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之解
去年年底就有写的想法,对于过去有反思、遗憾,只有理顺了,豁达了,和过去的自己相知和解,才能面对未来。 身体,年少体弱,有家庭原因,也有自身的多愁善感、抑郁、锻炼不得法和不恒久,以及对性的错误认识的原因。但幸无疾病,身体只是消瘦,这是完全可以改善的,可以合理习练而使身心活跃、精力旺盛。 性,年少无知,多困惑,初恋时,亦多误解。性,人之正常欲望,身体是其基础,有需则求,不可强为,不可自辱,自然就好。 父母,南辕北辙之人,性情也固执,对世物的认识拘于见识,过于偏执于个人的经验。我童年不幸,多孤独愁郁,曾经也责怪、迁怒他们,实为不该,因为时代不一样,性格也不一样,不应苛求。既然不能相互理解释然,就该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对彼此都好。今生父母,亦是有缘,希望他们此生能平安少苦。 朋友,相知相解很难得,少年之谊,多单纯,及长,社会生活利益夹之,能饮则饮,能知则知,不可强求,破底线则缘分灭。 恋爱,初恋,天真单纯,也因无知而错,背誓自责多年,后遇几女,短交而逝,无所可惜,14年遇美,因极度的消沉和偏颇的恋爱观,未得欣赏。恋爱,平等、自由之相互选择,志趣同,则定终生,有缘则共,无缘即离,虽有不舍,亦不能也。被爱伤害是由于自己的贪婪,伤害他人是因为自我的自私,只要是人,多少都会有贪与私,应理性接纳,不可求全。 财富,年少家贫,但及长都缺少正确的金钱观及理财观念,大学时及刚毕业几年视金如土,重义轻财。因债反思,求问,知钱是不带善恶的,它能成就很多事情,可以是人之良友、利器。 信仰,无宗教之信仰,唯宗质疑批判的理性精神,亲近佛教,但不信报应,放弃暴力激烈以改变的想法,主张渐进、平和的改进路线。 所为与挫折,年少单纯,梦想普通,军人、教师、侠客,天真浪漫,及高考,公安大学之试失利,大学时对于未来也无长远安排,到大三、四,始学,多分心,后败于北大之役,同时,与张饭店关门,双重失败,此时多机会心理,学人之梦破,流入社会,物流、贩衣、建筑、养羊、开车、厨师都做过,随波逐流,因利因时,反思自问,无所得。此间几年,有过极度消沉,放任自肆,然心无所归,问何为一生所求,不得,但又隐隐有思。 我,无过目不忘之资,貌不比潘安,家无余富,平凡之人。年少天真、激进,入京,见识增多但观念未能及时转变,一时未能适应现实,渐消沉,其后,心性不定,时而投机取巧,时而自大无知,情绪多变、抑郁激变。但我终究是一个有正常欲望、多情好美之人,几年的波动已使心性渐沉静,仍算良善心机不重,对世界仍抱有希望和好奇。世事艰难复杂,不可求全责备他人,多点理解与包容,于己多些反省,需知只有自己拯救自己。 往事不可追,有遗憾,怨他恨己,终究于事无补,不如相视一笑,和曾经的自己来一次和解。 于未来,多思当下的学习,用知识来解惑,丰富自己的思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大大小小的想法,就及时去实行,不能怠惰消沉,做一个堂堂正正、一生求索而敢于担当的大丈夫。