47.22%,高居排片表首位。
相比之下,《后会无期》的情况略逊一筹,首映日票房为7650万,成功挤进内地影史首日票房榜前十。虽然从目前的票房表现来看《后会无期》像是略逊一筹,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无论是《小时代3》还是《后会无期》,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粉丝贡献票房的影片,持续性和粘合度是影响票房的关键,而接下来谁能不断创造话题,吸引眼球,谁才能将这种粘合度最大化。

接受记者采访的金逸影城谢经理就分析说,通常情况下,第一批纯粉丝是冲着人来的,他们对于影片讲了些什么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如果没有演员见面会这样的活动吸引眼球,这份粉丝潮并不会持续太久时间,而能让影片票房不断上扬的,其实是日渐发酵的话题。谢经理认为,韩寒的粉丝相对较为理性,黏合度并没有郭敬明的粉丝那么高,其电影的话题性不如被“物质”、“拜金”加持的《小时代3》。但也有影院经理表示,相较于《小时代3》以学生群体为主,《后会无期》会在粉丝之后,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这也就为它提供了更多的票房增长空间。
UME影城的刘经理也认为,《小时代3》是一部粉丝电影,与上映初期的满场表现相比,如今《小时代3》的票房出现了跌幅,而《后会无期》的票房走势将会平稳上涨,它的增长区间会比《小时代3》长,但无论怎样,两部电影大卖是肯定的,但《后会无期》很有可能是既不输票房,也不会落得《小时代》那样的口诛笔伐。
观众爱吐槽:PPT和word,水平差不离
上映前,《后会无期》在大V群中,好评爆表。上映之后,各种不同的声音开始出炉。虽然很多人吐槽《小时代3》就是一部PPT,但《后会无期》的命运也没有更好,它被称作是一部word。甭管有什么差别,都是“OFFICE一家亲”,潜台词是:郭敬明和韩寒,两人作为新导演——水平差不离。
不过两部影片目前在时光网上的评分倒是天地之别,《后会无期》评分7.5,而《小时代3》只有3.3分。

其实从《小时代1》公映开始,郭敬明就承受着“高票房、差口碑”的压力,而《小时代》也始终没有摆脱“像MV+PPT”的指摘,其剧情单薄、舍本逐末一直是受到诟病的原因。记者曾在《小时代3》耀莱成龙影城五棵松店的首映场遇到这样一幕,在最后拍摄花絮的彩蛋放映完毕后,影院亮灯,放映员走出来“轰”观众,“接下来没有内容了,我们还有其他放映,请您尽快离场。”但仍有执着的人坚持等到最后,发现其实还有一段类似“浩瀚宇宙的小小星辰”似的独白,配之以制作豪华升级的城市美景。等电影真正意义上放完了,那位放映员仍旧不解地冲着观众解释了一遍:“我说没有‘内容’了吧,你们还不信??”
虽然韩寒并没有受到价值观上的指摘,但由于他电影里的韩式风格的金句段子过多,也成为了诟病的对象。记者在万达影城进行采访时,就有不少观众表示,看完《后会无期》没有一点能记住的地方,都是段子的堆砌,本来因为喜欢看看韩寒的书,觉得他有思想有内涵,抱着期待来的,结果非常失望,“不一定说写好书的人就能拍好电影”,这位观众补充道。更有不少观众表示一脸茫然,“没看懂,不知道韩寒想表达什么,好像有点太文艺了”。
不过当日采访的多数80后观众都表示,因为被朋友圈刷屏了,才会好奇,想看看韩寒的第一部电影究竟怎么样,当记者提起《小时代3》时,有位观众表示,”《小时代3》的受众应该是初中高中生,除了镜头华丽其他也没什么“,不过末了,他表示,还是会去看一下《小时代3》,原因是,”现在大家明知道片子很烂还是会去看下,越烂越想去看看,为了吐槽吧,大家不都这样么?“
结语:这两个”闯入者”
郭敬明当年拍完《小时代》第一部时,被无数人诟病价值观,他说:我提供了一种梦想的范本。如今,《小时代3》的争议程度似乎不及《小时代1》时来得猛烈,一方面非目标受众已经不去看了,而市场也默许并接受了这样一部电影。而且在粉丝们疯狂的尖叫声中,有越来越多的业内大佬抢着来分一杯羹。
就像曾经有人问一位电影人,“撇开票房,《小时代》算一部好电影吗?”这位业内人士反问:“为什么要撇开市场呢?我认为郭敬明拍摄这部电影的出发点就是要生产一个‘工业产品’,因此评价它的好坏只有市场成功或失败这一个维度,如果一开始郭敬明希望拍摄的是一部好作品,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进入艺术的维度来评判它。”这话,似乎也同样适用于今时今日的韩寒与他的《后会无期》。

他们像两个闯入者,为2013、2014年的电影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中国电影急切需要新鲜血液的当下, 他们对中国年轻观众群体的研究,对粉丝心理的把控,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对营销的精准到位,包括拿自己这个品牌卖力宣传……这些都是这两个80后导演的“炼金术”。他们就像是家什和材料都齐备的大厨,菜色变了,但是顾客口味摆在那儿,酸甜苦辣几味永不变更地触及着人们的舌尖和味蕾。他们做的,不过就是换个厨房。
而与他们的电影比较起来,全民更津津乐道于这段“上海绝恋”的几度纠缠,在影院采访观众时,记者就碰到很多人并不知道两部片说了些什么,带着好奇心就来看了,还有人上午《小时代3》下午《后会无期》,甚至有一群90后姑娘问记者,“韩寒和郭敬明他俩什么时候在一起?“无论如何,这两个自媒体品牌已经远远盖过了其他演员,甚至电影本身,两部电影各自说了什么已不重要,纵使他们有表达过点滴深情,也早已消湮在汹涌的娱乐大潮里。
这一战还未消停,他们似乎也已预定了下一场战役,韩寒和郭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科幻电影的兴趣。或许在两三年之后,他们将在中国电影一个全新的科幻类型里再较高下,而他们的创作,故事,以及表达,对一些观众来说,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不知道,这与他们当初进入电影行业所抱持的目的,是否背离。
2014年7月27日 原稿地址:http://news.mtime.com/2014/07/27/152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