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低质量的勤奋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
你看似分秒必争,每天处理大量的事情,甚至有时候晚上工作到凌晨....
如此换来的结果是,用在工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而休息的时间确越来越短,人的情绪也会越来越焦躁、慌张。同时你的社交时间也不得不尽量地缩短,你甚至不再有时间交朋友,不再有时间去维持你的爱好,你的生活变得单调无趣。
更可怕得是,你的工作量明明没有变化,可看起来每一天它都在成倍地递增着,你开始害怕夜幕降临的那一刻,因为那意味第二天又有同样多的工作需要你去完成,你慢慢的开始害怕工作、抱怨工作、拒绝工作。
因此,请远离低质量的勤奋,因为那比懒惰更可怕。勤奋努力不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的姿势,而是需要看最终所取得的结果。这也是分辨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勤奋的一个衡量标准。

- 01 -
你必须远离低质量的勤奋。
也就是说你必须提高做事的质量。
很多人的勤奋,是一种低质量的勤奋,或者说,用勤奋来掩饰懒惰的行为,虚假的勤奋——表面上很刻苦,实际上却刻意回避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你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处理一件事情的方法,同一个时间可以处理更多更难的事情。
就拿学习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对题,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如果不经常去分析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拒绝做出调整,那么只能叫磨洋工或者叫重复劳动,持续十年的时间用一样的时间做一样的事情,这不叫勤奋。
从小到大我们都会遇到或说过这样的情况,“某人每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都泡在自习室,为什么期末考试的时候,成绩还是没有那个每天下课就去玩的室友好呢?”
其实,忙碌和效率是有着天壤之别的。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忙完一个活动又忙另一个——事实上可能是以牺牲有效性为代价而维持忙碌状态的,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假的。
他们也许需要重视一些其他的能力:
培养提高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效率,今天我用一个小时做了一件事情,而明天我们就应该思考如何用一个小时做两件事情并且最终结果和你话两个小时做两件事情是一样。
少做无意义的工作……
- 02 -
要学会合理的分配处理事情的时间。
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娱乐的时候娱乐,该休息放空的时候休息放空。
最笨的努力,就是没有效率的勤奋,你的工作应该是富有成效。
一些不易察觉的小习惯,制约着我们所拥有的时间发挥出最大功效,让每天用14个小时去工作的我们,一边“勤奋”地推掉朋友的聚会,一边“懒惰”地刷新着无意义的新闻,而结果就成为“我没有时间做任何事,我甚至没有时间完成我的工作”。
当然,选择在自己最有精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仅是寻找一天中的额外时间,还要将你的有效时间和你的有效精力匹配起来。
比如,夜猫子最好选择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晚上来做,晨起人士就在清晨处理重要事情,了解自己的精力巅峰并进行合理利用,这是用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好的效果的高效原则之一。
同时,对目标最有帮助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不要一味地“为了工作“而“工作”,一个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目标,除此之外,要尽可能地“扩大再生活”。
很多人都觉得运动是浪费时间,但研究显示,运动可使一个人的工作效率提升15%。比如说,跑步,骑车,瑜伽,普拉提,游泳……每天只需要30-60分钟,就可以使人的管理能力,精神状态和承压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高。
- 03 -
按计划地去完成你的事情。
习惯制定计划,并坚持按计划执行。
每一个小时的计划,抵得上五个小时的执行,而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计划更令自己有想征服的欲望。买一个小黑板用来写自己每一天的待办事件,并把它放在办公桌上,按照计划专注地去完成清单。
打个比方,一个人用一年看完一本书,一个月下来看完30本书;另一个人用一个月看完一本书。结果你会觉得谁的真的在看书?正常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是不够支撑如此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的,你试想,但你一个月看完30本书,你会记得什么?你会领悟到什么?什么都没有。反而你一个月看一本书,你有足够的时间去领悟和记忆书本上的精华,并且运用到生活工作中,这才是阅读的目的。
我们总是“做不完”一件事,也许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心实意地“想做完它”。如果想真正达成目的,那去自习室就不要带手机,处理棘手问题时就不要回复朋友的邮件,熬夜加班时不要随手开了淘宝,写着购物清单时就不要不自觉地看起了肥皂剧……
很多保持高强度的工作以及高效率的态度的人,靠的就是关掉网络,锁起手机的“强行专注力”,这也是大多数“勤奋”着的低效率人士所缺乏的能力。
因此,想要真正勤奋努力起来,那么你所做的事情,必须能够让你更加接近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